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菲(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
水墨藝術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惠菲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摘要:通過對我國茶葉包裝市場以及設計發(fā)展現狀的分析,發(fā)現茶葉包裝設計中存在諸多問題,將水墨元素應用于包裝設計中能夠凸顯藝術特色。闡述了茶葉包裝設計與水墨藝術結合的原則,并從水墨書法、水墨深淺等方面研究了茶葉包裝中水墨元素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水墨藝術;茶葉包裝;設計;運用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更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并且在立足現代生活的基礎上追溯傳統(tǒng)文化。茶葉包裝設計中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元素的應用案例較多,消費者在關注包裝是否具備便攜性、安全性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包裝設計是否需具有藝術特色與情趣。隨著茶葉包裝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yè)逐漸提高了對包裝設計的重視,并且傾向于體現設計的個性化、獨特性,通過深入挖掘傳統(tǒng)藝術元素增強產品的藝術內涵,以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我國傳統(tǒng)水墨藝術元素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財富,其超然物外的特征與茶文化的清雅脫俗相映成趣,因此在茶葉包裝設計中應用廣泛。本文在分析我國茶藝包裝市場以及包裝設計現狀的基礎上,探究了水墨藝術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的應用。
1.1我國茶葉包裝市場現狀
所謂包裝設計,是指對用于零售商品包裝的設計活動。茶葉包裝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激發(fā)他們對產品的購買欲望。茶葉包裝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選擇材料、包裝方法,以及設計包裝形態(tài)與圖案等,以便于運輸保存并吸引更多用戶。通過對茶葉包裝市場的調研分析,可知良好的茶葉包裝設計,不僅可以提升企業(yè)形象,也可以促進茶文化交流與傳播。當前茶葉包裝市場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的模式,在材料選擇方面更加自由,不僅有常見的塑料袋、紙袋、鐵盒包裝,還出現了精美細膩的陶瓷包裝,以及古色古香的木質包裝。同時包裝造型、紋理、圖案等豐富多樣,融入了書法、雕刻、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其中不乏對名家作品的應用,不僅體現了茶葉本身的芬芳與色澤,也表現了我國悠久的茶文化。
1.2茶葉包裝設計現狀分析
現階段包裝設計作為我國的新型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1]。但是通過對茶葉包裝設計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發(fā)現茶葉包裝市場中雖然存在形式多樣的包裝產品,但是具有民族藝術特色的很少,也缺乏較高的辨識度。同時茶葉包裝企業(yè)對包裝設計的操作存在較多誤區(qū),表現在茶葉包裝設計缺乏創(chuàng)意,設計者思維模式單一,自主創(chuàng)造性不足。缺乏高素質包裝設計人才,設計者對產品本身認知不足,一味地追求視覺沖擊性,缺乏具有個性化的元素。部分企業(yè)為追求高額利潤,通過對茶葉進行奢華包裝的方式吸引眼球,導致產品包裝的成本遠遠高于產品自身,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也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反感。成功的茶葉包裝設計,并非追求絢麗的色彩與獨特的視覺效果,而要求具有個性化的風格與概念,在凸顯產品自身價值的同時注重實用性。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是茶葉包裝設計的基礎,也是民族文化精髓的載體。設計者若能夠將傳統(tǒng)藝術元素與茶葉包裝設計相結合,在體現民族文化藝術內涵的同時,體現個性化特征與時代感,才能真正獲得優(yōu)秀的設計產品。
2.1體現茶葉包裝的地方特色
茶葉包裝設計中水墨藝術元素具有廣泛應用,但是設計者所選擇的水墨藝術元素,不僅需要通過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的心理訴求,也不能出現與民族習慣或宗教信仰相背離的圖案。我國茶葉產地較多,不同的地區(qū)具有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地區(qū)的歷史遺跡、名勝古跡讓人流連忘返,并且讓人陷入歷史的沉思中。具有區(qū)域特色的元素若能夠融入茶葉包裝設計中,不僅能夠體現地域特色,也能夠彰顯茶葉自身的文化價值。因此將水墨藝術元素應用于茶葉包裝設計中,應該注意彰顯地域特色,選擇來自茶葉產地的景觀或題材,讓消費者在體驗獨特風情的同時了解產品的價值。例如,西湖龍井的包裝設計以水墨畫的方式,將西湖煙雨繪于包裝之上,讓人印象深刻。而安徽的黃山毛尖,以黃山作為水墨藝術素材,給人一種“天高云淡”的感覺。
2.2合理選擇材料與標識
茶葉包裝設計與水墨藝術元素的融合,能夠發(fā)揮極強的視覺信息傳播效果[2]。但是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求整體造型具有便攜性,也要求整體設計具有新穎性、藝術性。茶葉包裝材料的選擇注重綠色環(huán)保性,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降低污染性。根據不同茶葉的外觀、性質,應該選擇不同的包裝材料,以體現不同類別茶葉特有的氣質。例如,在對綠茶進行包裝時,應該體現綠色環(huán)保特征,包裝材料盡量選擇綠色材料,摒棄大包裝與浮夸包裝。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文字說明,要求與產品本身的特征屬性一致,能夠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部分企業(yè)在茶葉包裝設計中注重以水墨元素增強視覺沖擊力,而忽視了對品牌標識的設計,或者隨意改動品牌字體或顏色,導致消費者記憶混亂,也影響到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因此,對相同品牌產品的包裝設計,在水墨元素選擇上應保障整體風格的一致性,根據產品級別適當調整不同視覺元素,或者僅僅通過調整水墨濃淡深淺,以及通過對主畫面的字體替換等,增強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記憶。這樣消費者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迅速找到相關產品,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這一產品的印象,有助于提高銷售量。
