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洪
(遼寧省綏中縣大王廟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綏中 125200)
不同劑量伊維菌素澆潑劑對豬疥螨病治療的效果研究
王長洪
(遼寧省綏中縣大王廟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綏中 125200)
豬疥螨病,又稱癩、疥癬,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的寄生蟲病,發病初期,以皮膚發癢為主要表現,以眼、耳周圍為主,隨著病情的發展,延伸至背部、軀干,甚至全身,對豬只成長造成嚴重影響。伊維菌素是新型的廣譜、高效、低毒抗生素類抗寄生蟲藥,對體內外寄生蟲特別是線蟲和節肢動物均有良好驅殺作用。 大環內酯類抗寄生蟲藥對線蟲及節肢動物的驅殺作用,在于增加蟲體的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釋放,以及打開谷氨酸控制的Cl離子通道,增強神經膜對Cl的通透性,從而阻斷神經信號的傳遞,最終神經麻痹,使肌肉細胞失去收縮能力,從而導致蟲體死亡。基于此,為探究不同劑量伊維菌素澆潑劑對豬疥螨病治療的效果,筆者以90頭豬疥螨病病豬為對象,通過不同劑量的伊維菌素澆潑劑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伊維菌素;疥螨病;豬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間的90頭豬疥螨病病豬,38~50kg為體重,(43.7±2.03)kg為平均體重。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3組,即組1、組2與組3。3組病豬體重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全面檢查所有病豬,待確診后,進行隔離處理,清洗豬舍,并進行消毒,隨后,治療病豬。(1)組1:以0.5mg/kg為指標,采用伊維菌素澆潑劑,進行澆潑治療。(2)組2:以0.3mg/kg為標準,澆潑伊維菌素澆潑劑,實施治療。(3)組3:以0.2mg/kg為基準,通過伊維菌素澆潑劑,給予澆潑治療。所有病豬連續治療2個月。第1次給藥后,間隔7d,進行第2次給藥,再間隔9d,進行第3次給藥,再間隔15d,進行第4次給藥。連續4次給藥治療后,進行為期1個月的觀察。
1.3 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經治療,病豬患部痂皮基本脫落,并長出新毛,食欲呈現出大幅增加趨勢。(2)有效:經治療,病豬患部痂皮得以軟化,部分脫落,食欲有所增加。(3)無效:經治療,病豬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加重趨勢。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實踐研究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應用SPSS20.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χ2)予以檢查,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予以檢查,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基于不同劑量的伊維菌素澆潑劑治療,對比3組病豬治療效果,組1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組2與組3,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3 3組病豬治療效果對比
豬疥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俗稱疥癬、癩,是由于豬疥螨蟲寄生于皮膚內所誘發的外寄生蟲性皮膚病,以皮膚瘙癢、發炎為顯著特征,常見于仔豬。以劇烈瘙癢、不安、消瘦等為主要表現,病豬會到處摩擦,甚至患處被擦破出血,引起脫毛、結痂,皮膚表現出肥厚現象,影響豬只發育。
伊維菌素屬于新型抗生素類抗寄生蟲藥,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等特點,可有效驅殺體內外寄生蟲,尤其是節肢動物、線蟲等。伊維菌素,是阿維菌素的衍生物,通過阿維鏈霉菌發酵,所產生的半合成大環內酯類多組分抗生素。伊維菌素澆潑劑,在治療豬疥螨病,效果較佳,然而,不同劑量的伊維菌素,其治療效果存在差異。
針對豬疥螨病,預防十分重要,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措施:(1)秋冬、春夏季節交替時,做好豬場體內、外驅蟲工作,一般情況下,需連續5~7d驅蟲。(2)有效結合凈化與防控。螨病,是一種外寄生蟲病,具有較高的接觸傳染性,交配、哺乳、接觸等均可能導致傳染,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造成養豬場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養豬過程中,需有效結合凈化與防控。因為,使用驅蟲藥后7~10d,對環境進行殺蟲及凈化處理,方可達到殺滅螨蟲的最佳效果。(3)注重豬舍清潔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定期消毒地面食槽、水槽等,開窗通風透氣,確保豬舍處于干燥狀態下,達到疾病預防目的。
本次研究以90頭豬疥螨病病豬為對象,電腦隨機平均分為3組,即組1、組2與組3,所有病豬均給予伊維菌素澆潑劑治療,組1,以0.5mg/kg為指標,組2,以0.3mg/kg為標準,組3,以0.2mg/kg為基準。結果顯示,組1治療總有效率為86.6%,明顯高于組2的70%與組3的66.7%(P<0.05)。
綜上所述,高劑量伊維菌素澆潑劑治療豬疥螨病,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1] 蔡廣強.不同劑量伊維菌素澆潑劑對豬疥螨病治療的效果觀察[J].養殖技術顧問,2013,(7):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