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青 程 箐
依托繪本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鄭智青 程 箐
在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繪本以其圖文結合的魅力吸引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新的觀察視角和寫作技法。通過繪本可以讓學生打破常規思維,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讓學生深入地感受愛,將作文寫得生動可感;讓學生用身心去貼近自然,把作文寫得具體明晰。
繪本 農村小學 寫作教學
“繪本”一詞在英文中被稱為“picture book”,也譯作圖畫書,圖畫書是一種專門為幼兒創作的書,他們一般只有三十幾頁,開本有大有小,依靠一連串的圖畫和為數不多的文字結合,及圖文合奏來共同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繪本中含有的多樣的內容,可成為農村小學生的寫作素材,為農村小學生提供新的觀察視角和寫作技法。
農村小學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可謂是難中之難,重中之重。農村小學生與城市小學生相比更具有“野性”和不拘的個性。按理來說,在他們這樣燦爛的童年里,應該有著無限的想象,但我在農村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并非如此,農村小學的學生愿意玩,不愿想,就算愿意想,也不愿寫。因而農村小學的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不少的問題。
1.寫作口語化,用詞單調
農村小學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以本地方言為主,只有在課堂上他們才會使用普通話,這先天的方言用語環境會成為他們將口語轉化為書面語這一過程中的一個小阻礙。其次,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整體水平不高,課外閱讀量嚴重缺乏,選詞造句能力不強,這不免讓他們在寫作中出現用詞口語化、選詞用句略顯單調的現象。例如,我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時常看到學生將綠色的動植物統稱之為“綠綠的”,全然不去區分綠色有深綠、墨綠、淺綠、翠綠、嫩綠之說,使用這類籠統詞匯寫出來的作文便不能將寫作對象描寫細致,達到生動可感的效果。除此之外,“是……的”、“……來”這種口語化的句式在農村小學學生的作文中出現的次數更是不勝枚舉。
2.寫作內容空洞,無生氣
現在農村的小學生,生活閱歷不足,他們幾乎都是00后。他們的生活體驗與城市的學生相比,與90后農村小學的學生相比處于一個尷尬的狀態。00后的鄉下小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真正在城市游歷見世面的機會,也缺少父母陪伴下的家庭文化教育。就算他們與父母相聚在外,也是來去匆匆,未能得到更深刻的城市生活體驗和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與90后的孩子相比,他們這一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好太多了,便少了許多下地、下水、上樹的快樂。與90后這群“野孩子”相比,他們成為了“閨中秀才”,常與與手機、電腦、游戲機為伍,很少深入體會到一個真正鄉下學生所應擁有的不羈的快樂。沒有了這些充滿生命性的體驗,也就沒有將這些滿含生命體驗的內容寫進作文的靈感,寫作就免不了內容空洞,沒有生氣。
3.對寫作對象缺乏細節性的關注
新課標在小學三個階段的習作中明確提出“留心周圍事物”、“觀察周圍事物”、“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這三個漸進性的要求。因為農村小學的學生缺乏留心自己周圍事物的習慣,所以他們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往往會因習以為常而缺乏細節性的關注。例如養蠶是農村小學生普遍做過的一件事情,寫養蠶也是一個很好抒發生命體驗的寫作素材,通過描述蠶從一顆蠶子到破
