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關于英語課外閱讀的文獻綜述
王娟
閱讀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在我國學生普遍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過于依賴,不利于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而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受人關注的課題。
英語閱讀英語課外閱讀閱讀能力
在外語學習中,閱讀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的提升在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作為一項接受性語言技能,是學習者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理解新事物及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渠道之一。閱讀教學歷來是我國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實踐和獲得語感的條件。許多專家學者也充分肯定了大量閱讀對二語習得和外語學習的重要性。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1985)認為能否掌握第二語言的關鍵因素是接觸大量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材料。Harmer(2000)認為好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們提高寫作能力;而且閱讀提供了學習詞匯、語法、遣詞造句等的機會,促進了語言習得。閱讀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英語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然而,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僅依靠在課內通過教材的輸入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外進行閱讀拓展。實踐證明,單一的課堂閱讀教學不能夠超越時空限制,整合與優化所有教學閱讀材料與內容,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不能在足夠的程度上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況且,單純的課堂閱讀教學無法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語言實踐的場所,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語言學習的機會。要實現課外閱讀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一方面取決于閱讀量,另一方面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很多學生對課外英語閱讀興趣不大,英語閱讀能力相對較差,課外英語閱讀的意識不強,這些都嚴重阻礙了他們進行課外英語閱讀。此外,由于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心理,且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完全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事實上,課外英語閱讀本身就屬于自主學習的范疇。因此,課外英語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而且也是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語 言 學 家 Krashen(1989),Tsang(1996)等的研究證明,大量的閱讀,包括消遣性閱讀,對提高第二語言能力極有裨益。Elley和Mangubhai(1983)比較了斐濟普通學生和參加一項英語閱讀計劃的學生,發現后者在英語閱讀、聽力及英語結構測試中表現出的英語水平都遠高于前者。Brush(1991: 157)認為課外閱讀有以下四大優點:1)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的時間和閱讀的方式有更大的自主性;2)令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接觸英語;3)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明確的學習動機;4)在英語課堂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起著積極的作用。Krashen(1993)認為課外閱讀對其他語言技能的提高發揮出顯著的輔助作用,并通過與其他三種技能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成績。Davis(1995)認為課外閱讀完善了閱讀技能,提高了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整體學業發展和自身發展。Freeman(2000: 136)認為課外閱讀是指在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科學指導的前提下,學生自主地進行英語閱讀。他還提出課外閱讀一般包含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選擇課外閱讀材料、監測課外閱讀過程、總結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評估閱讀效果等,課外閱讀只有在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和教師積極地指導監控下,才能實現最好的效果。Nuttall(2002:127)也指出“讓學生大量閱讀是提高他們閱讀技能的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對還總結了選擇課外閱讀材料的表示是長度適中、具有吸引力、文本類型多樣及難易適中。
在國內,也有許多研究者對我國一些大學、中學的英語課外英語閱讀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基本上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特定的對象開展課外英語閱讀的現狀進行調研,在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教學建議。王凌與何寧(2001)對南京大學的研究表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閱讀能力與課外英語閱讀時間呈正比。班曉琪(2002)對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二年級學生做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調查對象用于英語課外閱讀的時間較少,且學生課外閱讀最多的材料為“其他英語教材和練習”。這說明學生實際的閱讀狀況同《大綱》中提出的廣泛接觸語言和文化素材,擴大知識面,增強英語語感的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因此,閱讀課教師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對學生加以引導與幫助。華茜(2004)對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53名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活動做了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進行課外英語閱讀的時間較少,而且閱讀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沒有好的方法、缺少計劃及閱讀有一些盲目性。她認為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如鼓勵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并推薦一些合適的讀物,指導他們在閱讀中采用合適的方法等。朱文英等(2006)對成都市高二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情況做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論述了在新課標下課外閱讀的必要性。調查結果顯示:課外閱讀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課外閱讀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閱讀時間少,閱讀材料單一,缺少指導。同時,作者對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實踐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做法,主要有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模式等。
無論是專家學者的專門研究,還是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都證明了課外英語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良好英語學習習慣、輔助課堂英語學習以及鍛煉課外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這些研究反映了課外英語閱讀問題已經引起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但還是不夠系統深入,缺乏理論基礎,只注重對問題表面原因的分析,所提出的相關對策,應用性、實踐性不夠。語言的交際性、社會性以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外語教學絕不能只依賴于課堂教學。因此,探索課外閱讀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地組織設計課外閱讀活動,探索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培養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解決當前英語閱讀教學“高耗低效”問題及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關鍵性措施,對英語教學改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Brush,W.(1991).Therole ofreadinginforeignlanguage acquisition:designinganexperim entalproject[J].ELTJournal, (45/2):156-163.
2.Davis,C.(1995).Extensive Reading:anExpensiveExtravagance [J].ELTJournal,(49/4):329-336.
3.ElleyW arw ickB.&M angubhai F.(1983).Theim pactofreading onsecondlanguagelearning[J]. ReadingResearchQ uarterly,19:53-67
4.Freem an,D.L.(2000).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概況[M].蔣祖康導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Harm erJ.(2000).Howto Teach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 Press.
6.Krashen,S.(1985).TheInput Hypothesis:IssuesandIm plications [M].London:Longm an.
7.Krashen,S.(1989).W eAcquireVocabularyandSpellingby Reading[J].TheM odernLanguage Journal,(73):440-464.
8.Krashen,S.(1993).TheCase forFreeVoluntaryReading[J]. CanadianM odernLanguageReview, 50(1):72-82.
9.N uttall,Christine.(2002).Teaching ReadingSkillsinaForeign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10.班曉琪.(2002).淺談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外閱讀[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S3):35-36.
11.華茜.(2004).高職高專英語專業學生課外閱讀的實驗性研究[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81-87.
12.王凌,何寧.(2001).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 (4):11-17.
13.朱文英,謝光宏.(2006).新課標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J].中小學外語教學,(2).
(作者單位:江蘇省運河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