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榮(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
茶文化發展中德育功能的滲透
曹智榮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茶文化在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一直顯示出耀眼的光芒,從古至今,逐漸形成了一個有機的體系,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奇葩,它在人類文化、經濟發展的進程中顯現出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尤其是在對人類的思想意識層面,具有較大的滲透和影響,本文就討論了德育功能在茶文化發展中的滲透。
關鍵詞:茶文化;德育;功能;滲透
中國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時間的演化過程中與中國產生了不可分割的特殊情結,因而便有了茶為“國飲”的稱謂,它在時間的衍變下,超越了其物質屬性,而催生出富于更多精神內涵的內容,即茶文化,它演變成為多元的文化力量,詮釋了與茶文化相關的精神象征和意義,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成為了引領社會時尚潮流的重要驅動力,成為了滲透和影響人類思想意識形態的德育教育工具,具有生活實用性、文化藝術性和思想德育教育性,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融合為一個整體,賦予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豐富內涵,中國的茶文化以茶事活動為核心,弘揚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理、倫理、道德等內容,在品味到茶文化馨香的環境中,茶文化富含諸多道德教育資源,從中國歷代文人對茶文化的描述即可看出,如:“茶之性儉”、“茶禮仁、可雅心、可行道”等,由此可見,茶文化之中存在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功能。
1.1茶文化具有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功能
我國的茶文化悠久而燦爛,在歷史長河的時代發展進程中,形成特有的文化體系,并成為了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內含中國傳統儒、道、釋三家的哲理,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理、美學理念、倫理學意識等內容,許多中國的古代文人都對茶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創作了大量的茶詩、茶詞、茶畫、與茶文化有關的文學作品等,在浩瀚的茶文化體系之中,我們不難看到其中所包含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1.2茶文化可以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
素有“國飲”稱號的茶文化內容,匯聚了各個行業的精粹,因而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首,它被各國的科學家所盛贊,成為了21世紀的飲料之王,中國是茶樹資源豐富的國度,在飲茶、種茶、制茶等方面,都有頗為獨到的見解,因而,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可以激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對于增強國民的民族自信心有巨大的促動作用。
1.3茶文化具有怡情養性的德育功能
中國的茶品性情溫和,在不同的茶葉品種之中,追求清醒、自然、輕松的精神境界,它對于人們的性情舒緩、壓力緩解、養心修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效。同時,在品茗茶文化的過程中,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品味人生的趣味,于潛移默化之中塑造人們良好而高尚的人格品性。在品茗茶文化的內容中,還蘊含有勤儉的德育功能,如白族的“三道茶”,就有先苦后甜的人生回味,讓人有唇齒留香、苦盡甘來的人生感慨。
1.4茶文化可以推動社會文明風尚的良習
在中國傳統茶文化內容中,內含“和、敬、融、理、倫、性”等內容,側重于對人際關系的調整和協調,倡導社會生存環境中的和誠處世、敬人愛民,同時,也注重社會文明禮儀,自古便有“人無禮,無以立”的教化,而茶文化中所蘊含的茶禮、茶道、“茶德”等內容,便有對社會文明加以倡導的功效。如:茶禮中的“客來敬茶”、“鳳凰點頭三鞠躬”等,寓示了人情之美、教養之效、禮遇之恩。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它以內隱的方式對人們的意識形態、精神世界、人生價值觀念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1茶性對德育的滲透
自然科學中的物種各有其不同的習性,茶作為自然界的產物,自然也有其特殊的特性。就茶葉的生長習性而言,茶有不遷不移的特有習性,意蘊中國“葉落歸根”的民族情結和習性。茶葉還有天然質樸、清純淡雅的習性,所謂“茶之性儉”,即意蘊中華民族勤儉樸實的傳統美德,由此可以悟出“以茶崇儉、以儉育德”的精神要旨。
由茶性加以延伸,自古便有以茶守操、以茶勵志、以茶養廉的風尚,在唐代詩人元稹的茶詩中即有對茶的自然性狀、茶碾茶羅、茶的煎煮過程的全面詠唱。在陸羽的《茶經》中也有諸多飲茶的名人軼事,如:齊國宰相晏嬰以茶崇儉,以茶養廉;晉代的陸納以茶待客,恪守節儉之道;桓溫也力求“以茶示儉”,用七盤茶和果招待客人;齊武帝也向天下人倡導“以茶示儉”、“以茶育德”。
由茶的本性還可以深入到社會的人品,在人與自然高度和諧與統一的過程中,茶性還蘊含著茶品,在陸羽的《茶經》之中,將茶稱為嘉木,意喻其剛強、質樸、清純的本性,它有著“性潔不可污”的本性,引申入人類生活中,即與人品相銜接,顯現出茶品中的高潔人品,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內涵,對于社會的德育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2茶道對德育的滲透與內化
