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紹華
摘要:借鑒CMM能力成熟度模型,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研究高職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CDIO教育理念;軟件測試技術;教學模式
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進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滿足社會需求,與國際接軌的工程技術、技能型人才。但一直以來國內的工程教育都不盡如人意,特別是高職工程類專業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依賴性強、抗挫折能力比較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
本課題將結合專業人才的培養規律和特點,借鑒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理念,結合高職學生能力形成規律,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研究高職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相關問題。
一、相關理論基礎
“CDIO”代表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針對軟件開發組織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的評估體系。國內外研究表明可運用于教學過程等能力成熟度的評估,有助于為教育機構順利實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
“基于3級項目的課程體系”是指每學年都有一個具體的1級項目,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設計、創新、協調、溝通和領導能力;每個課程群都有一個2級項目(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把相關聯的課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有機關聯的知識群,強化實踐意識;每門課程對應一個3級項目,主要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加強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包括監控目標及標準系統、教學監控運行系統兩部分內容。高職院校除對教師、學生、教輔人員實現校內實時監控外,應吸收用人單位參與對教學全過程動態監控、分析和教學質量評價,使人才培養質量達到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家長、學校滿意。
(一)監控目標及標準系統。教學監控目標及標準系統包括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學生課程作業商品轉化率、專業教師社會服務項目完成率作為監督目標;以就業率高、起薪高、企業滿意度高、社會評價高為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系統。
(二)教學監控運行系統。1.專業文件。主要包括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課程項目。通過對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的調查與預測來監控專業設置情況,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對專業設置情況進行論證,做到“以需定學、供求對路”。通過《社會人才需求調查表》《畢業生追蹤調查表》等方法,監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否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高技能型人才。通過修訂高職專業教學計劃、制定、修訂課程教學大綱、設計、修改三級課程體系相應教學項目,實施對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材等教學文件的監控。
2.日常監控。日常監控制主要由教研室組織和實施,包括對任課教師實施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為保障正式授課效果,教研室要求新進教師在每門課上課前一個月進行試講,每周二下午組織了任課教師進行集體備課,督促任課教師必須在每章正式上課前完成教案編寫。
任課教師對學生的監控。為了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任課教師每章上課前一次課布置了預習任務,并在上課時進行抽查;學生上課時,必須記筆記,同時為鞏固章節所學知識,每章正式上課后布置了一定作業,并及時進行批改和信息反饋;為了解學生學習心態和情況,拉近與學生的感情,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學生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歸屬感與認同感,穩定學生,提升信心,建立了教師訪談制度,教師必須每周進行學生訪談活動,同時,為了解班級動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關心學生的生活,明確班級紀律,任課教師每月須參加一次班會。
對學生的監控,需要任課老師、輔導員和學生家長、教研室配合,任課教師需要記錄學生完成課程項目(三級項目)任務情況,包括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教研室要及時監控教師提交上課學習狀況欠佳學生名單,不提交作業及測試不達標學生名單;任課教師要積極協助輔導員組建班委,組織參與班會及學生活動;對于平時上課學習狀況欠佳學生、不提交作業及測試不達標學生,任課教師、輔導員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并對這些學生進行訪談,監督他們持續改進學習狀態和效果。
3.激勵與喚醒機制。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教研室完善了激勵和喚醒機制,實施了課前6分鐘制度,每次上課前要求兩名學生進行演講,演講完畢由教師和學生進行點評;為了提升學生的情商,專業定期舉辦了各種演講比賽和以感恩為主題的活動;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讓學生懂得團隊合作,持續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的環境氛圍,每個階段學習完畢后,專業組織開展了技能競賽活動。
