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縣地膜玉米栽培技術
玉米是木里縣主要的大春糧食作物之一,主要播種于海拔2 000~2 800 m的高寒生態區,常年種植面積為10.5萬畝,播種面積占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49%,產量占大春糧食產量的45%,因此玉米在木里縣的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木里縣境內群峰屹立,峽谷幽深,河流深切,山高嶺峻,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山高谷深水冷,各地小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2.6℃,年日照2 200 h,無霜期246 d,年降水量800~1 000 mm。縣內冬春干旱少雨,秋天早霜頻發,因此在玉米生產中多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選用規格為80~100 cm,厚度為0.008 mm的微膜,畝用量2.5~3 kg。
確保該區域適宜開展地膜玉米的種植,所選種植區域應當位于平地或者緩坡地,并且確保土質疏松、深厚而且具有中等肥力,如果區域存在較多陡坡、瓦礫、被流水深度沖刷等肥力較弱的土地則不適合種植。此外在確定種植區域后需要及時的整地。
根據木里縣的氣候特點,選用東單88號、羅單7號、振興508等優質雜交良種。播前用15%粉銹寧拌種,預防玉米大、小葉斑病、銹病。
每畝用農家肥1 500~2 000 kg、磷肥15 kg、鉀肥20 kg、尿素30 kg,全層翻耕,切忌種子與肥料接觸。
耕種土地深度5~10 cm,播種溫度應當為地溫10℃左右,相對于露地栽培玉米,地膜玉米的栽培時間需要提前7~10 d,地膜玉米在木里縣種植時間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最適宜。采用寬窄行規范化栽培,寬行2.6尺,窄行1.4尺,株距1.2~1.6尺。拉線開溝按規定株距點播,每穴3~4粒。
6.1檢查地膜,及時用細土密封破損的地膜。
6.2及時破膜放苗,避免高溫燒苗。播種后5~7 d檢查出苗情況,出苗長到3~4片葉及時放苗,放大不放小、放綠不放黃、陰天突擊放、晴天避中午是放苗所需要遵循的技巧。每穴留2株壯苗(每畝3 800~4 500株),苗孔一般以一寸為宜,苗放出膜后,及時用細土封嚴,以防通風漏氣。
6.3防治雜草。一般采用綜合方法防治地膜中的雜草。①在整地環節加強處理,確保膜與地面盡可能緊密貼合,借助膜吸收陽光發熱的原理燙死雜草幼苗;②借助除草劑等化學藥品實現對雜草的控制,一般是使用敵草隆、撲草凈等除草劑,先噴灑在地表,然后進行蓋膜;③使用除草劑在追施肥階段進行除草。
6.4適時追肥。第一次追肥在苗高6~7片葉,畝施尿素7~10 kg,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15~20 kg,最好使用化肥深施器深施,還可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提高穗粒重。
6.5防治病蟲害。主要病蟲害有大、小斑病、銹病、玉米螟、粘蟲、蚜蟲等。①藥劑拌種。可用15%粉銹寧拌種預防玉米大、小葉斑病、銹病。②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畝用30%乙唑醇懸浮劑15 g、10%枯草芽孢桿菌30 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600~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400~500倍液,以及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丙環唑、噁醚唑(世高)等藥劑兌水噴霧,隔7~10 d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選擇晴天施藥,施藥后要保證5 h以上不下雨才有效。③玉米螟。玉米螟的幼蟲,俗稱鉆心蟲。一般使用辛硫磷顆粒,屬于高效低毒殺蟲劑,具體在玉米大喇叭口內噴灑辛硫磷顆粒劑,一般每一棵玉米用量為1 g,或用90%殺蟲丹750 g/hm2均勻噴霧防治。④粘蟲。可用敵殺死、殺蟲雙、敵敵畏等均勻霧噴,隔5 d噴1次,共噴2次。⑤蚜蟲。可用50%抗蚜威3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 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地下害蟲較多的地塊,除進行拌種外,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根部灌藥,8~10 d灌1次,灌2~3次。
玉米最適合采摘的時期是完熟期,通過外觀就能夠確定玉米是不是已經到了完熟期。當玉米中間和下面的葉子已經變黃并且基部開始干枯,而且果穗苞葉表現為黃白色,松散狀,玉米顆粒也變硬,并且與播種時種子顏色一樣時,即為完熟期。
玉米收獲后要徹底撿拾殘膜,以凈化土壤,保護農田生態,防止農田污染。
615899木里藏族自治縣農牧局胡仁萍
610000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李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