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璟賢
司法的自由裁量權
文/王璟賢
導 讀
司法自由裁量權使得法律有更強的適用性和靈活性,對于彌補成文法的不足有著重要的司法價值。我國對司法自由裁量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司法實踐中也存在問題。為了發揮司法自由裁量權的積極作用,我國今后要完善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機制,實現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司法活動并非案件事實與法律簡單對接,而是通過庭審訴訟程序對案件作出公正合理的裁決,案件的裁判是一件極其精細的“藝術”,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的經驗、良知等自由裁量因素顯得尤為重要,就案辦案、片面機械執法雖恪守法律但遠離了公平和正義的司法目的。正視司法自由裁量權的現狀,理清自由裁量權界限,規范行使自由裁量,對審判實踐有著深遠的意義。
司法自由裁量權最早源于英國衡平法時期,自由裁量權對英美法系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昂喲灾?衡平就是指法院在解決爭訟時,有一定根據公平正義裁決的權力?!薄啊馄健褪菍€別案件的‘公正’處理,是對法官擁有某種自由裁量權的承認。”依《布萊克法律辭典》的界定,自由裁量權也稱司法自由裁量權,是指法院或法官自由斟酌的行為,意味著法官或法庭對法律規定或原則的界限予以厘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切實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保障法律統一適用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自由裁量權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根據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秉持正確司法理念,運用科學方法,對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以及程序處理等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最終作出依法有據、公平公正、合情合理裁判的權力”。
1.司法自由裁量權存在的現實價值。法律在當今社會生活的作用愈來愈重要,但是成文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周延性、模糊性等局限性,法律規則有其天然的局限性,有些固然可以通過立法機關通過立法的完善來解決,但大多數情形下更有賴于發揮司法者的能動作用來彌補和克服,需要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維護或實現公平正義。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彌補了法律的不足和局限,法官能根據現實情勢需要,對法律的外延和內在精神進行闡釋,使得法律有更強的適用性和靈活性。從某種程度而言,司法自由裁量權具有造法的功能和價值,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有效地克服了成文法諸多局限性,使法律能更大限度地實現其功能和價值,是應對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與克服法律本身的局限性的必然選擇。
2.司法自由裁量權體現了司法的某種正當性自由。依照《牛津法律大辭典》的解釋,“自由裁量權,指酌情做出決定的權力,并且這種規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平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權力或責任,確保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自由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時是根據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這種權力”。司法自由裁量權體現了某種自由,但它不是絕對的自由,它必須受到事實、法律基本原則和道德規范等因素的制約,是一種應受到制約的司法權。因此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一方面要求發揮法官的能動性,克服法律自身的局限性,要善意地作出最合乎情理的、公正的判決,而且要不為法官個人欲望、偏私所左右。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曾指出:“自由裁量權不是法官裁判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而是行使裁量權的法官不受權力、利益、人情、偏見等因素干擾的‘自由’,是按照裁判規則獨立公正裁判的‘自由’?!?/p>
3.司法自由裁量權具有程序正當性。
“正義不僅應當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無程序便無公正,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受諸多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限制。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離不開訴訟程序,其權力的行使必須合乎程序法的要求,要注重程序正義的獨立價值和重要性,強調對程序正義的維護和實現。
4.司法自由裁量權承載著法的社會價值取向。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是一種司法行為,必須尊重人們的價值取向,要尊重和保障人權,體現人文關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公正、誠信、責任的社會價值取向和道德信仰,公序良俗,促進社會和諧;保障權利和自由,弘揚法治精神,彰顯法治權威和尊嚴;懲惡揚善,維護社會良好秩序。
我國目前正處于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社會轉型時期,新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不斷更新,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再者我國民族多樣性,文化差異的諸多因素,對司法自由裁量權存在認識上誤區,司法實踐中也出現諸多問題。
1.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認知存在諸多誤區?,F階段我國司法隊伍仍存在法律素養參差不齊的問題,個別法官對什么是司法自由裁量權知之甚少,對于在什么情況下行使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的程度無從理解或者知之不多。