蛹成蝶的這一過程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神圣。而農村小學的大部分學生養蠶的初衷就是獲得養蠶的快樂,而容易將這一過程中的生命體驗忽視,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太善于將這種看似平常實則充滿童趣與生命感悟的事情忽略。在與動物的交往中,農村的學生本應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他們往往對自己身邊的事物缺少細致的關注,錯失了大量豐富有趣的寫作內容。
繪本比一般插畫的兒童書更注意圖畫。在繪本中,圖畫與文字同樣重要,在一些繪本中,你單看文字是一個故事,單看圖畫是一個故事,當你把繪本與文字結合起來看時又會讀出一個全新的故事。正因為繪本注意圖畫,故而他在用色與結構搭配上更大膽地體現著作者對這個世界的獨特感受。繪本以他特有的圖文結合的形式可以成功地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繪本,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1.繪本可以讓學生打破常規思維,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
農村小學的學生由于經濟和地域等方面的原因,較少地接觸到新興的思想文化,他們學得最多的就是將課本中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中,這樣寫出的作文有很大的趨同性,沒有寫出自己作文的獨特性,新穎性。利用繪本,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讀繪本的過程中隨著作者一起去想象,訓練學生敢于大膽想象的能力,而繪本中常出現的出人意料的結果有利于打破學生的常規思維,讓學生在寫作中獨創求新。
丹麥作家索倫·杰森所創作的繪本《會飛的箱子》講瑞奇的爸爸給瑞奇送了一臺漂亮的彩色電視機,可小瑞奇自己躲進裝彩電的箱子中玩耍,突然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這時候可以讓學生大膽進行想象發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接著解開這奇怪的事情是箱子飛起來了,那飛起來的箱子會飛去哪里呢?瑞奇會經歷哪些事情呢?在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后,帶著學生一起隨瑞奇去體驗他的經歷,他在會飛的箱子上看見了烏龜的背脊上插著指路牌;雪人立在屋頂上;大樹長在屋頂上;雞媽媽和孩子玩著撲克牌;大猩猩在用香蕉釣魚;他隨著箱子飛到了太空,看到會飛的豬,會飛的烏龜,老鼠;長了翅膀的雞蛋和鬧鐘……學生跟著老師一起閱讀繪本的過程也是讓學生豐富自己想象的過程,將這豐富的的想象運用到作文中,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
讀完《會飛的箱子》之后,我讓學生寫一篇想象作文,一位學生寫了一個自己一覺醒來變成青蛙的故事。“‘哇’,‘哇哇’,‘哇哇哇’,糟了,我怎么說不出話來了!我怎么變成了一只青蛙!怎么辦?怎么辦?媽媽馬上就會叫我起床了,到時候媽媽發現我是一只青蛙會不會把我扔出去?那我怎么去上學?我到教室里,同學們會不會把我和臭屁蟲關在一起,我可不要和臭屁蟲們一起吃那些惡心的食物!同學們玩完我之后,會不會用繩子把我綁起來去釣魚呢?……”這篇短文,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大膽進行想象,把自己變成青蛙后的心理以一連串的問句表達出來,讓想象作文的寫作內容豐富起來了。
2.繪本可以讓學生深入地感受愛,將作文寫得生動可感
農村小學的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與父母聚少離多。在親情上或比較敏感,或對父母的愛習以為常的接受,不能從細節中感受父母深深的愛意并為之觸動。人們常說,最深的感情往往藏在日常的生活細節中。通過繪本,教師與學生一起從圖畫中找細節,讓學生從書中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身邊人對自己的愛。
