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信息化教學分析
信息化教學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師的教為主導,充分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網絡在教學中的作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注重學生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本文從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入手,以活塞組的選配為例,對信息化教學進行了詳細分析。
發動機;活塞組;信息化教學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屬于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提升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本文依托信息化教學的背景,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四個方面進行了信息化教學分析。
該課程的授課對象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二年級的學生,通過調查分析發現,該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通過課余學習也了解部分汽車知識,對系統的學習汽車專業知識具有強烈的愿望。因此,要依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結合課程與學情分析,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素質目標的培養融入教學過程。知識目標:充分理解發動機的構造與工作原理。技能目標:熟練掌握發動機拆裝步驟與檢修方法,掌握發動機的常規維護保養技能。素質目標:增強安全意識,規范操作行為,加強合作精神。
綜合分析該課程內容,對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油供給系、冷卻系及潤滑系進行項目化設計,確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項目。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點是:汽車發動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教學難點是汽車發動機的拆裝與檢修。
汽車發動機是高速運轉的精密設備,由眾多零部件組裝而成,內部結構相當復雜,對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也極高,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難以獲得直觀的認識,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任務。結合虛實結合的教學理念,依托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三維虛擬仿真軟件和教學資源庫等教學資源,細化教學過程,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及課后拓展。
進行曲柄連桿機構和配氣機構的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實體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及運行的工作環境,進行燃油供給系、潤滑系、冷卻系等各個系統的教學設計時,要注重系統的完整性,對各個環節的零件要掌握結構,明確作用。結合信息化教學,分析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是教學主導。本文以活塞組的選配為例,具體分析如下:
3.1課前準備。課前預習必不可少,讓學生登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選擇教學單元,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活塞組的結構,領取任務單,明確本次課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任課教師錄制的微視頻,完成課前測試,鍛煉自學能力。教師通過統計分析,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按層次和個體差異進行分組,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為課堂教學的分組合作做準備。
3.2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運用虛實結合的教學手段,完成課堂教學。
環節1:情境創設。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對活塞組進行選配呢?結合活塞實際磨損的情況,讓學生理解活塞的重要性,引出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活塞組的選配。
環節2:知識學習。觀看微視頻,學習活塞組拆裝方法,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總結。拆裝注意要點是專用工具的準備、拆裝步驟的把握、零件的標記與定位。
環節3:仿真演練。如何高效完成活塞組的正確拆裝呢?啟動仿真軟件,進入虛擬操作環境。教師演示講解,學生對照演示開展虛擬拆裝練習,觀看一步,操作一步,如果出現錯誤操作,軟件將自動提示及時更正,解決了過去教學中因缺乏及時糾正而學到錯誤操作的問題。軟件設計均按照活塞組拆裝規范制定,從專用工具的選擇到使用,從拆裝位置到拆裝順序,從零件的標記定位到擺放與保護,學生充分熟悉了拆裝流程。學生反復練習,完成虛擬拆裝考核,在快樂的仿真練習中逐漸掌握了活塞組的正確拆裝步驟。
環節4:實踐操作。本環節在實訓場所完成。按照實際工作崗位要求,整齊佩戴安全帽和防護手套等勞保物品,教師在操作現場首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結合任務單要求,小組長負責協調,分工配合,團結合作,依次完成拆裝前的工具準備、拆卸、保養及裝復等步驟。對活塞、活塞環及活塞銷逐個進行清洗、檢查、保養。遇到問題,隨時查看微視頻、操作說明書或小組討論,自主尋求解決方法;教師巡回指導,實時記錄典型操作行為,并上傳到網絡課程平臺,同時確保實踐操作安全。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深刻掌握活塞組的拆裝方法。
環節5:總結評價。實踐操作完畢,各小組按時上傳任務單,進入到總結評價環節。教師結合巡回檢查情況和任務單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點評和評分,并對活塞組的拆裝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學生結合自己對本項目的掌握情況,在教學平臺上完成自我評價。
3.3課后拓展。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養。課后,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研究學習教師上傳的典型視頻;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在交流空間進行討論并交流學習心得;點擊查看評價成績,了解自己對本項目的掌握情況;鏈接專業教學資源庫,進一步擴大學習范圍。同時,預習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了空間;微視頻的使用,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采用三維虛擬仿真軟件,節約了教學成本,有效地解決了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注重過程管理的多元評價,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及時掌握教與學的情況,教師可以及時反思與改革。
[1]范志丹.信息化教學設計初探—以《檢修噴油器》實訓教學為例[J].科技資訊,2016(15):98~99.
262500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郭風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