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全
充分發揮財政監督職能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高志全
一是織牢“制度網”。近年來,湖南省華容縣陸續出臺了差旅費、接待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制度和標準,公務支出制度體系已基本建立。將重點是查漏補缺,完善公務支出政府采購和購買服務的配套,確保制度措施落地落實落細,讓公職人員接受監督、心存敬畏。
二是強推“倒逼制”。從緊從嚴控制行政成本,堅決做到“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接待費在上年壓減10%的基礎上再節儉5%以及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辦公設備購置費等辦公性行政經費零增長的硬要求。同時,督促指導各單位長期、常態公開年度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倒逼各單位規范公務支出管理。
三是把控“關鍵點”。在預算編制上,嚴控“三公”經費標準;在預算執行上,原則上不搞經費調劑和追加;在項目審核上,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受理;無預算或超預算開展公務活動,原則上財政不撥付經費。同時,嚴格執行公務卡結算制度,按照《華容縣預算單位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中所規定的17類公務支出項目一律實行公務卡結算。
四是架通“高壓線”。強化監督檢查的結果運用。重點圍繞公務活動單據、費用報銷原始憑證,尤其是針對大額開支以及擠占、挪用、“搭車報銷”等問題開展財政資金安全、《會計法》執行、“三公”經費使用等專項檢查。對擠占、挪用“三公”經費的,預算下年度經費時予以調減;對“三公”經費超支的,從其他相應科目扣減經費。
一是統一項目。嚴格執行四部委頒布的《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堅決取消一切違規發放的津補貼項目,不準以任何借口、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在政策之外新設津補貼及獎勵性補貼項目。加強對重點項目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等臨時機構的財務監管,嚴查以工作獎金、生活補貼、交通補助等名義違規發放津補貼等行為。加強鄉鎮干部補貼發放審核,對不符合規定的一律取消。
二是統一標準。任何單位都不得擅自提高現有津補貼標準和水平,嚴禁以超標準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醫療保險等方式變相提高津補貼。
三是統一資金來源。財政嚴格按規定安排津補貼預算,嚴禁單位截留專項資金,私設“小金庫”,用于發放津補貼、獎金和福利。
四是統一發放辦法。公務員津補貼必須直接在財政工資代發系統中統一發放,一律不準以現金、有價證券和實物發放新的福利。
一是減少“層層過手”環節。全面推開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精簡鄉鎮資金的撥付程序,所有資金實行網上支付。對中央和省市下達的各類專項轉移支付,部門單位行使分配方案制定權,財政審核后,資金直達鄉鎮。
二是杜絕“層層肢解”行為。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深入推進專項資金尤其是涉農類、民生類專項資金的實質性整合,打破資金分配條塊分割、結構固化等老大難問題。
三是堵塞“層層截留”漏洞。結合實際,完善各類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行“一個專項、一個辦法”,減少資金分配隨意性,堵塞可能存在的各類漏洞。
四是完善“層層公開”制度。堅決做到“非涉密,全公開”。除涉密事項外,各類項目資金的申報流程、分配結果都全程公開,減少權力尋租,避免暗箱操作。同時,要依托村務公開制度,對村級財務、補助項目、補助資金等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一是統籌“入口”。按照新《預算法》和《湖南省鄉鎮財政管理條例》要求,將鄉鎮基本支出、項目建設支出、涉農補貼資金和債務資產等,全面納入鄉鎮財政監管范圍。
二是規范“出口”。嚴格按照財政制度、會計制度和財經紀律要求,撥付、核算鄉鎮財政資金和上級下達資金以及村級組織運轉資金,并按資金流向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規范資金“出口”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暢通“接口”。重點是加強分類監管,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地兌現。強化對鄉鎮、村級基本支出的監管,全面推進惠農補貼“一卡通”,強化涉農補助性資金監管,確保各項惠農政策按要求落實到位。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