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濤李 莉曲永利
(1.黑龍江省獸醫科學研究所,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2.黑龍江省畜牧業研究所,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科院,黑龍江大慶 163319)
采暖舍環境指標測定在東北地區冬季肉牛中的應用
江波濤1李 莉2曲永利3
(1.黑龍江省獸醫科學研究所,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2.黑龍江省畜牧業研究所,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科院,黑龍江大慶 163319)
本文對東北地區肉牛舍作為測定對象,對肉牛舍的溫度、濕度、風速、CO2濃度以及NH3濃度進行分析。對牛舍內采暖溫度進行測定,平均溫度能夠保持到12~15℃之間,濕度也在40~80%之間。通過對東北地區冬季肉牛采暖舍環境的檢測,所得到的結果證明東北地區能夠在冬季為肉牛提供較為舒適的環境,并且在養殖肉牛技術上得到明顯提高。
東北地區;肉牛;冬季;采暖舍環境;指標測定
目前,對肉牛的養殖是基于一系列程序進行的,除了對肉牛在生產環境上以及良種化程度上重視以外,肉牛生長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東北地區冬季,天氣非常寒冷,如果對肉牛的養殖仍在彩鋼結構同磚混結構的肉牛舍中,那么其在溫度、濕度、CO2和NH3濃度上必然無法滿足肉牛生長環境,對肉牛生長和增重會產生嚴重影響。基于肉牛舍中的環境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再加上牛舍其本身結構問題,在通風狀況下以及飼養人員對飼養的管理等方面,都會造成環境問題,進而對牛舍內的環境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對于東北地區冬季天氣來說,如果空氣溫度不能達到標準值以內,那么會對肉牛在生存和生產環境上造成影響[1]。因此,對東北地區冬季肉牛采暖舍環境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變得尤為重要。在研究過程中,選取東北地區某棟采暖舍為測定對象,通過對采暖舍內的環境指標進行測定,能夠對采暖舍內的環境在溫度、濕度以及有害氣體上有確切的了解,能夠對東北地區冬季肉牛采暖舍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議。
1.1 測定所用牛舍類型
在研究中選取東北地區某一養殖基地牛舍作為測定,其中所測定的肉牛舍屬于封閉嚴實的散欄牛舍,其坐北向南,以東西為軸分部開。此養殖場牛舍以鋼結構進行建設,在屋頂的選擇上以雙坡式,所選用的保溫材料為夾芯板。對牛舍內部設施進行了解,其內部設有管道用以取暖,以確保牛舍內部溫度。對測定牛舍尺寸進行測量:長度為140m,寬為22m,高為6.5m,屋脊高度為7.4m。在牛舍縱墻上分別設有塑窗,用來通風使用,并且牛舍設有5個外門。牛舍內每天都要進行置換空氣,大多以自然風的方式進行置換空氣,采取冬季密封,窗口通風,夏季則開窗通風為主。在牛舍內部以對栓養殖方式,在飼養通道的兩側分別防止粉碎的玉米秸稈用以鋪設地面,工作人員每隔20d就會對墊料進行置換。在所測定的牛舍內共飼養180頭體重、階段都較為相近的肉牛,喂養方式為工作人員定期通過飼料通道進行喂養,以自由飲水為主。
1.2 測量方法
筆者以東北地區深冬季節1月份進行的測定,為了測量準確,每天對牛舍進行三次測量,選擇在早上的8:00,下午14:00,傍晚19:00分別進行,確定檢測時間為5d。每天對牛舍內所分部的監測點所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在牛舍中分布有6個監測點,分別分部在牛舍中央通道上,可采用檢測儀器對牛舍內的溫度、濕度、風速、CO2以及NH3進行測定,并做好相關記錄。
2.1 牛舍內的溫度表

表1 牛舍內溫度測量統計表 單位(℃)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對牛舍內的溫度從三個時間段進行測定選取平均值,其中,在早上8:00所測定的平均氣溫值在10.2℃,在下午14:00所測定的氣溫平均值在15.4℃,在傍晚19:00所測定的氣溫平均值在11.6℃,選取三個時間段的平均值對平均溫度進行計量,保持在12.4℃之間。在冬季牛舍內的溫度保持在10~15℃之間,對肉牛的生長和增重就會產生一定的幫助。但是在東北地區冬季,在1月份氣溫一直在-10℃以下,對肉牛生產產能造成一定影響,使肉牛在抵抗力、生產力、生產性能上都會造成降低,進而造成肉牛出現死亡情況,使養殖成本增高。所以,將牛舍內的溫度保持在10~15℃,肉牛育肥對溫度的需求進行注重,可以極大提高肉牛的生長環境[2]。因此,在東北地區冬季對肉牛舍采取合理的取暖方法,對提高肉牛育肥需求,保障肉牛在適宜環境中生長、提高肉牛生產力、增重都是有一定作用的,要重視對牛舍采暖的重視。
2.2 牛舍內的濕度

