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營 鄧冬麗
新媒體環境下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
張海營鄧冬麗
新媒體是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它的主要形式有QQ、手機短信、手機微信、網絡博客、微博等,具有信息傳播方式更加開放、互動性更強、內容更加豐富等特點。
(一)缺乏專門的黨建人才和專項資金投入
民辦高校里專職黨建隊伍人員配備不齊,黨務工作者大都是各院系的輔導員兼職,由于他們同時身兼許多學生工作,導致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黨建工作中。另外,由于受經營成本等因素的影響,民辦高校在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方面的投入都相對有限,這也影響了新媒體技術在民辦高校學生黨建中的應用。
(二)黨建網絡平臺流于形式、缺乏創新
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雖然在近幾年網絡化水平不斷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以黨建網站建設為例,目前民辦高校黨建網站大多內容不豐富,可瀏覽資源有限,形式單一,更新速度較慢。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瀏覽的興趣,更不能及時反映校園內外各領域的發展動態。而且,大多網絡平臺沒有設置交流溝通的渠道,無法實現廣大師生黨員自由表達觀點、意見以及參與研討、交流各種問題,不利于實現黨內民主,難以形成較強的凝聚力。
(三)新媒體定位不準,黨建各部門相互獨立存在,交互融合力度不夠
由于缺乏理論研究,實踐不足,導致民辦高校黨務工作者對新媒體平臺的定位不準確。在民辦高校中,各黨建部門很少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彼此的交流溝通,大多都是彼此相互獨立的,各部門單獨工作,嚴重影響信息溝通和協作。
(一)加強教育和培訓,建設高素質的學生黨建工作隊伍
黨建工作隊伍人員的素質高低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起著直接的決定作用,因此,有必要培養一支能夠有效運用新媒體把現有黨建工作結合起來的穩定的黨建工作隊伍,以保障黨建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效運作。可以通過培訓、開設專門課程、師生座談、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和同行交流、高校之間交流等方式來提高黨建工作者的媒介素養,使黨建工作隊伍朝著職業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二)完善和創新黨建工作平臺
1.積極建設獨具特色的民辦高校黨建網站。黨建網站通過設置豐富的欄目,及時充實和更新內容,發布黨和國家以及學校的重要新聞,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網站對學生黨員的吸引力,以達到傳達信息、教育黨員的目的。
2.組建“網絡黨校”、建立“網絡黨支部”等,為學生黨員的日常理論學習和交流開辟新途徑,同時有利于為學生黨員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實現資源共享和教育的現代化。
3.開辟專門的網絡社區、網絡空間等。利用網絡社區、網絡空間開展網上黨日活動,不定期舉辦如網絡思想政治論文寫作比賽、網絡新政策知識競賽、民主生活會等各類主題活動,吸引學生黨員積極參與,使黨日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4.開辟學生黨建工作“新堡壘”,重點加強學生黨建QQ群平臺,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短信、飛信平臺的建設力度。新媒體時代的黨建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學生黨員熟知的媒介形式,以手機這種即時通信工具為手段,建立師生黨員掌上交流互動平臺,以便于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觀點、交流思想。
(三)加強制度建設,建全監控以及危機應對機制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借助各種新媒體,各類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各種輿論可以迅速在整個校園傳開。西方敵對勢力的沖擊,有些虛假信息的傳播等嚴重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加大了正常開展黨建工作的難度。因此,高校有必要通過實施設立網絡使用實名制等措施,加強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的責任感。同時還要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網絡輿情監控機制,配備專門的人員對網絡信息進行分析和監督,及時掌握網絡與情動向。面對不良的信息,及時辟謠,澄清事實,排除安全隱患。
(四)創新黨建工作評價體系
由于學生黨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新媒體環境下民辦高校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對黨建工作效果進行檢驗。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學生黨建工作內容和方式進行評價,還要對黨建工作人員的技術和黨建工作的監督機制進行評價。以促使黨建工作在把握方向性的同時突出時代性,及時修正和重新制定工作方針,同時能夠及時調整監控以及危機應對機制。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