4.階段監控與評估。評估指標。學生能力評估具體指標,包括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團隊工作和交流、職業能力、系統整合能力四大部分,具體評估指標如表1所示。
序號 考核指標 問題描述
(一) 基礎知識和技能(JC)
1 相關科學知識 公共基礎課考核
2 核心工程基礎知識 專業基礎課考核
3 高級工程基礎知識 專業核心課考核
(二) 團隊工作和交流(TD)
1 團隊交互、溝通 項目訓練中是否與其他成員交互
2 隊員交流 集體討論是否愉快
3 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是否對自己學習有幫助
4 交流方式 項目訓練中主要的交流方式
(三) 職業能力(ZY)
1 工程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否順利完成分配任務的設計工作
2 查詢相關書刊或者電子文獻能力
3 個人能力和態度 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的代碼編寫工作
4 自省個人的知識、技能、態度能力
5 學習能力
6 能否順利完成分配的測試工作
7 承受工作壓力的能力
8 時間資源管理能力
9 主動規劃個人職業的能力
10 外語能力 英語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四) 系統整合能力(ZH)
1 系統的構思與工程化 綜合運用工程知識完成項目的能力
2 實驗和發現知識 項目的部署、調試、維護工作
3 系統思維 能否順利實現項目使用說明文檔撰寫
表1 學生CDIO能力評估指標
其中,基礎知識和技能包括相關科學知識,相關科學知識核心工程基礎知識,高級工程基礎知識;團隊工作和交流包括團隊交互、溝通,隊員交流,團隊合作,交流方式等方面;職業能力包括工程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能力和態度,外語能力;系統整合能力包括系統的構思與工程化,綜合運用工程知識完成項目的能力,能否順利實現項目使用說明文檔撰寫。
評估方案。針對學生成熟度模型和3級項目課程體系,設計了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高職院校學生能力評估方案,該方案包括構建過程域,成立評估組,實施評估及過程控制等四個過程,從學生入學后開始到就業前結束,由評估組分別對照基礎級、認知級、專業級、應用創新級等四個成熟度級別的能力標準,從“基礎知識和技能”“團隊工作和交流”“職業能力”“系統整合能力”等核心要素入手,對高職學生能力進行評估,課程級(3級項目)評估由任課教師組織實施,1、2級項目評估由專業教研室組織實施,并及時組織教師、專家實時分析評估數據,找到制約因素,督促學生改進能力弱項,督促專業持續優化培養方案、教學資源。
三、信息收集處理反饋
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在進行監控和評估學生能力的同時,專業教研室及時收集、總結了監控數據,并對教學計劃,教學方案進行了調控,督促部分學生改進了自己能力弱項,從而保障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一)監控數據收集。日常監控數據。日常監控主要在2015級新生中實施,任課教師是日常監控的主要實施者,包括記錄學生平時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向教研室提交相關表格包括作業完成率統計表、作業缺交學生名單、作業提交速度排行榜、教師學生溝通記錄,從而動態監控學生保質保量學好課程項目。
階段監控與評估數據。階段監控由教研室組織教師和企業專家對學生能力進行評估,深入學生項目實習環境,參考學生自評、互評數據,通過走訪、審查,綜合評估每位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是否達到了學生能力成熟度級別中1、2級項目的能力目標,從實踐結果來看,學生自評估數據與專業組最終評估數據基本一致,大部分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缺陷,并能主動制定改進計劃。
(二)監控調控系統。內部微觀調控。從日常監控數據來看,由于15級使用階段式授課,每門課每周開設12節,部分課程如HTML大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課程任務,專業組調整了授課進度,并修訂了教學計劃。從階段監控,能力評估中反饋信息,在項目訓練中,由于每組人數太多,部分1、2級項目分組人數多達5分,不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教研室確定以后項目分組人數不超過3人。
外部宏觀調控。外部宏觀調控,吸收用人單位參與對教學全過程動態監控、分析和教學質量評價,使人才培養質量達到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家長、學校滿意。外部宏觀調控主要由學校畢業生、家長、用人單位、企業行業、校友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對教學結果進行質量反饋,專業組收集到了部分數據,如應加大網站前端程序設計比重,部分學生編碼能力強、抗壓能力弱,根據反饋信息,教研室修訂了教學計劃,新增了PS、Jquery等新內容,完善了職業訓練課程體系,加大了對學生抗壓能力的培養。
四、結語
借鑒CDIO 理念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及設計的三級項目課程體系,對高職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控和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督促學生改進了能力弱項,督促專業持續優化培養方案、教學資源,學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工程應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養,對學生畢業走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熊華芹.高職院校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探析[D].南昌大學,2013.
[2]許統德,劉朝暉.論新教改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5:141-142.
[3]黃敏高.高職“雙主體”育人教學質量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5,11:12-13+16.
[4]楊志超,陳麗,李凡.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探討[J].職業時空,2015,11:1-5.
[5]張茹,王啟亮,張建國,張軒軒.分層多元化的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踐——以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