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英
摘 要: 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創新能力 精心設計
大力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面向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在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興趣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石
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而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喜歡信息技術老師的現象,其原因只有一個:老師不允許他們玩游戲、上網。針對這種教學現象,我認為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引導學生,使其對“電腦”的興趣發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以精彩的課堂“引入”。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是很關鍵的,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
如“計算機系統”一節,要認識的部件多、理論性強,學生不感興趣。上課時我把事先準備好的一臺廢舊電腦搬上課堂,打開主機箱,各個電腦部件暴露在學生面前,學生眼球都被吸引過來,興趣高漲。急需了解各個部件的名稱、作用,自然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性思維更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學生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為了保持這種興趣,我們更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任務設計的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的任務,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WORD綜合應用》一節,我先給學生看了往屆學生的電子報刊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給出今天的任務,學生自己當主編,制作一份有關“霧霾”的電子報刊。教師提供部分有關“霧霾”的文本和圖片,這樣學生在饒有興趣地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掌握了WORD各元素的綜合應用技巧及電子報刊的版面設計處理,而且關注了霧霾天氣,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3.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要充分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一行之有效的理論。一個人創新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自信,自信是實現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對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會使學生滿懷希望和自信心,使興趣從外在因素向內在因素轉化,從而鞏固興趣。
二、營造探索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沒有創新,人類就沒有今天的文明與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環境和機會。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的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于參與,就是成功。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注意設置認知沖突,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逐漸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1.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教學中克服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注重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種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多種解答。
如用word做班級簡報時,我讓學生自由分組,每人負責一塊內容,自己設計,而后小組合作完成一個版面。這么做既“集思廣益”又“各顯其能”,同學之間既“團結協作”又“互補長短”。每個都力爭使自己的作品做得最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設疑啟思,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貴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善于設疑,啟發誘導,才能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心扉,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見敢于質疑發問,敢于打破常規,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學生上機實踐中,教師有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屏幕、使用幫助信息的習慣,并對屏幕顯示的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新的方法,學到新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能力。
3.大膽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是使學習者主動學習,并從中體驗到自己有能力應付外部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大膽嘗試,相信學生是發展創造力的“興奮劑”。如在flash動畫的制作中,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充分發揮想象力,讓想象力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由翱翔。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只要教師創新性地教,就能使學生創新性地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因子。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能動地駕馭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為學生將來發展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太普.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性學習[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03).
[2]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