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 彤 江陰市南華中等專業學校 214443
?
基于混合學習的《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微課設計研究
居 彤 江陰市南華中等專業學校 214443
【文章摘要】
針對中職《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理論性強、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將混合教學理念和微課兩者進行有效結合,應用到《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設計中,對于改善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微課在該課程中的教學補充和延伸作用。
【關鍵詞】
混合學習;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微課設計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中職學校機電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到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為主,實際教學中面臨諸多問題。將混合教學理念和微課兩者進行深度融合到該課程的教學中來,可以幫助教師來補充和延伸該課程的教學過程,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本文以混合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微課設計模式,探討《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的學習效果和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1.1教學內容抽象,理論性強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概念多、基本知識點多、單位符號較復雜。如“磁場與磁路”這部分內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線、磁感應強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抽象;基本知識點有磁場的性質、安培定則等;單位有特、韋伯、高斯等,容易混淆和遺忘。這些概念和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慢慢學生就喪失了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1.2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滯后
在現代化教學手段告訴發展的今天,教師們仍很少采用讓學生感興趣的圖文并茂的創新的授課方式,這樣不利于加強學生的形象思維,也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仍占有主要地位,教師們很少以啟發式的教育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跳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不能有效培養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2.1混合學習與微課
混合學習是指將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混合學習仍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課程為輔,網絡課程的設計以促進課堂教學為目的。這樣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認知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所謂微課,胡鐵山、焦建利、黎加厚等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包括多種教學要素的有機結合體”。微課不只是單一的教學視頻,而是整合了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素材和課件、教師教學反思、學習者反饋評價及學科教師互動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相對于傳統教學,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解決的問題更加明確。
2.2基于混合學習的微課設計的必要性
現在國際教育技術界認為,只有將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結合起來,讓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如果能針對《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中難以理解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實際教學過程中無法實現教學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做成傳統教學與網絡化優勢互補的混合教學的微課資源,不僅可以克服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現象,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而且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為了更好更有效的實現《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目標,對該課程中的部分知識點進行混合教學的微課設計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3.1選題
微課設計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內容的選擇,也就是選題,只有選定了“題”,教師才能借“題”發揮。教師首先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包括學生特征、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教學媒體等,確定適合微課設計的教學內容。微課內容可以是知識講解、總結歸納、例題精講、技能演示、方法傳授等。
教學內容的選擇,應以單個知識點作為一個微課課題,突出講解重難點。在分割教學內容時,不能損害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僅要保證知識點相對獨立,而且要保證內容結構化,使學習者體驗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例如,觸電現場的處理與急救這一知識點就是一個很好的微課選題,如果靠教師單純的講解,是很難有好的學習效果的。但是如果教師將其做成微課,用視頻將該知識點內容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易于接受。
3.2教學活動設計
微課課題確定好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學情、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確定出合適的學習目標;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和方法,確定合適的微課類型和組成要素;制定出符合學情、學習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視頻的情景、案例、教學過程,以及相關的網絡教學支持材料和評價、反饋機制等。
微課的內容在安排上要做到層次分明,由淺入深,并且能夠滿足混合學習模式下的“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對一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的合理設計。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部分知識點,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場所,主要用于答疑解惑、小組討論、匯報展示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3視頻制作
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內容,因而,微課視頻的制作尤為重要,可以說微課視頻的制作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微課的使用效果。目前,微課視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五類:教學錄像型、屏幕錄制型、多媒體講解型、動畫講解型和視頻剪輯型。
3.4評價與修改
混合學習下的微課設計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通過過程性評價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提供指導,學習者互評、自評及教師評價等使評價方式更加客觀,同時學習者可以對微課的設計進行評價,以幫助教師對微課資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再次的編輯和修改,確保微課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微課過程的順暢和連貫性。
4.1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要提升
微課的制作需要教師有較強的信息化技能,信息化素養相對缺乏的電工電子教師應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提升個人網絡化學習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充分發揮教師團隊的合作精神。
4.2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效果要保證
學生在課后的自主學習是混合學習的重要環節,它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課堂學習。因此,針對學生的課后學習,教師也要布置學習任務,激發學習動機,利用互聯網平臺將教學內容在線共享,同時也可以將課堂討論或教師答疑延續到學生的課余時間。
4.3讓更多的學生適應該教學模式
基于混合學習的微課教學,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應這種學習模式的,因此,如何設計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成為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引導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匯報、答疑、討論等形式進行,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發揮所長。
【參考文獻】
[1]韓中保,韓扣蘭。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課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
[3]孫偉偉。電工電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分析[DB]。http://www.zytxs.com/ paper/pp1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