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小學語文教學“三字經”
方濤
當下,小學語文教法五花八門,煞是熱鬧,其間如“板塊式”、“朗讀式”、“高效式”等教學流派層出不窮,形勢可謂大好。欣喜之余,掩卷沉思,總覺得有嘩眾取寵之嫌,語文教學有點失真。無論怎樣繁華與喧囂,語文教學應返璞歸真,把握核心三要素:真、實、活。“真、實、活”,即課堂要真,師生融洽,如沐春風,教師要實,學高為師,引領成長;學生要活,活動生成,自主發展。
教真語文 教實語文 教活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當下呈百花齊放之勢,“板塊式”、“朗讀式”、“高效式”等教學法層出不窮,各大流派相互斗艷。欣喜之余,掩卷沉思,總覺得有嘩眾取寵、跟風之嫌。葉圣陶先生說過:何為語文?口頭說為語,書面寫為文。語文課就是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以課例為載體,教會學生言語表達,正確使用母語。這應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旨歸,即要教真語文、教實語文、教活語文,說到底就三個字“真、實、活”。
“真”就是樸實無華,不做作。真語文,核心在一個“真”字,提倡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真”在真境與真情。一是“真”在真境。課堂不能失真,尤其是表演課。時下的一些教學觀摩活動正趨于商業化操作,而且規模越來越大。課堂變成舞臺,執教者由于在意聽課者的反應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這樣,恰恰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注。于是,“課堂教學”演變成“課堂表演”。課堂教學和舞臺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現學生學習的過程,后者展示演員排練的結果。教學不是表演,不能變味,更不能異化。課堂上,要關注的始終是學生。老師上課,就是憑借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和寫話訓練。課堂上太多的資料補充、太多的媒體演示、太多的“泛語文”活動以及太多的形同虛設的小組討論等,都或多或少地減損了語文學習的功能。二是“真”在真情。語文是一門學科,語文教學更是科學藝術。科學需要嚴謹和規范,需要按事物發展規律行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夸。科學摒棄虛假,科學需要真情。像賈志敏老師的語文課樸實無華,樸實到只用粉筆和黑板,無華到老師只用嘴的語文課,賈志敏老師的課是真語文課。如教“鞠躬”一詞,賈老師帶學生練讀后,請一生上臺演示鞠躬的動作,這名學生剛開始面向全班同學鞠躬,這時賈老師說:“哎,不好隨便鞠躬,應該向尊敬的人,向老師、師長鞠躬,向誰鞠躬啊?”隨之,賈老師從“鞠躬”出發,向孩子解釋了東方和西方在禮儀上的區別。賈老教給孩子的是一個詞,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禮儀,更是做人之道。又如賈老師問學生知道哪些贊美教師的話。一個學生說道“刻在木頭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未必流芳百世,老師,你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的永存。”聽到這樣的話從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嘴巴里冒出來,賈老師真誠地請她上臺,之后孩子再次清晰地把自己最美好的語言朗誦出來。驚人的一幕發生了,賈老師恭恭敬敬給她鞠了一躬,這不是作秀,不是做作。而是一個人民教師給予孩子最好的禮贊。孩子感動地說:“接受了你的鞠躬,我要像您做一個偉人。”正是這樣的真情真誠觸動孩子的美好的心靈才會產生如此美好的境界。
學高為師,語文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實之處在于眼界、表達和涵養三端。首先,語文老師眼界要實在。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目光要準,心地要善,嘴巴要甜。目光準,要看清學生的潛質,發現學生的問題,挖掘文章文章背后的東西。心地善,要愛學生,發自內心的,不是放在嘴上說的。騙孩子、捉弄孩子、忽悠孩子,那不是愛。發自內心的愛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子女,打心底喜歡他(她)。要有批評學生,不能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不是愛。嘴巴甜,會表揚孩子。表揚得他心花怒放,讓他欲罷不能,讓他有動力,讓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語文教師表達要實用。語文老師要自己會說會讀。于永正老師說全國90%以上的學生不會讀書,原因就在老師。課文不能像播音員那么讀,不能像錄音磁帶那么讀,讀好課文至少需要三個標準:正確、流利、有感情。例如讀《雪地里的小畫家》,第一個“下雪了”——一覺醒來推開門一看下雪了,我怎么不知道?因此“下雪了”是疑問,雖然后面沒有問號。后面“下雪了”是廣而告之,希望大家出來看。因此才有了二、三、四句。然后有第二層次“青蛙為什么沒參加?它在洞里睡著了。”這是一篇很完整的課文,講了一個很生動、有趣、邏輯性很強的故事。小孩聽你這么點撥,明白了文章需要這么寫,他就能提高。最后,語文教師儲備要充實。備課要能背課,即先背課文,讀熟且背熟。現在我們老師不是研究課文的內在結構、文字使用,而是考慮課件、噱頭、包袱、亮點。課堂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現場生成的。“這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葉瀾)生成不是無中生有,生成也不是反映。生成是一種建構。只有的建構才是生成的,建構是語文課堂教學生成性的本質特征和基本途徑。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活起來、動起來,萬物才有生命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獨特的地方,都是可愛的充滿活力的精靈,就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閃光點。我們要加入兒童生活中,便可發現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小學語文的課堂也是如此。第一,把課堂還給孩子,給孩子自主表現的空間。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朗讀、去組織詩歌比賽、去模擬小老師等,感知語文魅力,積淀語文素養,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師的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讓學生擁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第二,把課堂還給孩子,給孩子自主練習的空間。低年級學生雖小,但興趣廣泛,并有一定自主能力,教師應多給學生有選擇性的自由練習空間,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樂趣,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把課堂還給孩子,給孩子以自信自尊的空間。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么幸運,反應顯得遲緩些,作為教師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和信心。謙虛是美德,過分謙虛也會讓學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軟骨病”,要如電影《麻辣男女教師》中教師一樣,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學生自信,就有創新動力。
“撥開云霧見青天,吹盡狂沙始到金”。語文課做到“真、實、活”,這才是真正的語文之道。所以語文教學是知識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與生命的對話,誠如此,語文教學有“真”的深度、“實”的厚度和“活”的寬度,語文學習的外延自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賈志敏.賈老師教語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永正.于永正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湖北江陵縣馬家寨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