在我國的《茶經》之中,陸羽對中國茶藝進行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與哲理內容的融合,并在一套茶藝過程中創造出了中華茶道精神,盡管這三家的思想與哲理不盡相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國茶文化中的茶道講求的是其精神內涵,通過飲茶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參禪悟道,將傳統的茶文化升華到了最高境界——茶道,茶道內涵講求“和”的內涵,即: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在以“和”為內核的茶道之中,創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如:儒家將“和”之道貫穿于治世機緣之中;佛家將“和”之道歸于淡泊出世的節操;道家將“和”之道視為尊人貴生的精神內涵。
同時,在茶道之中,還有特定的禮儀,在客來敬茶、以茶示禮的風俗習慣之中,茶禮、茶藝、茶會、茶宴等不同形式,增進了人們之間感情的紐帶,表達了人們之間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的禮儀。
2.3“茶德”對德育的滲透與輻射
“茶德”是茶道的內核,在陸羽的《茶經》之中,對于茶文化的“茶德”有簡要的闡釋:“精行儉德”,“茶德”的這一闡釋道出了中國茶道的精髓內核,中國的茶學專家王澤農、莊晚芳等人也對“茶德”進行了深入的詮釋。王澤農對“茶德”的表述為:茶道之中的“茶德”為天地之屬性,它是天、地、茶性的共性。莊晚芳對“茶德”的表述為:廉儉可以育德,主張“廉美和敬”內容的“茶德”,如此種種,都顯現出德育觀念中的清廉、勤儉的道德品質,對于人們的德育教育具有滲透的作用。另外,對茶文化的品茗也可以顯現出“茶德”,它在適宜的氛圍、環境和時間,可以在野、幽、清、凈的自然清雅環境中,產生對德育的輻射作用。
3.1推行茶文化的德育體驗實踐活動
要推行茶文化的德育體驗實踐活動,通過實踐課程的系統設置,使人們了解茶葉籌備、沖泡、品茗的實踐過程,在實踐茶藝活動中進行茶的禮儀、沏茶技藝的宣傳,使受教育者可以在精彩紛呈的茶藝展示中,欣賞裊裊的茶香、飛揚的茶舞、輕柔的茶語、颯颯英姿的茶書、款款溫情的茶文,從而,使人們在茶文化的德育體驗實踐中,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小小的茶壺中,品味人生的真諦,逐漸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內涵,獲取“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
3.2創設以茶為載體的生活情境活動
為了增強茶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可以引領學習者關注實際生活中的信息,圍繞茶文化進行生活情境的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引領學習者親身體悟茶農家、茶山、茶葉加工廠、茶場等生活場景,在實地場景體驗的生活感悟下,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形成歷程,熟知茶文化的生活情境場景,體會“茶道”、“茶禮”、“茶德”等內涵,在對茶文化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得到道德品質的熏陶和精神層次的提升。
3.3大力開展茶文化培訓工作
在充分挖掘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涵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習者近距離接觸茶藝師,在茶藝師嫻熟和自信的茶藝表演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陽光與美好,大家在欣賞茶藝表演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可以大力推廣和開展茶文化培訓活動,打造一批善學多才的培訓隊伍,使學習者在學習采摘茶葉、晾曬茶葉、炒茶葉、制茶葉的過程中,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茶文化,在茶藝學習的同時,進行“茶道”、“茶德”的學習,從而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習者的情操。
總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它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富含了中國傳統儒、道、佛三家的哲理和思想,并在時代的變遷進程中,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茶文化體系,顯現出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它在日漸昌盛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超越了其物質本性,更多地賦予了茶文化精神層次方面的內容,在茶文化的滲透和輻射作用下,顯示出滲透人的心靈、陶冶人的道德情操的重要德育功能,沉淀和凝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處世觀念和行為規范。
參考文獻
[1]王茜.大學文化與高校德育的共融互動研究[D].魯東大學,2014.
[2]苑金茹,劉華,劉舒菁.將傳統文化之“歷史母體”融入校園文化的“現實土壤”——上海市思源中學民族特色技藝教育實踐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06(18):21-26.
[3]鄒躍光,余玉榮.試論中國茶文化的德育功能[J].農業考古,2006(6): 203-205.
[4]吳紅英,朱紅英.從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農業考古,2010(5):11-14.
[5]毛世紅,邱濤濤.“茶人”——道德理想的文化內涵[J].福建茶葉, 2015(1):52-55.
[6]吳海燕.少兒茶藝在德育教育中的價值[J].中國茶葉,2012(9):32-33.
[7]江巧玲.淺談茶藝課對中職生的影響[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3,06:119-120.
作者簡介:曹智榮(1979-),女,河南新蔡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德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