2.司法自由裁量權運用出現個別案件法律適用不統一,同案不同判。審判實踐中,由于不同法官對法律規定理解上的不同,或者法律原本就缺乏對新情況和新問題的具體規定,出現了對類似案件法律適用標準不統一的現象;甚者個別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導致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法院對同類案件的裁判結果也各不相同,程度也大小不一。種種情形以致于“同事不同理,同案不同判”引起公眾合理質疑。無論如何,司法應嚴謹統一,不應有明顯的差別,統一適用法律是法治社會基本要求,司法自由裁量權必須遵循,對于維護法律統一性和嚴肅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3.消極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權現象時有發生。法院的本質就在于解決各種社會糾紛,司法職責之要求,法官不能拒絕裁判。但司法實踐中,仍存在許多應當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而法官不行使的情形。法官或出于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或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往往拒絕行使自由裁量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無從得以司法保護。從司法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看,主要是有些法官的司法能力有限,不善于自由裁量,或者擔心承擔責任而傾向于機械執法,或者迫于社會其他因素,消極逃避行使自由裁量權,導致應當通過行使自由裁量權處理的案件而不敢行使自由裁量權,造成裁判結果偏離公平正義,不利于保護權利和制裁違法行為,不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1.完善機制,進一步實現司法自由裁量權制度化和規范化。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切實規范自由裁量權保障法律統一適用指導意見》對司法自由裁量權作了全面、具體、明確的規定,對司法自由裁量權的正確認識、行使條件和原則,正確運用等作了詳盡的規定,并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在強化法律統一適用的同時,正確運用司法政策,規范行使自由裁量權,充分發揮自由裁量權在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因此,各級人民法院要認真貫徹執行司法自由裁量權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機制,逐步實現司法自由裁量權制度化和規范化,將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納入法院案件質量評查范圍,建立起長效機制,完善評查標準,需要各級法院認真研究,作出整體規劃,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實施細則,對司法自由裁量權予以規范。對司法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認真研究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同時要總結其在司法實踐的經驗和效果。就司法自由裁量權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防止濫用權力,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以維護司法公正。
2.要堅持合法與合理原則。司法自由裁量權必須考量合法性與合理性,合法性與合理性是一個綜合性的體系,既包含法律、道德、情感等因素,也包括法定情節與酌定情節,不僅必須依據法律的規定,而且必須訴諸法律的目標、目的和基本的理念與政策等。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切實規范自由裁量權保障法律統一適用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原則。(一)合法原則。要嚴格依據法律規定,遵循法定程序和正確裁判方法,符合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精神以及基本法理的要求,行使自由裁量權。不能違反法律明確、具體的規定。(二)合理原則。要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出發,充分考慮公共政策、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社會公眾的認同度等因素,堅持正確的裁判理念,努力增強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確保裁判結果符合社會發展方向”。
3.要正確處理好自由裁量與統一裁判的關系。統一裁判是指各個法院基于法律的公平正義,對相同的案件按相同處理規則作出基本相同的判決即“同案同判”,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法系,都應當遵循。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同樣案件同樣處理,其本質就是保持司法的一致性。統一裁判是法律實施效果上的要求,在訴訟中,并不存在以法律統一適用為目的的法律制度。當前統一裁判的目標只能靠人民法院正確適用法律來實現,成文法的局限性和不足,賦予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法官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遇到法律規定不全面或者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只能借助自由裁量權。因此,統一裁判與自由裁量權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要正確處理好沖突和協調的關系,司法自由裁量權要盡可能做到“同事同理、同案同判”。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曾在全國第七次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指出:“應當通過積極推動民事立法,及時制定司法解釋,建立案例指導制度,建立審判組織之間法律觀點協調機制,統一司法尺度,統一裁判標準,盡最大可能地規范法官對案件的自由裁量。”
4.要堅持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司法審判中,法律效果是其他任何效果的前提,但如果片面追求法律效果,機械套用法律規則,有時會得出不公正的結果。這就要求法院必須在注重法律效果的同時關注社會效果,因為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法律源于社會也必須回歸社會,嚴肅執法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對社會關系實施有效的調整,受到社會公眾認可,不注意社會效果就難于實現法律的目的,將會產生極大的負效應,反過來會損害法律的權威性,破壞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是有機聯系、相輔相成的,法律效果是司法的基礎和前提,是檢驗司法審判是否依法實施和符合法治原則的尺度;社會效果是司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法律效果的集中體現,是檢驗司法審判是否符合社會發展和建立和諧社會要求的尺度。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朝著這一目標去追求,可以說,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如何,最終是看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是否得到統一,法官在自由裁量權的運用過程中,堅持法律至上和公平正義的裁判理念,使自由裁量的結果既實現法律對個案的適用及當事人對審判結果認同的法律效果,又實現了法的秩序、自由和效益等社會效果,真正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