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摘 要】在傳統圖書館從半開架走向開架借閱的過程中,“代書板”曾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代書板”已不適合以人為本的要求。本文探討了取消“代書板”后新的解決辦法,提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代書板;RFID技術
一般情況下,讀者進入圖書館借閱書刊都會取“代書板”,以便找書的時候能有個標記。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的圖書館都取消了“代書板”。做為高校圖書館的普通一員,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思考,“代書板”曾產生過什么積極作用?現在的趨勢為什么要取消?取消后有什么新的解決辦法?對這些問題,想結合圖書館的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 “代書板”曾產生的積極作用
“代書板”是傳統圖書館從半開架走向開架借閱的產物,是為了減少圖書亂架所采取的一種有效措施。“代書板”是用于代替書在書架上的位置的一個標記,從而保證圖書排架秩序不亂。讀者入室時,領取同號“代書板”共大小兩塊。讀者手持小塊“代書板”,當讀者從書架上取書時,應將大的“代書板”插入取書的位置上,如不借書,必須把書歸還原位,同時取出“代書板”,讀者離室時,將兩塊代書板一并歸還出納臺,方能離去。20世紀90年代,很多高校圖書館實施藏、借、閱一體化的服務模式,當時高校圖書館大多為精細排架,高校擴招后讀者數量與日俱增,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嚴重不足,那時“代書板”在保障圖書館書刊不亂架和控制讀者入庫數量這兩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也是當時保守的服務理念,保守的管理模式的具體體現。
2 現在的趨勢為什么是取消“代書板”
2.1 “代書板”違背了圖書館的服務宗旨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是以圖書館工作人員為中心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就是管理員,讀者和文獻資源都處于被管理的地位。讀者始終處于一種壓抑的氛圍中,在讀者眼里,“代書板”就是通行證,就是借閱權。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活躍,信息量大,接受新鮮事物快。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并不喜歡圖書館死板肅靜的環境,他們來圖書館更愿意邊查收電子郵件邊網上沖浪,邊查資料邊寫論文,也更愿意與老師同學在圖書館有學習與交流。東北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已實行全開放,讀者借書可以在館內任何地方閱讀,不再局限在某個閱覽室,圖書館正從過去的單純的借閱功能的“文獻中心”轉變為既開展文獻服務又組織文化休閑活動的“文化中心”。高校圖書館“服務至上,讀者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圖書館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將自己定位為服務者,必須以讀者為中心,盡可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從方便讀者的角度想問題,圍繞讀者的利益細心熱心耐心服務。使用“代書板”不但浪費讀者的時間,還把本來簡單的借閱過程人為的搞復雜了,這顯然違背了現代圖書館的服務宗旨。1995年,邁克爾·戈曼提出了新的圖書館事業五定律中指出“確保知識的自由存取”,“尊重過去,開創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已是既有物理空間又有網絡空間的復合圖書館,針對“帶書板”而言,它的存在與圖書館的發展極不協調,取消已是大勢所趨。
2.2 “帶書板”的使用現狀不盡人意
讀者對“代書板”存在不會用的現象。筆者在日常工作中,對剛入庫的讀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同學,請拿好代書板”。但是總有同學茫然地回答:“老師,我不會用”。有的同學甚至一次要取兩套“代書板”,因為他要借兩本書。碰到這種情況,我們總是耐心細致的給同學講解、示范。比較而言,我們更愿意從專業的角度告訴讀者,圖書館的書都有一個由分類號和著者號組成的索書號,圖書館的書按照索書號從小到大,從左至右的方法排架。在書庫中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如果讀者抽出一本書不按規定的秩序放回書架的話,就會出現圖書錯架亂架現象,使得其他讀者無法及時找到所需圖書。如果大學生們在大學里養成了使用圖書館需科學分類正確排架的習慣,那么將來他走向社會,進入不要求使用“代書板”的公共圖書館,也能有意識的防止圖書錯架亂架,做文明有禮的讀者。
讀者對“代書板”存在用得不到位的現象。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巡庫時總會發現這樣的事情,有的讀者在選書時,將“代書板”放進口袋,有的夾在腋下,有的隨手放在書架上,有的還把別人插入的代書板當成自己的,問其原因,同學會不好意思的說:“老師,可不可以不用這么麻煩?”弄得我們哭笑不得。只好耐心再講解一遍如何使用代書板。等到晚上閉館時,總會發現許多同學人是離館了,但“帶書板”仍插在書架上。此外,一個庫室到底需要多少“代書板”并無科學的依據,在今天圖使館建筑面積和圖書書架增多的情況下,如果上百人或更多讀者同時在館,就需要很大面積來放“代書板”,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借還書時難以兼顧“代書板”的管理。
3 取消“代書板”后新的解決方案
3.1 更新服務理念,調動人的積極性
