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非愚
摘要:當今時代,互聯網金融是目前金融領域最引人矚目的潮流之一。相比傳統的銀行營運模式,以社交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核心思想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帶來了直接的沖擊,在此背景下,傳統銀行如何緊緊的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依靠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和進步逐漸成為了行業領導和相關專業人士十分關心和重視的問題之一。因此,本文就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狀況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遇到的挑戰,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優勢,進一步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的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金融 傳統銀行 轉型 挑戰 建議
據調查,現階段企業每天信息的存儲量高達2.2ZB,而且據IDC最近的報告預測稱,到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擴大50倍,全球將擁有220億部互聯網連接設備。顯然,當今時代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海量的信息,多樣性的數據,高速建立和運動和移動數據,多變的數據結構層次和類型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對于銀行行業來說如何充分的利用現代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和優勢,抓住轉型的機會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因此本文就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夠引起更多業界人士的關心和重視,進而更快更好的確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銀行業成功走向未來的思路。
一、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健康發展,而且阿里巴巴主席馬云也曾說道,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利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改變傳統銀行現有的存貸款模式對于社會未來金融體系的發展和變化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切實的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和推廣,現階段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功能業務十分繁多,而且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業務也逐漸向全能化和豐富化的方向發展。再加之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的突破和運用使得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與此同時,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互聯網理財等相關業務的推廣和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到了第三方交易的平臺,據權威報道顯示,我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已經從1993年的2005人突破了6個億,網上銀行注冊用戶也遠遠超過5個億,全年互聯網的交易額超過1000萬億元,而且呈現著持續上漲的趨勢,由此可見,當今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取得了迅猛的發展,而且成為了國際和國內的主流趨勢。
二、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遇到的挑戰
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在接受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從銀行的負債業務層面來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傳統銀行的的社會融資比重在逐漸下降,已經從最高的95%左右下降至50%左右,而下降的部分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是客戶的存款,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使得傳統銀行在負債業務層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再加之傳統銀行客戶脫媒、資金脫媒、渠道脫媒的現狀,使得傳統銀行既有的客戶在不斷的分流,貸款業務逐漸減少,金融債券融資成本不斷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傳統銀行的效益。
另一方面,從傳統銀行的資產業務層面來看,由于傳統銀行信息化水平不夠高,相關的軟件設備也沒有及時的更新和升級,在客戶監督和事前調查層面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進而很容易給傳統銀行帶來潛在的風險,近年來層出不窮的不良銀行貸款項目就是對其的證明,傳統銀行往往扮演著最后知道風險的角色,給其帶來的風險和損失是難題彌補的。
此外,從銀行的盈利能力來看,大數據時代激烈的行業競爭使得傳統銀行的收益率逐年降低,競爭力也是越來越缺乏,主要是互聯網金融的利潤相比傳統銀行來說都有所增加,傳統銀行的客戶逐漸減少,其盈利能力相應的也會有所下降。
三、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分析
通過上述對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遇到挑戰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傳統銀行在信息碎片化、媒介透明化、需求個性化的大數據時代,競爭力逐漸降低,提出切實可行的傳統銀行互聯網轉型的建議是現階段業界人士十分關心和重視的課題之一。而之所以要在大數據時代不斷的創新互聯網金融,促進傳統銀行轉型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有其自身的優勢,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首先從其本質上來看,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相結合的新興領域,所以其能夠集二者精華于一體,不僅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滿足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和現代客戶的需求,而且還能夠充分的應用金融業的專業知識,使其應有的價值實現最大化;其次,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網絡社交網站或電子商務平臺收集、獲取各類金融相關的信息,提高自身洞察數據的能力,降低實踐過程中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此外,大數據時代,客戶的需求也變得日漸多樣化和個性化,而互聯網金融可以利用智能的搜索引擎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的建議
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提高互聯網金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傳統銀行實現更好更快的轉型,使其競爭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是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因此,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相關的調查研究就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創新以及傳統銀行轉型提出了以下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做好傳統銀行的定位工作
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其本質是發散的非線性思維,而其核心是用戶思維,所以傳統銀行在轉型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精髓,結合自身多年的基礎,以及自身的信用等級、渠道網絡以及科技實力等有重點的引進互聯網金融,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營銷網絡、產品平臺和客戶系統,進而能夠在保證原有客戶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客戶,使其能夠在大數據時代能夠站穩腳,有自己的發展領域。
(二)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要想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加快傳統銀行的轉型,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也是時代所需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要確保以客戶為中心,增強其客戶服務能力,并實現穩定客戶、黏合客戶和服務客戶;此外,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和使用力度,通過構建精細化客戶服務系統來更快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加大技術、信息和智力的投入力度,使服務能力更加精準和有效,進而使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風險預警系統
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提高以及傳統銀行的轉型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一方面要加大對既有軟件維護和維修的力度,避免硬件設備造成的風險和損失;另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制度規范,健全風控體系,確保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標準可量、有規范可循、有制度可依;此外,還要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和風險。
五、結束語
總之,大數據時代是信息碎片化、媒介透明化、需求個性化的時代,在促進互聯網金融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讓傳統銀行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轉型,促進其獲得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其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謀求更快更好的發展和進步,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以大數據時代為契機,結合傳統銀行的特色和實際運行能力,不斷的提出優化的措施,進而促進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實現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源,戴義.淺析大數據時代我國商業銀行的轉型與發展[J].經營管理者,2015
[2]孫杰.傳統銀行的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金融融合之道[J].北京金融評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