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其玲
(江西省人民醫院呼吸一科,南昌 330006)
重癥肺部感染1例護理體會
盧其玲
(江西省人民醫院呼吸一科,南昌 330006)
重癥肺部感染; 護理; 急危重癥
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在臨床急危重癥人群中的比例相對較高,導致患者感染的病原體常以混合細菌、高致病性細菌及耐藥細菌為主,患者病情復雜多變,進展較為迅速,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案不規范,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江西省人民醫院2016年7月6日收治1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經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與針對性的精心護理,患者痊愈出院,筆者對其的護理體會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31歲,2016年7月6日在出差途中突發高熱,全身散在皮下出血點伴雙眼球結膜充血,在出差地醫院就診懷疑“流行性出血熱”,由救護車送到傳染病定點醫院診治,在傳染病醫院經檢查排除“流行性出血熱”,于7月7日送至本院呼吸科繼續治療。平車推入病房,護理查體: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散在皮下出血點伴雙眼球結膜充血,全身皮膚黏膜完整,體溫39.5 ℃,脈搏92次·min-1,呼吸31次·min-1,血壓112/73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無藥物過敏史,胸部X線片顯示兩肺彌漫性浸潤影。入院診斷為“重癥肺部感染”。
1.2 治療與預后
患者入院后即給予呼吸內科一級護理,告家屬病危,急抽血查動脈血氣分析及電解質,結果示患者為Ⅰ型呼吸衰竭,立即給予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但未能有效糾正呼吸衰竭,先后進行了氣管插管術和氣管切開術,氣管插管術后再置胃管行鼻飼飲食,并遵醫囑給予了抗感染、止咳、化痰、支持治療。患者住院期間對其實施了全面的整體護理,使其身體快速康復,住院3周后痊愈出院。
2.1 護理診斷
1)體溫過高:與肺部感染有關;2)清理呼吸道無效:與胸痛、氣管分泌物增多有關;3)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氣管插管和代謝增高有關;4)語言溝通障礙:與建立人工氣道有關;5)自理缺陷:與嚴重缺氧有關;6)焦慮:與身體狀況突然發生變化及擔心預后有關;7)潛在并發癥:有肺損傷、人工氣道堵塞等。
2.2 護理措施
1)體溫過高的護理。①保持病房安靜、環境適宜:室溫為18~20 ℃,濕度50%~60%,做好口腔護理;②飲食與水分補充:給予能提供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鼻飼飲食,如牛奶、能全力,以補充高熱引起的營養物質消耗;③降溫護理:高熱時采用酒精擦浴、冰袋等措施物理降溫,患者出汗時及時協助擦汗、更換衣服,避免受涼;④病情觀察:監測并記錄生命體征。
2)機械通氣的護理:對于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必須遵循患者第一、機器第二的原則,即出現任何問題時,都應首先處理患者,然后再考慮處理機器的問題,護理包括監測和評價患者對呼吸機的反應、安全管理機械通氣系統、預防并發癥、滿足患者的基本需要等。患者監護包括:①呼吸系統。監測血氧飽和度以了解機械通氣的效果;監測有無自主呼吸,自主呼吸與呼吸機是否同步,觀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情況;觀察呼吸道分泌物的色、質、量和黏稠度,為肺部感染的治療和氣道護理提供主要依據;檢測血氣分析,監測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②循環系統。監測心率、心律、血壓的變化。③體溫。機械通氣患者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常可并發感染,使體溫升高。④意識狀態。⑤皮膚黏膜。觀察氣管切開周圍皮膚、黏膜的顏色、疼痛情況。⑥腹部情況。如果腹脹嚴重需給予胃腸減壓。⑦液體出入量。呼吸機參數及功能的監測:每班至少檢查一次通氣參數的設置及各項報警參數的設置是否恰當,報警器是否處于開啟狀態[2]138-139。
3)氣道管理護理。①吸入氣體的加溫和濕化:使用無菌蒸餾水加溫加濕,使吸入氣體的溫度在32~36 ℃,相對濕度100%;②吸痰:吸引時操作正規,注意無菌;③呼吸治療:氣管內滴入生理鹽水和化痰藥物,每次滴入液體量不超過3~5 mL,每30~60 min 1次,并且定時翻身拍背;④氣囊充、放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需定時放氣,防止氣囊壓迫氣管黏膜過久影響血液循環,一般每4~6 h放氣1次,放氣前先要清理口腔及氣道內分泌物,再緩慢放氣,5~10 min后再充氣,松緊適度[2]139-140。
4)氣管切開的護理:每天更換氣管處敷料,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防止感染。
5)防止意外護理: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和切開套管,每天測量和記錄氣管插管外露長度。及時傾倒呼吸機管道中的積水,防止誤吸入氣管內引起嗆咳和肺部感染。
6)心理護理:嚴格按照呼吸內科一級護理對患者實施護理,加強生活護理,指導患者用手語或寫字等方式表達其需求,以緩解焦慮和無助感。
7)其他護理:加強鼻飼的護理,做好口腔清潔衛生,堅持無菌技術操作。保護患者的球結膜,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雙眼并勿過度用眼疲勞。
8)撤機護理:①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做好解釋,消除對呼吸機的依賴心理;②調整呼吸機的參數及模式,逐步減少使用呼吸機的時間,使患者恢復呼吸功能;③撤機。
9)氣管切開瘺道的護理:患者撤機后,氣管分泌物減少后可考慮堵管,堵管24~48 h,患者無不適,即可拔管,瘺道口嚴格消毒后用無菌蝶形膠布,固定瘺道外口,促進瘺道早日痊愈。
該例患者接受了本科護士精心、細致的護理后,未發生任何并發癥,身體快速康復,住院3周后痊愈出院。本科每年要收治很多危重患者,每個患者的護理重點各有不同,這個患者集中了呼吸科的各項專科護理,故對其護理進行歸納總結,可以使護士尤其是年資輕的護士在工作中快速掌握,靈活運用,讓患者得到最優質的護理,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節約醫療成本。
[1] 劉憲軍.臨床藥師對1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藥學監護[J].中國藥物警戒,2015,12(2):117-118.
[2]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況榮華)
R473.5
B
1009-8194(2016)11-0094-02
10.13764/j.cnki.lcsy.2016.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