水墨藝術元素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從水墨的視角去解讀茶葉,要求設計者在掌握設計技巧的基礎上,深切領悟傳統(tǒng)茶文化與水墨藝術的精髓,促進水墨藝術與茶葉包裝的交融,以提升茶葉包裝設計的藝術品位。
3.1水墨深淺與茶葉類別的搭配
水墨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也是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藝術瑰寶。水墨藝術元素常見于書法、繪畫中,通過獨特的黑白調色,以及別具一格的筆鋒,勾勒出空靈、幽遠、超凡脫俗的意境。古人將喝酒與吟詩看作人生兩大樂事,讀柳詞適合飲甜酒;讀陶詩適合淺酌慢飲;讀東坡詞適合飲烈酒并放聲高歌。茶葉包裝設計中也是如此,水墨藝術元素的應用需要結合茶葉的色澤、肥瘦、類別,并且合理控制水墨的深淺濃淡,保障設計作品與產品本身相得益彰,讓人賞心悅目。在選擇水墨設計元素時,應避免濃烈色彩的視覺沖擊,讓設計搭配更加淡雅、和諧。例如,紅茶的包裝設計適合選擇暖色調,以大塊的墨跡表現厚重濃郁的特點[3]。黑茶更適合選濃墨作為主色調,以體現黑茶自身的色澤與沖泡出來的大團墨色。綠茶的包裝設計以清新、簡潔為主,以選擇素凈的竹葉、柳枝凸顯茶葉自身的翠綠、清香。
3.2水墨書法在茶葉包裝中的再現
我國的水墨書法追求“書畫同源”,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書寫效果,為茶葉包裝設計提供了更多可用素材,更能夠體現產品的文化內涵。從我國民族傳統(tǒng)的欣賞角度分析,大眾對水墨書畫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愛,也更加容易接受水墨書畫作品[4]。同時水墨書畫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茶葉包裝中合理應用水墨書法,不僅可以增強消費者的審美體驗,也可以將人們帶入更高的審美境界。如今茶葉包裝中水墨書法元素的應用逐漸增多,也出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設計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讓人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之美,也具有獨特的收藏價值。茶葉包裝中選擇水墨書法字體作為設計元素,若應用得當,將提高審美體驗,但是要求設計者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反復推敲,保障茶文化與水墨元素的有機結合。例如,國際品牌立頓中新推出的茶葉系列中,為凸顯其中一款中國風味茶的藝術特色,避免中國風味茶與國際品牌產生沖突,選擇“茗閑情”作為這款茶的副名,以水墨書法書寫這一副名,不僅表現了東方文化情懷,也獲得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3.3水墨繪畫寫意與氣韻的表現
水墨繪畫表達了中國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詮釋,也體現了傳統(tǒng)道家、儒家、佛家三者不同的藝術審美觀點。茶素來與文人墨客有密切聯(lián)系,古人在霧氣繚繞的茶香中,留下一幅幅優(yōu)美的水墨畫作,也留給人們幽遠的記憶。要想體現茶葉包裝中茶“清高、空靈”的特征,選擇水墨繪畫元素再適當不過。中國水墨畫具有飛凌世外、物我兩忘的特點,多以景寄情,以超然的筆觸勾勒深遠的意境,讓人在主客感覺中產生更為深層的思考。我國水墨畫與茶文化“超脫出塵”的意境十分契合,將水墨繪畫元素融入茶葉包裝設計中,能夠更好地表現茶葉本身的氣韻。例如,西湖茶樓中龍井茶的包裝設計,在茶葉包裝底部融入煙雨西湖秀美朦朧的場景,上部點綴與西湖相關的詩句,頂部略向下傾斜,充分體現了西湖龍井的特色。而文山包種茶的包裝設計,選取文山地區(qū)連綿起伏的群山作為水墨素材,以水墨繪畫寫意的方式展現出來,于粗略中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可謂自然生動。板橋七品茶選擇鄭板橋的書畫、詩歌作為設計素材,并輔以鄭板橋的頭像,整體設計體現了茶文化與茶名的和諧統(tǒng)一。
作為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水墨藝術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凸顯茶文化的特點,也能夠增強茶葉包裝設計的文化底蘊。水墨藝術作品中的起承轉合,以及瀟灑的筆鋒、流暢的氣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諧不爭的處世風格。茶葉包裝與水墨藝術的結合,為茶葉包裝設計提供了全新的路徑,能夠提升品牌認知度,也有助于推動我國茶文化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勞秀霞.淺談中國傳統(tǒng)水墨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評論,2015(06):131-133.
[2]何萍.水墨藝術內在精神氣質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J].南方文壇,2010(04):127-130.
[3]陳慧,過宏雷.傳統(tǒng)水墨元素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0(14):84-86.
[4]劉韜,彭麥福.水墨元素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新聞愛好者,2012(03):53-54.
作者簡介:惠菲(1976-),女,陜西清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國人物畫。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藝術項目(2015)年度課題,陜藝課題(2015)年020號《劉文西中國畫作品研究》,項目編號:2015sg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