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繼偉 侯曉靜 張鋒
【摘 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介紹了新疆風電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分析了新疆風電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新疆風電;SWOT分析;發展趨勢
0 前言
隨著近年來傳統能源的日趨枯竭及空氣污染問題的加劇,世界各國加強了對風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而作為具有較強經濟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風電[1],不僅能夠滿足生產生活的能源供應,還可以大幅度減少傳統能源帶來的環境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截止2015年12月底,新疆全區投產風電規模已達到1080萬千瓦,已經超額實現“十二五”1000萬千瓦風電裝機的預期目標。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2],立足新疆風電的現狀,對新疆風電的內部S(Strength,優勢)和W(Weakness,劣勢)進行全面分析,發揮優勢力量,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同時兼顧外部環境的O(Opportunity,機會)和T(Threat,挑戰),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促進新疆風電的健康發展。
1 自身優勢(S)
1.1 風能儲量豐富
新疆地區具備一定規模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九大風區,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可裝機約8000萬kW,可利用風能240億kW·h,相當于4.5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根據已知數據可知可估算出,全年可實現供應風電高達27 673億kW·h,高達12.6萬km2的區域年平均風功率密度不小于150W/m2,新疆風能資源儲量高達9.57億kW,經濟可開發量約2.34億kW,綜合排名在全國前列[3]。
1.2 風力資源開發早
新疆地區的風能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已經著手開發建設,當時引進了20kW、30kW、55kW和100kW風機各一臺,1992年到1995年,共引進300kW和500kW容量風機33臺,達坂城風力電場建設完成實現國內沒有萬千瓦級的風力電場零的突破。1997年在兩項丹麥政府貸款和國內“雙加”風電項目的結合下,建設完成78臺600kW風電機組的安裝。此后,隨著發風力電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疆風電多年穩居全國前列。
2 客觀劣勢(W)
2.1 風電制約因素
經過多年的發展,新疆風電雖然已形成了一定規模,但與火電、水電等相比,競爭力還比較弱,主要受到自然條件和市場風險兩方面因素的制約。首先,風電本身確實存在風速不穩定、價格高、傳輸距離遠等。其次,雖然新疆的風電接入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新疆整體的風電接入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2.2 產能相對過剩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與技術進步的不斷推動,新疆得風力發電領域成為新的社會投資熱點。由于新疆九大風區多數分布相對偏遠、遠離負荷中心,根據新疆產業結構的特點,導致風電過剩情況比較嚴重,棄風問題日益突出,不利于風電的健康發展。單純依靠新疆本地的消納難以完成風電的大規模開發。
3 抓住當前機遇(O)
3.1 政策扶持
風電產業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規劃之一,為大力推進風電產業的發展,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扶持與鼓勵政策。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涉及到減免稅收、發電并網、上網價格、貼息貸款和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激勵性政策。近年來,新疆地區積極推動“疆電外送”通道的建設。新疆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哈密,約占新疆風電市場的50%。哈鄭±800千伏“疆電外送”通道的建設完成,為實現哈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順利推進起到關鍵作用。2015年,確定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與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為國家風電清潔供暖試點地區,為新疆風電的就地消納提供了建設性的政策支持。
3.2 風電技術成熟
隨著風力發電技術已逐步成熟, 其經濟性向常規能源靠近, 所以在今后將會保持較快的發展步伐。在國內外幾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斷努力下,使得風電技術得到較大的突破,不僅初步實現了大型化、規模化發展[4],而且風電最大容量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50kW上升到21世紀初期的5MW,再到由我國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自主研發的6MW風電機組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我國風電機組大型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4 面臨挑戰(T)
4.1 風電開發與電網發展不統一
近年來,隨著新疆風電迅速發展。大規模開發風電的地區相對偏遠,所在地通常處于電網末端,電網結構比較薄弱或遠離電網,適應大規模風電并網比較困難、傳輸距離較遠等問題日益突出。雖然風電基地的規劃對所建風場的具體位置、規模、送運及接納市場做出相應的判斷,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開發時序,才能有效解決風電規模輸運的各種問題。
4.2 缺乏風電并網標準
電網企業建立嚴格的并網標準,將有助于風電運營商努力按照并網標準開發風電,所以風電并網必須滿足電網運行的相關要求。但是我國與類似德國等風電大國所執行的嚴格的風電檢測認證制度與并網標準相比還有一定距離,一旦長期按照現有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在風電項目檢測及正常運營,同時也會給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種種隱患[5]。
5 新疆風電的發展趨勢
按照新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規劃,規劃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6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將顯著提升。為進一步優化電能的科學配置,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5.1 鼓勵風電就近消納
新疆具有豐富的清潔能源儲量,將在未來能源發展中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風電等新能源將成為清潔發展的主力。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實現新能源大規模的開發與高效利用。第一要優先消納存量裝機并開發送出條件較好的資源富集區域;其次要實施電能及清潔替代。在電能替代方面,加強疆內棄風電采暖、電揚水以及電制氫的市場化本地消納途徑,開創新能源替代現有的自備電廠發電交易。
2015年,烏魯木齊正在嘗試新的途徑實現新能源消納。在高鐵片區、達坂城片區開展風電供暖試點工程,研究利用富余的風電進行電解水制氫,可作為新疆電力消納新能源的一種新的途徑[6]。
5.2 加快外送通道建設
考慮到新疆地區充足的電力產能,而本地消納電能的能力有限,單純依靠新疆本地消納,風電無法進行大規模開發。通過增加疆外用電需求與通道建設,將為新疆能源的消納提供更多選擇。可借鑒哈密風電基地特高壓外送的成功經驗,可有效將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準東等地豐富的風力潛能挖掘出來,將更有利于開發新疆充沛的風電資源。
由于新疆與我國東部負荷中心之間的距離、與中亞、歐洲國家之間的距離都在特高壓輸送范圍內。將世界領先的特高壓技術應用到疆電外送工程上,不僅能夠實現新疆清潔能源有效消納。而且可實現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加快“走出去”步伐,服務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7]。
新能源電力約占目前外送疆電中的20%。新疆電網在“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快疆電外送通道建設,到2020年,將建成5條直流外送通道,疆電外送能力將達到5000萬千瓦。
6 結語
新疆的風電發展處于我國前列并已初具規模,國家政策支持及時到位,為大力發展我國風電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針對現階段風電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給出以下建議:首先政府要為風電發展提供切實可行政策支持。其次要實現風力發電及大型風力發電裝置國產化及自主研發能力,為風力發電的順利進行掃清技術障礙。三是要引進技術,因地制宜,結合新疆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地區選擇與之相適宜的建設規模。近年來,新疆抓住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機遇,加大對風電的開發力度,為新疆甚至全國提供動力支撐和能源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俊峰,施朋飛,高虎.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2]丁寧.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3]周偉.新疆風力資源分布狀況及風力發展前景展望[J].農村新能源,2007(1):61-62.
[4]時璟麗.世界風電發展形勢及我國風電制造業面臨的機遇[J].可再生能源,2009(3):1-3.
[5]魏曉霞.我國大規模風電接入電網面臨的挑戰[J].中國能源,2010(2):19-21.
[6]張艷芳.新疆新能源產業持續快速發展[DB/OL].國際新能源網,2015.
[7]何晶晶.新疆加快“疆電外送”步伐風光并舉推進能源消費革命[DB/OL].新疆經濟報,2016.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