表2 牛舍內濕度測量統計表 單位(%)
對牛舍不同時間測量的濕度取平均值,其濕度保持在84%左右,可以滿足肉牛育肥對濕度的需求。如果牛舍內濕度達不到肉牛生產力水平的需求,那么則對肉牛的健康會產生一定影響。根據國家對肉牛肥育濕度的要求,其保持在40~80%之間既可以滿足肉牛濕度需求。如果在冬季濕度過高的話,那么對肉牛體表溫度也會增加散熱程度,對肉牛身體熱調節造成干擾。如果牛舍內濕度一直處在較高值中,那么對肉牛的食欲以及對飼料的吸收和消化上也會產生影響,對肉牛抵抗能力、生長和發育能力都會產生影響。并且,當肉牛躺臥情況下也會增加熱傳導,而站立起來的話又因為皮毛出現潮濕增加了熱蒸發,這都是因濕度過高而造成的能量損失。可以通過對牛舍內增添墊料來降低濕度所造成的熱損失,見效牛舍內的濕度對肉牛造成的影響,以此做好防范措施。
2.3 牛舍內CO2濃度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對牛舍內所檢測的CO2濃度平均值為3647ppm,其濃度在標準值以上,存在過高濃度。對牛舍CO2含量測定過程中,發現牛舍內溫度保持在15℃左右,氣溫較高,且牛舍內也并未安裝通風換氣的風扇,只能通過自然風的方式進行通風換氣,并且在通風的時間上相對較短,無法將牛舍內的空氣完全置換,就造成CO2濃度過高。如果肉牛長期處在CO2濃度高的環境中,容易造成氧氣缺乏,對肉牛呼吸問題、體質、抵抗力、食欲都會造成影響,進而造成生產力低下,給肉牛品質上都會造成不良影響[3]。

表3 CO2測量統計表 單位(ppm)
2.4 牛舍內NH3濃度

表4 NH3測量統計表 單位(ppm)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牛舍內NH3濃度在11.0~17.8ppm之間,其平均濃度可達到14.8ppm。國家對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上最高值NH3濃度含量為20mg/m,而此牛舍則在標準范圍之內,并不會對牛舍肉牛造成健康威脅[4]。對牛舍NH3來源進行了解,發現牛尿糞中、飼料中、玉米秸稈墊料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氮分子,通過發酵分解成NH3。所以NH3的濃度與牛舍工作人員在清理尿糞和墊料上的頻率,以及飼養肉牛的密度、管理方法等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對牛舍的清理上應及時。
從以上測定結果了解到,在東北地區冬季天氣中,肉牛采暖舍其平均溫度保持在12.4℃之間,濕度保持在84%,牛舍內的溫度以及濕度都可以滿足肉牛肥育需求,對肉牛生長和育肥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對肉牛舍內采暖方式的選擇是保障肉牛肥育的重要措施。但是,基于牛舍內的CO2濃度過高問題,雖然少量的CO2并不會對人與肉牛造成影響,但是濃度達到一定水平對肉牛的生存以及生產力都會造成威脅,甚者造成肉牛死亡。
對肉牛舍中CO2濃度過高問題進行分析,發現牛舍中封閉過嚴,造成氧氣含量不足,再加上工作人員對牛糞便的清理不夠及時都會造成CO2濃度過高。除此之外,牛舍內的NH3濃度過高也會對肉牛生產和育肥造成影響,NH3主要由牛糞便、飼料以及墊料發酵之后所產生的。因此,NH3濃度的高低與牛舍內尿液、糞便、墊料等的數量,以及牛舍內的通風換氣程度所決定的[5]。如果牛舍內通風程度不夠、悶熱潮濕時,那么牛舍內的NH3濃度就會增加。濃度較低的NH3雖然對肉牛不能造成明顯的威脅,但是對肉牛在抵抗力和生產性能上造成影響。并且隨著NH3濃度的增加,就會造成肉牛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情況,如呼吸系統疾病等。
所以,東北地區冬季天氣,對牛舍的建設設計上就要充分考慮到通風換氣的問題,可在牛舍的墻體上合理安裝排氣孔,可采用風扇配合進行換氣,以達到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的目的。其中,仍要注意對采暖舍溫度控制的問題,要及時的對牛床墊料進行消除、置換,對尿糞及時清理,以緩解牛舍內潮濕度較高的問題。
[1] 趙志燕.肉牛舍溫熱環境對肉牛生理指標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4,(10):124.
[2] 馮亮,梅瑋,張曉紅,等.新疆拜城縣和昭蘇縣集約化肉牛養殖場冬季環境指標比較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5,(35):109-113.
[3] 付龍,張永根,張淑芬.東北地區冬季肉牛采暖舍環境指標測定與評價[J].中國牛業科學,2014,(3):93-99.
[4] 孟妍君,秦仕達,趙靖,等.寒冷地區溫室型犢牛舍溫熱環境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14,(5):10-15.
[5] 霍梅俊,李進,王靖貴.環境對動物健康的影響[J].動物醫學進展,2013,(7):38-43.

表6 雞舍不同位置累計死淘率比較(51 周)
通過對螺旋式料線和塞盤式料線在運輸過程中采樣后的篩分結果和常規營養成分檢測分析來看,塞盤式料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螺旋式料線分級嚴重的情況,同時生產性能上也證實了塞盤料線的優越性,這與劉芳等人的研究結果吻合,在飼養過程中發現使用螺旋料線的雞舍后端雞只精神狀態較差、背羽覆蓋度明顯差于前端。
參考文獻
[1] 劉芳. 飼料分級對商品蛋雞生產性能及蛋品質的影響[J]. 飼料廣角,2013,(2):22-26.
[2] 葛慶斌. 豆餅(粕)類飼料的質量分級、營養價值及利用[J]. 養殖技術顧問,2014,(3):51.
[3] 周世峰. 評定粗飼料品質常用的綜合指數評述[J]. 山東畜牧獸醫,2009,(4):47-48.
江波濤(1975—),男,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禽環境科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