呂 翔,吳明赴(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揚州 225000)
門診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藥學服務分析
呂 翔,吳明赴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揚州 225000)
目的本文要探討與研究的是具體醫療實踐過程中對門診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藥學服務。方法選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門診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來觀察、對比患者使用藥物的真實情況、抗菌類藥物的用藥頻度等指標。結果本組患兒藥物使用率為 94.67%(142/150);本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共采用了24種抗菌藥物,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是主要構成部分;本組中的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服用藥物的種類多為單一或二聯方式。結論抗菌藥物對門診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具有較高的治療率;藥學服務人員應該通過自身的專業藥學知識,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藥學服務,加強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藥學服務管理工作,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
呼吸道感染;門診;小兒;藥學服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小兒門診呼吸道感染患者150例,排除其中對治療過程不配合、資料不完整的患者,在所選取的資料中,女80例,男70例;年齡1個月至10歲,平均年齡達到(2.46±0.5)歲,其中低于1歲的有50例,1到5歲的有80例,6到10歲的有20例。
1.2 方法
借助現代醫院信息系統即HIS系統,對患者病程記錄進行查詢與分析,對小兒呼吸道患者的具體、真實用藥情況,包括用藥的數量、品種、方法等進行查詢與記錄。衡量小兒呼吸道患者用藥是否合理的指標為患者用藥的頻度即DDDs、每日規定的劑量即DDD、所服用的藥物的利用指數即DUI等,三者中DUI是用來衡量用藥的合理性,當DUI的數值≤1時,可判斷為用藥合理,而當DUI>1時,則用藥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需要進行相應的用藥改善。[1]
2.1 主要使用的藥物與使用具體情況
經過統計學的數據分析,在本組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藥物使用率達到94.67%(142/150)。據衛生部相關規定,藥物使用率需嚴格控制在60%以下,而本組的95.67%明顯高于規定的60%。此外,數據顯示,在本組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服用的藥物種類中,抗菌類的藥物數目有24種,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為第Ⅱ代頭孢菌類素,見表1。

表1 主要使用的藥物與使用具體情況
2.2 本組單一或聯合使用藥物的具體情況
在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時,本組主要采用的是單一藥物的治療或是聯合用藥治療。聯合用藥又可分為二聯用藥和三聯用藥兩種情況,因三聯用藥情況較為少見,因此本組只研究單一用藥及二聯用藥的具體情況。在本組藥物治療過程中,單一或聯合使用藥物的具體情見表2。
2.3 用藥頻度前五位藥品的具體使用情況
小兒患者的服藥劑量通常根據體質量,在參照成人服藥用量的基礎上來確定藥物的使用。在本組中,根據用藥頻度的高低,前五類藥物的具體參數,包括藥物使用的總數量、DDDs、DDD以及DUI的值如見表3。

表2 本組單一或聯合使用藥物的具體情況(n,%)

表3 藥物使用的具體參數數值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誘發因素有多種,包括各類病毒和細菌,其中病毒感染所占比例高達90%以上。對于由單一病毒感染因素造成的小兒呼吸道疾病,在進行藥學服務時,可利用抗病毒藥物來進行治療。[2]在本組研究的150例中,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比例占到了94.67%,遠遠高出衛生部所規定的藥品使用率60%的標準。在本組研究中,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藥物涉及到24個種類,主要的抗菌藥物為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藥物,基本符合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安全合理的藥學服務對患兒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本組研究數據所顯示的藥物使用率94.67%,遠遠高出衛生部所規定的藥品使用率60%的標準,這對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療具有警示作用,臨床醫生要加強自己的藥學知識學習,杜絕在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過度使用抗菌類藥物,合理用藥、采取安全的治療措施,切實保障患兒的用藥安全,提高藥學服務質量。
[1]王黎東.小兒上呼吸道感染150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24):3409-3410.
[2]游炳源.門診小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藥學服務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7):165-166.
本文編輯:吳宏艷
R725.6
B
ISSN.2095-6681.2016.28.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