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榮
?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王東榮
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我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下一步,關鍵是要凝心聚力抓落實,蹄疾步穩往前走。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第一,堅持創新發展,使城鎮化釋放出創造需求和供給的巨大潛力。第二,堅持協調發展,讓城鎮化成為推動區域和城鄉發展的關鍵抓手。第三,堅持綠色發展,使城鎮化成為推動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重要途徑。第四,堅持開放發展,城鎮化必須順應全球化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要求。第五,堅持共享發展,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進新型城鎮化任務還十分艱巨,需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各項工作:第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國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億多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農民工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體,需要統籌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序推進市民化。第二,優化城鎮化的布局和形態。部分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的矛盾在加劇,但是一些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第三,要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一些城市攤大餅式的擴張,導致城鎮建設粗獷低效,要推進創新城市、綠色城市、智能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設,全面提高城市內在品質。第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未來中國城鎮化率即使達到70上左右,仍會有4-5億人口生活在農村,因此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要相輔相成,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第五,要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矛盾,通過改革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十三五”期間,是上海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時期。目前,三個層面的工作正在抓緊推進:一是郊區新城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新城建設既是推進郊區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又是疏解上使其成為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中等海中心城區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同時,通過加快新城建設,乃至重要節點城市,加強了上海對外輻射和服務功能。本期發表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等人的研究文章,對我們思考郊區新城建設的問題有許多重要啟示。二是郊區的小城鎮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業、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特色小鎮、魅力小鎮。古鎮名鎮,是上海郊區推進農村城鎮化,吸引農民就近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上海郊區在推進小城鎮試點建設、古鎮建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尚需進一步加大力度。三是新農村建設,近年來,郊區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做了許多探索性的工作,如宅基地置換、村莊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取得了許多經驗和成績,“十三五”期間仍需攻堅克難,深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