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梁灼風 本刊記者/張嚴方
創新社會治理共奏法治樂章
——中共岑溪市委政法委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積極探索“岑溪模式”
通訊員/梁灼風 本刊記者/張嚴方
維護社會穩定是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和諧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新形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委政法委始終將做好維穩工作,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列為政法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
近年來,岑溪市委政法委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國、全區、全市政法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穩定,抓好穩定促發展”的思路,抓源頭、抓基層、抓基礎、抓重點,立足現實,針對岑溪市的具體情況,探索出了岑溪特色的“33244”社會治理“岑溪模式”,即“三項工作機制”“三個走在前”“兩項工作制度”“四以工作模式”“四加工作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確保了岑溪市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有效促進岑溪市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一是構建暢通的群眾訴求表達機制。通過完善市、鎮、村三級信訪機構代理、書記大接訪受理和政法部門協理等機制,開通網上信訪,暢通和方便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每年接待群眾來訪2000人次以上,受理信訪訴求500件以上。
二是整合多元的群眾訴求調處機制。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2007年6月,率先在梧州市建立岑溪市人民群眾訴求調處中心,此后陸續建立各鎮人民群眾訴求調處中心、各村(社區)調處工作室和市直單位調處工作室,完善了三級分調機制。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資源,形成了部門聯動、多元合調的群眾訴求調處機制。每年通過各級調處機構調處的大小矛盾糾紛都在3000件左右。
三是組織綜合的群眾訴求落實機制。從政策落實、權益維護方面落實群眾訴求。對于涉及政策落實方面的群眾訴求,把黨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實處。2015年,岑溪市投入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社會民生綜合資金達到34.6億元,占該市財政支出的79.2%;對于合法利益受到損害的群眾訴求,組織力量采取恢復、賠償、補償、分割、救濟、捐助等多種途徑,跟蹤監督兌現群眾的合法權益。近幾年來,處理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件達190多件。
在矛盾化解方面切實做到“預測走在預防前,預防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一是健全基層調解網絡。建立健全市、鎮、村、組四級調解組織,明確職責,落實責任。一般的矛盾糾紛在生產小組或族中解決,解決不了的再由村解決,村解決不了的,由鎮出面解決。每年通過組、村、鎮調解的糾紛在2500件左右。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是充分發揮村中的族老、小組長、退休職工或在職職工、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干部等人員的作用,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如2014年發生的山心隧道涌水事件,造成了當地100多名群眾生產生活不便,進而造成群眾與施工方的糾紛。為解決這一問題,該市動員了當地的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職干部職工,回村宣傳有關的法律法規,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經過多方努力,終于在2015年4月份問題得以解決。
三是堅持矛盾糾紛月排查制度和重大節日、活動及敏感時期敏感人群、敏感事件、敏感人員的重點排查,并實行“零報告”制度,準確掌握各類矛盾糾紛,及早預防。
四是健全“大調解”矛盾糾紛調處機制。遇到重大疑難糾紛,聯合多個部門集體分析討論,確定調解方案,開展有針對的調解,切實提高調解的成功率。近年來,岑溪市共化解疑難復雜矛盾糾紛153件。
五是完善接訪制度。無論來訪者反映什么問題,都盡量通過調解使來訪者的合法權益得以切實維護。近年來,該市信訪部門共接訪群眾2196批,7780人次,受理信訪事項2016件。
對于涉及群眾重大利益以及疑難復雜問題,通過“黨群評定民事制度”和“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制度”來解決。“黨群評定民事制度”主要用于決定關涉群眾利益的重大發展事項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解決各種矛盾糾紛以及涉及人民群眾重大利益的分配問題等事項。村(社區)在鎮黨委的領導下成立評定小組,對村中涉及發展的大事、出現大的矛盾糾紛進行評定,由村支書主持,黨群評定民事小組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討論,依靠群體自身影響促進問題解決。如南渡鎮社垌自然災害移民新村建設,從規劃定點到確定設計方案,最后到入住對象都通過黨群評定民事小組充分聽取村民意見,經過評定才最后確定。有效地減少了村民與干部、村民與村民之間的矛盾,增加了彼此間的信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移民新村建設、集體回建地等這些涉及村民利益的項目中普遍推行“黨群評定民事制度”,有效地減少了矛盾糾紛的發生。“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制度”即由岑溪市司法局派出律師到市信訪局參與接訪、約訪、聽證工作,調處疑難復雜信訪問題和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幾年來,200多人次的律師或法律工作者參與了153件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的調處。
為切實解決流動人口管理薄弱、服務缺失、漏管失控的問題,岑溪市招錄 20名人口管理員,通過“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網管人、以業管人”的“四以”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健全完善“棋盤網格化”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強化流動人口管理。岑溪市共登記暫住人口7000多人,登記出租屋1400多間。一是將流動人口納入實有人口管理范疇,對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落腳點進行有效管控。二是結合治安整治專項行動,以出租房屋管理為重點,強化和規范流動人口的管理,建立健全“以房管人”的工作機制。三是積極預防和嚴厲打擊涉及流動人口的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打擊混跡于流動人口中的違法犯罪分子。近年來,通過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2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8人,逃犯22人,維護了岑溪市社會治安穩定。
對精神病人、吸毒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人群,采取“政府+社區+基地+家庭”的“四加”工作法。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體管理和服務作用,依托社區和基地就近管理和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調動家庭的監護積極性,促其遵紀守法。對社區矯正人員,通過“司法E通”應用平臺,實行矯正對象“一人一機”管理,有力加強了對矯正對象的管控,同時設立回歸人員安置幫教基地,對沒有生活來源的刑釋解教人員實行安置幫教。對吸毒人員,通過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啟航工程”,在岑城鎮新興社區、樟木社區建立就業安置基地,5家企業參與,占地面積230多平方米,有3間獨立車間,安置100人進行手工作業,幫助其解決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實際困難,為他們順利融入社會創造條件,有效防止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對抗和重新違法犯罪。
中共岑溪市委政法委書記梁達斌表示,他們將從岑溪的社情、民情和維穩工作的實際出發,全面推進“平安岑溪”“法治岑溪”“和諧岑溪”建設,打造過硬隊伍,進一步提升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干警的工作水平,統籌做好各項政法工作,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為岑溪市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