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郊動態
中共上海市委11月22日舉行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落實全市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在16個區和市水務局設立分會場,以視頻方式直接面向全市廣大街鎮干部。市委書記韓正強調,水環境是上海最重要的發展基礎之一。當前,部分郊區和城鄉接合部的中小河道黑臭問題市民群眾反映強烈。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是一場攻堅戰,必須形成合力攻堅克難,到明年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全面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特別是郊區和城鄉接合部水環境質量,使廣大市民群眾感受到水環境實實在在的變化,有更多獲得感。
中共上海市委最近舉行常委會,審議并通過《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市委書記韓正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沿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進一步深刻認識崇明生態島建設的重大意義。崇明位于長江入海口,是上海不可替代、面向未來的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戰略空間,是21世紀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重要示范基地,不僅對上海、對中國意義重大,在世界上也有著重要地位。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堅持和落實生態立島原則,保持戰略定力、長遠眼光、底線思維,一張藍圖干到底,運用“中國智慧”把崇明生態島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大保護的標桿和典范。到2020年,形成現代化生態島基本框架;到2040年,成為與上海全球城市地位和功能相匹配,以綠色、人文、智慧和可持續為特征的世界級生態島。
隨著氣溫下降,申城又到落葉季節。再過不久,街面上又將鋪滿金色“地毯”,信步其上,沙沙作響,將是秋天最美妙的聲音之一。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昨天公布了18條上海落葉景觀道路,涉及徐匯、長寧、虹口、普陀、松江、青浦、金山等區,比去年的12條增加了6條。
2012年底,閔行環衛部門最早試點在莘凌路保留落葉,為市民和攝影愛好者保留天然美景,贏得一片叫好聲,與此同時,也因影響交通、衛生、環保等問題引發一些爭議。從2013年起,綠化市容部門開始嘗試在部分道路上施行落葉不掃。其中,徐匯區的武康路(湖南路到五原路)、余慶路(衡山路到康平路)是最早試點落葉不掃的兩條道路。上海第一批落葉景觀道路還有普陀區的桐柏路(棗陽路到梅嶺南路)、花溪路(楓橋路到桐柏路)、徐匯區的湖南路(永福路到武康路)、復興西路(高郵路到永福路)等。
新疆自2003年開始,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氣候特征、水質條件的對蝦繁養技術。近兩年隨著一批技術成熟、資源豐富的合作社相繼入疆,南美白對蝦漸漸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奉賢區四團玉葉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論規模和產量該合作社今年在新疆均創下了新高,養殖面積擴至近8000畝,較2014年翻了3番,9月底捕撈結束后,平均每池產量600公斤。當地蝦農董志平說,養殖期間技術上從飼料、換水、挖苗池全程聽從玉葉合作社指導,今年還蓋起了大棚,對蝦提前了1個月上市,市場銷售價格平均在35元/公斤。
自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上海市加強農村綜合幫扶工作的若干意見》(滬委發〔2013〕8號)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幫扶方和受援方齊心協力,“輸血”與“造血”并舉,資金支持與綜合幫扶并重,幫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市建立了一套綜合幫扶機制,并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市政府安排10億元農村綜合幫扶市級專項資金,用于“造血”項目建設,并對395個經濟薄弱村每年每村給予40萬元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補助。到2016年9月,本輪“造血”項目申報全部結束,全市共上報項目21個,涉及市級資金9.96億元。同時,確定發展較好的中心城區、開發區、企業集團等38家單位,與崇明、金山、奉賢3個區開展重點對口幫扶。38家幫扶單位連續三年每年捐贈2.7億元,累計8.1億元,對口幫扶3個重點區,2016年捐贈資金目前已落實82.2%。部分項目已開始運營,產生了收益,讓老百姓有了獲得感。
11月25日-28日,由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帶隊、市農檢中心參與、本市3位參賽選手組成的“上海參賽隊”赴北京參加“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總決賽”。此次競賽有全國32個省市96位選手參加,經過4天的緊張比賽,上海隊最終獲得種植業組和水產組兩項個人三等獎、畜產組獲一項個人優秀獎和集體優秀組織獎。□
《上海農村經濟》雜志2017年度征訂函
各有關單位:
《上海農村經濟》雜志是上海市農業委員會主管、上海市農村經濟學會主辦的全國農經類核心期刊,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學術性期刊,是全國農業優秀期刊、“三農”工作公益性期刊。
《上海農村經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按照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總體部署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宣傳黨的農村工作方針政策為宗旨,致力于農村改革發展研究,為領導決策、理論工作者學術交流和“三農”工作服務,努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綜合性、學術性、政策性、指導性與可讀性相結合,設有本期特稿、領導訪談、探索研究、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農民增收、政策法規、世界之窗、滬郊動態、長三角地區等數十個欄目,是廣大農村干部、農業經營者、理論工作者、熱愛“三農”工作讀者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
《上海農村經濟》立足上海,服務長三角,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31-1224/F。大16開本,彩頁廣告,每月出版,全年12期,每本定價10元,全年每份訂費120元。本刊面向全國“三農”工作者,發行對象重點是區縣(市)、鄉鎮黨政領導和機關干部、村干部,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各類園區、經濟實體,“三農”工作專家、涉農大中專學校師生、關心“三農”讀者等。本刊可破年訂、破季訂,隨訂隨送,歡迎訂閱。
《上海農村經濟》雜志社地址:上海市仙霞西路779號1號樓附2F 郵編:200335
電話:021-52198113 52161152 52198109
傳真:021-52198101
聯系人:馮淑芳 手機:13651916821
郵箱:shncjj@sina.com
訂戶銀行轉賬——單位全稱:上海市農村經濟學會 賬號:32452308010162060
開戶銀行:農商行新涇支行
《上海農村經濟》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