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北地區冬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病蟲害是小麥生產的大敵,小麥病蟲害防治的好壞與小麥的產量、品質關系極大。冬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栽培管理、生長發育和地塊類型有著很大關系,本文總結了冬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供參考。
危害冬小麥的病害主要有小麥銹病、小麥白稈病、小麥根腐病、赤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吸漿蟲等,下面就對冬小麥的主要病蟲害發生原因和特點逐一分析。
1.1小麥銹病發生特點。小麥銹病是危害小麥的最主要病害,銹病的分布范圍廣,對地域限制比較小,尤其是在近幾年病情日漸猖獗,成為了小麥的主要危害之一。小麥銹病也叫“黃疸病”,在發病期主要發生在葉片、葉梢或稈穗上。在發病初期褪綠色斑點,后期會出現黃色或者紅褐色孢子,這就是夏孢子堆,通常較小,成條狀排列。夏孢子通常在禾本科的雜草上越冬。銹病不會直接導致小麥的減產,但是可以間接造成小麥籽粒質量變劣,進而影響小麥的產量。
1.2小麥白稈病發生特點。小麥白稈病受地域的影響較大,主要發生在山川、丘陵地區。發病階段小麥植株葉片和葉梢變成灰褐色,慢慢變枯萎,最后整個植株都會變成白色,在田中會出現白穗,表現“青死病”癥狀。引起小麥白稈病的主要原因是小麥在播種時,種子帶有白稈病的病菌。
1.3小麥根腐病發生特點。小麥的根腐病主要分布地區和白稈病很相似,在發病期會出現根腐,在成熟期會出現葉斑、黑胚,直接導致了小麥的減產。這種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作為初侵的來源,土壤溫度低或土壤濕度高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發病,另外在土壤貧瘠或肥力不足,播種過早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1.4蚜蟲危害特點。小麥蚜蟲在小麥的整個生長期隨時都會發生,在小麥幼苗階段,蚜蟲主要會在小麥的葉梢危害小麥,隨著小麥的成長蚜蟲就會集中在莖葉和麥穗這兩個主要的部分,在小麥最關鍵的成熟期,也是蚜蟲危害最盛期,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整個植株出現黃色斑點,最后整個植株都會枯死。
1.5吸漿蟲危害特點。在我國小麥主產區都會受到吸漿蟲的危害,最常見的兩種吸漿蟲是黃吸漿蟲和紅吸漿蟲。小麥的吸漿蟲主要是在小麥灌漿期出現,會吸取麥穗的養分,造成小麥籽粒不夠飽滿,嚴重的會出現導致小麥不灌漿。
2.1小麥銹病的防治措施。①小麥選種。選擇一些抗病能力強的優良種子。②在銹病的高發期可以進行藥物防治,發病的植株用病蟲劑525 ml/hm2對水450 kg噴霧防治,共噴2~3次效果顯著。
2.2小麥根腐病的防治措施。①農業防治。可以實行輪作,減少菌源。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抗病品種,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②在小麥播種時采用藥劑拌種,防止根腐病的發生。
2.3小麥白稈病的防治措施。①加強田間管理。增加排水措施,降低田間濕度。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在種植的間隙可以對農田進行深翻,把白稈病菌翻到上層,②藥劑防治: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2.4小麥蚜蟲的防治措施。最好是采用農業防治和藥物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措施。①農業防治。種植時對農田進行深耕和晾曬,消滅土壤深層的病源,②在小麥選種時選擇抗病性強的新品種,老的品種抗病能力不強,同時基因也會受到影響。③在蚜蟲發生嚴重時可以進行藥物防治,可以使用5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10%的吡蟲啉1 000倍液、50%的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
2.5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措施。采用藥劑防治,可以使用的藥劑有:50%辛硫磷、10%吡蟲啉、40%氧化樂果、50%多菌靈;葉面肥可用粒粒飽、農大麥寶、麥多收等。“一噴綜防”達到治蟲、防病、增產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春惠.麥田病蟲害防治技術 [J].種業導刊,2012(8):20.
[2]郭春強,靳文奎,廖平安,等.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其展望 [J].安徽農業科學,2005 (4):737.
[3]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間寧夏小麥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情況淺析 [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3):89~91.
[4]宋玉立.2009年春季小麥病蟲草害防治技術要點 [J].種業導刊,2009(3):13~14.
065000廊坊市農機監理所高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