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淑紅,花均南(1.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江蘇徐州221116;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
基于RFID技術的茶葉物流追溯系統研究
顧淑紅1,2,花均南2,3
(1.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江蘇徐州221116;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摘要:茶葉是一種經濟作物,屬于農產品的范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系到國計民生。本文首先談到了現階段茶葉追溯系統的問題,然后分析了構建茶葉質量追溯系統的意義和RFID技術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基于RFID技術的茶葉物流追溯系統提出了相關的設計思路,希望能夠對茶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RFID技術;茶葉;物流追溯系統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茶葉出口國。近年的茶葉出口反映了很多茶葉品質監管上的問題。茶葉是一種特殊的農產品,一般的農產品追溯系統并不適合茶葉領域。設計者應該從茶葉的特性進行設計,開發出基于RFID技術的茶葉物流追溯系統,當然這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據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國內的農產品追溯系統沒有可視化功能,消費者所能看到的系統代碼過于復雜難懂,也就是說,消費者并不能通過此類追溯系統掌握與產品相關的各類信息。為了有效提升用戶的信任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應該加入諸如產地和加工過程等的具體信息。和肉類等其他農產品相比,茶葉的質量安全追溯問題并未得到國內相關學者的過多關注。起初,追溯系統錄入的信息是茶園監管員所填寫的材料,這毫無疑問會拖慢數據反饋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信息阻塞。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農產品追溯系統中開始出現條碼技術的影子。雖然,條碼技術屬于新興技術,但是條碼技術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條碼易臟易損且存儲信息少。條碼技術是一種以網絡為基礎的技術,要是不具備網絡環境,那么條碼技術的存在感就會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需要讀取條碼內的信息時,就需要使用機器近距離掃描,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并且,對于正在流通中的茶葉信息,條碼也是無法讀取的。最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條碼可以被復制,從而造成市面上出現很多以假亂真、魚龍混雜的茶葉,這對于茶葉產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茶葉追溯系統需要在編碼機制的輔助下構建,但是目前通用的編碼機制卻與茶業追溯系統的構建存在抵觸性。茶葉是一種特殊的農產品,追溯系統設計者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到茶葉的特殊性,并從茶葉的角度出發構建追溯系統。另外,編碼信息中的代碼晦澀難懂,在某種意義上不適合茶園追溯系統。
茶葉是一種經濟作物,屬于農產品的范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系到國計民生。由于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大國,相關部門對于食品數量的重視程度要大于食品質量。隨著國內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人們逐漸步入小康時代,因此對于食品的質量也提出了相關要求。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很多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動搖了人們對于食品的信任度。要是不解決這一問題,就會使我國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同時也會給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造成阻礙。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工作刻不容緩。我國是世界上的茶葉出口大國,要是質量把控不過關,就會使茶葉上的農藥殘留超標,從而對茶葉出口和茶農的創收帶來不好的影響。茶葉質量追溯系統的構建可以促進該問題的解決,并從較大程度上提高茶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當然,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包含諸如茶葉原產地和加工工藝在內的各類信息,這既在較大程度上維護了購買者的知情權,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于茶葉的信任度。在國內茶葉市場中不乏“以次充好”的現象,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白白花了冤枉錢卻買到了口感和品質都欠佳的茶葉。針對這一問題,構建茶葉質量追溯系統可以幫助購買者鑒別名牌茶葉的真偽,從而買到放心產品和良心產品。除此之外,茶葉質量追溯系統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高監管單位的工作效率,使監管單位更快地發現茶葉品質問題的原因,并將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茶葉本身是茶文化的載體現,是一種具有文化附加值的農產品。茶葉質量追溯系統可以向人們展現茶葉本身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內涵。