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靜
?
讓創新成為學習語文的催化劑
申靜
內容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一些人文因素和一些創新精神,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文就結合教學實踐著重探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精神
教育的創新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必須在語文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教學課堂,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創新教育之路,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要使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必須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使他們獲取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烏鴉喝水》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這樣的啟發性問題:如果你遇到司馬光這樣的情況,該怎樣辦?你能幫烏鴉想出別的辦法嗎?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討論中得到鍛煉。對于所有不同意見,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合理的則給予表揚。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應更多關注,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學生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敢于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與共鳴,增進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例如教學《稱象》一課時,可以問學生: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辦法?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隨行官員一個個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與眾不同的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么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學生不是不能,關鍵在教師的啟發引導。
創新思維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經常訓練而形成的。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生字新詞的學習,還是課文的閱讀,或者進行寫作訓練、口語交際,在教學內容上都是豐富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創新教學情景,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在設計日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上,教師可以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完全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差異的基礎上,首先注重鼓勵學生發問,誠懇地歡迎每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其次是加強語文多種方式的讀書活動。學生在讀書時,展開想象的翅膀,浮想聯翩,形象迭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讀中,廣泛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再次就是給予表現的機會。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文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教學環節:在描寫黃山奇石的段落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肯定個個躍躍欲試,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學習興趣高漲,由于學生有權決定講自己愛講的、能講的,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激活了學生的創造力,學生有的會想畫畫,有的會想當上了一個小導游……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把黃山奇石的美描繪得如詩如畫,會使我們大開眼界,會不由自主贊嘆:孩子們的創造力真是無法估量!
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制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于思考、大膽創新,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在學了《狼和小羊》、《美麗的公雞》等這種類型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對參加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表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得到鍛煉,提高能力。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把實施創新教育放到一定高度,自覺從整個教育目標出發,審視和設計自己每一次課堂教學行為,真正挖掘所有學生的創造力,讓所有金子閃爍出絢麗的光彩!
(作者單位:貴州甕安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