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麗
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
葛曉麗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習語文,如果僅僅局限于語文書,是遠遠不能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記憶力好,可塑性強,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在這一關鍵期,多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幫助他們開闊視野,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
學生 課外閱讀
當前,現在的家長對于課外閱讀的功利性太強。還有不少家庭認為教輔資料就是課外書。“做了這些習題,孩子的成績提高了呢。”有家長如是說。課外閱讀時間被擠占,學生的語文底子就顯得薄弱。還有的家長買來了電子輔教設備。這些電子讀物配上色彩鮮艷的插圖或動畫,使得孩子無暇細細品賞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課外閱讀中出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現象增多。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怎樣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呢?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紀小,識字量少,于是我號召學家長買拼音讀物,選孩子愛看的書,建立班級圖書角,發展“讀書會員”。我先示范,從家里帶來幾本注音讀物,捐給班級圖書角,成為第一名會員,告訴學生登記后就可以借其它讀物。這樣,閱讀資源共享,學生就可能讀到更多的好書。
我還借助學校舉辦的教育專家講座,讓家長了解課外讀物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每次都會有家長和孩子共同訂閱書報。晨讀時,我常常有意地把我剛買到的書拿到教室讀,學生總會探著小腦袋,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書名。有時,我有意識地向學生借書,每次還書的時候,總有學生馬上又借過去了。這些做法,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非常明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為了使學生樂于課外閱讀,我們開展了美文推薦活動。我先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推薦書目,然后,每位同學從中選取一篇認為最有趣的文章推薦給全班。推薦者可以用多種方式再現文章內容。或朗讀,或復述,或人物對話。這樣,推薦者為了向其他同學作介紹,必須認真閱讀,而其他同學如果聽了介紹后,產生了興趣,也會借來細讀。即使沒有讀的,聽了介紹,也對讀物有了初步了解。此外,有許多課外讀物可以作為學生表演的情節。這些故事情節生動,趣味性強,學生也愿意去演。如讀完《怕困難的小松鼠》后,我先教學生進行表演,學生看后,興趣盎然。
如果教了一篇課文,卻沒有把相關的課外讀物介紹給學生,那教學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我們可把課堂作適當延伸,課內外銜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由于有課本作依托,延伸指向比較明確,閱讀目標與重點也相對明確,對課內閱讀起著鞏固與促進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相關文化素養的積累與培養。
如學習《陳毅探母》時,就可以讀讀《小奇傻不傻》,以便加深對“孝敬”這一概念的理解。學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就可以讀讀《電子琴笑了》,進一步理解“凡事不能驕傲“的道理。
“持續不斷的行動會變為習慣,許多人長久的習慣成就了文化,而對一種文化思想長久的堅守與實踐最終成為信仰。一旦創新成為信仰,一切險阻都將化為坦途!”
是的,養成良好的習慣會使人受益終生。要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我們就要幫助學生制訂相應的課外閱讀措施。通過長期強化,培養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終成為自身的一種生活需求,能指導自己的人生價值的選擇。
每學期期初,我們制定課外閱讀方案,通過確立指導思想、明確閱讀目標、喊出活動口號、制定活動措施來保證課外閱讀的質和量。我們定期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家長“親自共讀”,在期末進行課外閱讀的等級考核,評選“閱讀小明星”和“書香家庭”。多管齊下,確保制度上墻,措施落地,讓課外閱讀為實現孩子的成長夢想插上有力的翅膀。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文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