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形式,意思是“射頻識別”。總的說來,通過空間耦合,RFID技術可以在自動獲取目標信息的同時得到有關數據。和條碼技術相比,RFID技術有著更多優點,比如讀取寫入信息靈活便捷和耐磨性高等。正是由于這些特點,RFID技術才在食品追溯系統領域和圖書館追溯領域得到了較多的應用。RFID系統由三部分構成,它們分別是計算機、閱讀器和電子標簽。閱讀器主要負責數據的接收和寫入,當然這些數據是RFID標簽所讀取的,并在讀取完成后將寫入RFID標簽內,所以閱讀器又在業界被相關人士稱作“信號接收機”。電子標簽則是數據的載體,其主要作用是負責數據流與實物流的同步,因此也被設計者們稱作“信號發射機”。計算機是我們再常見不過的工具,其在RFID系統中主要起到串聯閱讀器與電子標簽的作用。這三部分缺一不可,否則RFID系統就無法運行。簡單來說,通過空間耦合,閱讀器發出的射頻指令將自動被RFID標簽所獲取,并借助感應線圈內的能量將RFID標簽中的信息發送到閱讀器內進行解碼操作,最后并將數據信息傳入計算機內接受處理。這事實上正是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
和諸如條碼技術在內的傳統技術相比,RFID技術具有更多特點。經過人工驗證表明,RFID技術不僅適合自動化控制環境,同時還可以用于半自動化控制環境。RFID技術有著四大優勢。第一,RFID技術具有較大的存儲空間和較高的安全性。RFID標簽的存儲容量遠在條碼之上,還支持加密功能,這就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性。第二,RFID標簽支持數據快速寫入的功能,并且還滿足動態通訊的需要。要想在RFID標簽內添加數據,操作人員只需要打開閱讀器進行簡單編輯即可。對于同頻率范圍內的數據,RFID系統閱讀器能夠實現動態跟蹤。第三,RFID技術有著較為廣泛的適用范圍。RFID技術支持無線通訊,所以其在多種惡劣環境下均能夠確保數據的完好,這就在無形中提升了RFID標簽的使用壽命。第四,RFID技術支持快速識別功能。在無光源條件下,RFID技術同樣能夠獲得具體的產品信息。在具有可靠光源的情況下,RFID標簽具有三十米以上的讀取范圍。此外,RFID系統內的讀寫器可以有效識別該區域內的多個標簽。
4.1系統流程
茶葉物流追溯系統主要應用于具備一定規模的茶企。茶葉物流追溯系統應用RFID技術獲取栽培、加工、裝運和追溯這四大環節的數據信息,并且在品質認證下利用編碼內容編寫RFID標簽。除此之外,該系統同時也支持谷歌地圖APT的二次開發工作,這對于構建以瀏覽器為基礎的追溯模式有著較大的幫助。若消費者想要了解與所買茶葉相關的供應鏈信息,他們只需要對查詢RFID標簽即可。
4.2系統功能
茶葉物流追溯系統同時滿足購買者、茶商和安全監管部門的使用需要,該系統在某種意義上是三者的信息交互場所。茶葉物流追溯系統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質量監督功能、產品追溯功能以及認證監管功能。這三大功能對于茶葉物流追溯系統作用的發揮有著重要的意義。茶企管理者可以在RFID技術的協助下構建系統數據庫,安全監管部門進行質量檢測并發送相關報告,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有效知悉茶葉信息。
4.3茶葉監管代碼
茶葉監管代碼是RFID標簽所錄入的信息,對于茶葉追溯系統而言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識別茶葉監管代碼,可以有效獲取茶葉物流追溯系統內的相關信息,并將茶葉在各個環節中的相關信息組成一個有機整體。RFID標簽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EPC區、TID區以及RESERVE區。對于監管代碼而言,數字不同,其所代表的意義也就不同。
4.4系統數據庫
系統數據庫應該建立在三類數據的基礎上。這三類數據包括有助于地塊編碼的茶園數據、有助于品質監督的茶企數據、有助于動態追蹤的供應鏈數據。這三類數據在系統數據庫中并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聯系的。此外,系統數據庫還可以簡單分為空間數據庫以及屬性數據庫。它們都屬于系統數據庫的一部分,并在地塊編碼數據庫的支持下相互關聯,確保了后期的數據共享。
RFID技術有著讀取寫入信息靈活便捷和耐磨性高的特點,因此RFID技術才在食品追溯系統領域和圖書館追溯領域得到了較多的應用。近年來,隨著茶葉問題的突出,構建基于RFID技術的茶葉物流追溯系統迫在眉睫。和傳統的食品追溯系統相比,該系統有著諸多優勢,比如其具有較大的存儲空間和較高的安全性,且RFID標簽支持數據快速寫入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國慶.依法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屏障——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J].生態經濟,2006,52(10):115-129.
[2]周仲芳,游洪,王彭軍,等.RFID技術在活豬檢驗檢疫監督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2):241-245.
[3]鄧勛飛,王開榮,呂曉男,等.基于GIS技術的農產品產地編碼研究與應用[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9,35(1):5-6.
[4]熊本海,傅潤亭,林兆輝,等.生豬及其產品從農場到餐桌質量溯源解決方案:以天津市為例[J].中國農業科學,2009,42(1):230-237.
[5]董青華,孫威江,張孔碌,等.基于茶湯色差和pH的烏龍茶產品判別[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4):470-475.
作者簡介:顧淑紅(1976-),女,湖北京山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花均南(1977-),男,廣西合浦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基金項目:廣西哲社基金一般項目《基于顧客感知的網購快遞物流服務質量評價研究》(項目編號:13BGL011);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工程“優青特色研究團隊”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