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作文教學的個性化實踐
王穎
內容摘要:由于學生對寫作沒多大興趣,缺乏對生活地觀察,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大多是“任務式”的“瞎子”作文。本文意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張揚學生寫作個性上做些探討。
關鍵詞:作文教學個性化實踐探索
作文教學收效甚微,與作文教學模式有著莫大的關聯。當今作文教學要跳出傳統作文教學的框架,以個性化多樣化的形式激發學生寫作個性。
寫作是作者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因此寫作離不開社會、人生。然而學生有限的生活空間決定了他們的人生閱歷是有限的,這就有必要借助于課外閱讀。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廣泛地閱讀,以獲取盡量多的作文“能量”。語文課程標準清楚地列出了中學生課外讀物的閱讀量以及推薦閱讀的課外讀物。如《泰戈爾詩集》、曹雪芹的《紅樓夢》、高爾基的《童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等等,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向他們推薦諸如《圍城》《傅雷家書》《秋雨散文》《等讀物,根據不同作品給出不同的閱讀建議,指導他們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并要求做好讀書筆記。在這些文學經典的閱讀中,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美詞佳句,汲取了豐富的作文“養分”;在這些文學經典的閱讀中,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激起對人生對社會的深沉思考。有了大量的課外閱讀這“源”,學生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的“清水”“活水”了。
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所以教師所命題的題目并不是適合每一個學生。當學生有這方面經驗的時候,寫出來的作文質量會高一些,但是對于那些沒有這方面經驗的學生,就顯得無從下筆,當然寫作來的作文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教師讓學生寫《感受微信》這個題目。這時候,城市學生的經驗明顯要比農村學生的經驗多,可寫的東西要多,進而文章的質量就要高些。但是如果教師讓學生寫《感受插秧》這個題目。這時候農村學生的經驗就要多些了,進而文章的質量也就相對要好些了。在遇到不同的命題時候,有些學生的優勢就要明顯得多。這樣在教師進行作文命題的時候,就要采用開放性命題的方式。采用開放性命題,照顧大多數學生的經驗,這樣使學生有東西可寫,體會到寫作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知道寫作是為了內心的表達,從而學生的寫作主體性就體現出來了。
學生體驗生活的機會畢竟有限,這就要求教師應盡量為學生創設機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國家大事到生活瑣事,從社會熱點到過往舊事都可以是作文教學中關注的對象,抓住這些寫作契機,鼓勵他們用“心”看世界,抒寫自己的個性體驗。如近期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去世對全球影響的事件,可引導學生課外搜集相關資料,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討論,最后讓學生就此寫作。又如對生活小事的關注,某個同學違反校規,可引導學生分析事件的整個過程,對班級的影響,其他同學在該事件中的收獲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寫出屬于自己的個性作文。還可以引導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捕捉寫作素材等。更進一步,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這種體驗生活的機會,引導學生多角度選擇素材,抒寫自己獨特的個體體驗。
作文評改可以靈活多樣,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體。如讓學生自己動手修改,引導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讓學生互評互改,在評改他人作文中吸收他人的長處;等等。特別是互評互改的形式,它可以更大限度激發學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個性感受的欲望,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因為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但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有進步的潛力。只要給他們提供一個發揮的平臺,加以適當的引導,這種潛力就能釋放出來。在互評互改中,學生可以查看到自己和別人的長短處,這樣就可以互相借鑒學習。同時也可以促使每個學生揚長避短,盡可能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長處,以得到同學更多的贊賞。只要教師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學生定會在多樣化的形式中獲益匪淺。
作文教學中,只要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并且鼓勵學生抒寫真情,張揚個性,那一篇篇構思巧妙,富有個性的文章便會展現在教師眼前。“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通過有個性的作文教學給學生自由馳騁、翱翔的空間,讓學生在濃厚的寫作興趣中盡情地傾吐自己的心聲,恣意地飛揚。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