高校圖書館實行開架借閱,難免出現錯架亂架現象。這雖然是圖書館日常工作的老大難問題,卻也是方便讀者后出現的正常現象。現代圖書館不可能還用老一套的“看”和“管”來解決問題,行之有效的辦法是除了加強讀者教育工作和咨詢輔導工作,更重要的是更新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實行“人本管理”,充分挖掘人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以人為本”在圖書館管理中就是倡導以館員為本,堅持一切從館員出發,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館員的不斷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服務中倡導以讀者為本,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一切為了讀者”,“為了一切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在服務中強調人文精神,倡導人文關懷,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寓于圖書館的具體服務中。
美國圖書館界有這樣的說法,在圖書館所發揮的作用中,圖書館建筑占5%,信息資源占20%,而圖書館員占75%,可見人的因素是多么重要,難怪有人說“只有一流的館員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務,只有一流的服務才有一流的圖書館”。圖書館服務工作平凡、細微、瑣碎,需要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要做工作的有心人,提倡“細心、耐心、熱心、用心、恒心”的服務態度。除了過硬的業務技能外,還要做到三勤,“眼勤、口勤、手勤”。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巡庫整架,主動幫助在借閱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讀者,引導讀者識別書架側面的類號類名,講解圖書分類排架規則,把整架工作貫穿于整個借閱過程中,把錯架亂架現象減到最低。此外還可設置熱門書架、新書架、還書架,既方便讀者,也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高校圖書館應倡導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良好的職業道德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向,即為什么而做;決定行為的強弱,即做的努力程度;決定行為方式,即采取何種手段達到目的。高校圖書館正試行實行績效工資改革,可建立崗位責任制,將錯架亂架率作為一項重要的考評指標,要求工作人員加強圖書開架管理,增強工作責任心。
3.2 利用新技術來提高服務質量
邁克爾·戈曼提出新的圖書館事業五定律時指出:“明智地采用科學技術來提高服務質量”。目前,RFID技術在國內外圖書館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RFID技術又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訊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可用于圖書館服務。全球3000多家圖書館已經使用了基于RFID技術的系統,我國已有50多家圖書館采用RFID技術,可以說RFID技術已在各國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給圖書館服務帶來的變化是十分顯著的,主要表現在便捷性、高效性、自主性等方面。RFID技術以非接觸式讀取信息,不需用條碼槍對每本書一一掃描,再一一充消磁,他只要在探測范圍內,可以任何方向任何角度讀取數據,可以對借還圖書進行批量處理。讀者使用RFID借閱卡與帶有電子標簽的書籍進入RFID讀寫器掃描區域時,電子標簽被射頻信號激活,并在與閱(下轉第299頁)(上接第254頁)讀器交換數據后,自動完成借還書工作,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極大的方便了圖書館工作人員和讀者。對于高校圖書館開架借閱出現的錯架亂架現象,使用RFID技術也有獨到之處。只需要在閱讀器中輸入要檢查的號碼段或要查找的書名等,沿著書架依次掃描,一旦發現排架錯誤或所需尋找的書籍,立刻出現聲光報警,從而使查找工作變得非常方便,也顯著降低了錯架亂架率,減少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在RFID技術的幫助下,圖書的自助借還、高速盤點定位、排架分揀成為了現實。RFID技術的應用將給圖書館行業帶來一次劃時代的革命,使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更上一層樓。我們有理由相信,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能顯著提高服務質量,是未來圖書館自動化的發展趨勢。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圖書館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務環境會越變越好,現代化的高校圖書館會越來越吸引讀者。
【參考文獻】
[1]楊菁.高校圖書館中“書位牌”去留的思考[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3.4.
[2]周兵.加強讀者教育,取消代書板——談高校圖書館“代書板”的取締[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8.
[3]沈玉惠.開架借閱中代書板的作用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0.
[4]秦紅.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分析探討[J].現代情報,2009.6.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