葡萄牙伊莎貝爾·米爾斯·馬丁斯、貝爾納多·卡瓦略合著的《媽媽的心》將媽媽對自己孩子的心呈現得具體深刻。母子連心,書中展現媽媽為孩子的擔心的每時每刻。當孩子開懷大笑時,當孩子悲傷難過時,當孩子生病時,當孩子重新獲得健康時,當孩子重重摔倒時,當孩子不慎在人群中走丟失時,當孩子對人沒有禮貌時,當媽媽很久見不到孩子時,當孩子講笑話時,當孩子學第一個詞時,當孩子需要幫助時……讀完繪本,學生會明白媽媽對孩子的心無所不在,媽媽對孩子的關心無時不在。這時,教師適時地讓學生回想自己的媽媽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繪本中出現的場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現過呢?《媽媽的心》將媽媽的對孩子的愛表現的具體生動,并且用了相似的句式來進行比喻,這時教師也可以抓住繪本的語言特色,讓學生
利用繪本中的句式,來寫寫自己親人關心自己時的心情。這樣一來,學生寫作就有內容可寫,也可以在讀繪本與寫作的過程中重新調動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經過作者情感熏染的文字一定會飽含作者的深情,生動可感。
師生共讀《媽媽的心》后,我讓學生在腦海里回憶能夠感受到有關母愛的點點滴滴,并將其書寫成文?!皨寢尳裉鞆耐饷婊貋磉^年了,我好開心。晚上媽媽叫我和她一起睡,我高興地鉆進她的被窩里,媽媽的被窩好暖和呀!原來媽媽聽奶奶說我怕冷,特地給我買了一個新的暖寶寶放在被子里。媽媽的味道還是那么的溫暖,我緊緊地擁著媽媽,媽媽用她暖和的雙腿夾住我冰冷的雙腳,手里拿著我的新衣服把我的扣子重新縫一遍,媽媽笑著說,你太調皮了,不給你加固一下,過幾天你的新衣服就穿不了……”文中所寫的母愛雖不是轟轟烈烈的,卻讓我們從學生寫出的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的細節中,體會到母親深沉的愛。
3.繪本可以讓學生用身心去貼近自然,把作文寫得具體明晰
農村小學的學生在寫與自然有關的文章時由于言語表述不當的關系,很難將他心中的那幅美景用有情感的文字生動地傳遞給讀者。他們在寫寫景作文時,總是感慨自己所見的美景不多,沒有城市學生的眼見開闊。其實事實并不然,農村學生所見過的美景同樣很多,他們從一出生就與大自然緊密相連,身邊隨處可以望見碧綠的山,流淌的河,廣袤的天空,開闊的田野。在美麗的田野里蘊含著無數的美景。只不過他們還沒有從熟悉的路上發現美麗的風景。通過繪本我們可以帶著他們從美麗的圖畫中領略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出現一幅幅構思清楚明晰的畫面,再選用單個的字組成有情感的言語,將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用文字的方式具體明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美國作家彼得·史比爾創作的《夏天的天空》,帶我們走進一個美麗的傍晚,在美麗的原野上,花草叢生,動物生活得悠然愜意。彼得·史比爾用他精湛的畫工給讀者了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一幅夏日天空美景圖。天空中的朵朵白云是極具變化的魔法師,他忽而變成獨角獸、駱駝、大象、公雞;忽而在夕陽的催促下,變成火龍與騎士的爭斗;忽而變成眾多的人群,他們有的在湖中出游,有的在騎馬漫步,有的在街道上行走問候;忽而火箭飛機,為我們展現時代的榮勛;忽而變成兩個魔鬼在追小孩……一個美麗的傍晚,一片美麗的原野,一片多變的天空在作者細致的刻畫下,變成一幅幅如此美妙的風景。然而,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這樣的天空,這樣的原野,這樣的傍晚他們是不缺的,只是他們沒有用心地去觀察,更沒有用美麗的文字去展現他們的欲望。通過繪本的閱讀,可以讓他們從中感受自然的美,從而產生親近自然的熱情。讓自然美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細致生動的畫,再經由學生心靈的淬煉變成一篇篇具體明晰的美文。
《夏天的天空》寫的是夏日的景象,如今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春天,我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好好去觀察、感受這個春天?!按禾斓搅?,地上的小草冒出稚嫩的腦袋被春風指引著看看世界,滿地的油菜花像一片花海。蜜蜂在忙著提著個大花籃采蜜,白蝴蝶圍著滿地的油菜花翩翩起舞。夕陽西下,枝頭上的鳥兒,還沒有飛入竹林中的家,他們在叫著,聲音格外的清脆悅耳,此起彼伏。夕陽此時懸掛在樹梢上,停在屋頂上,戀戀不舍地看著著繁榮熱鬧的世界,他似乎也在等著路上的行人一個一個安全地回到家之后,才會悄無聲息的回到他的群星之家。……”這位學生認真觀察著春天里的景色,在夕陽西下的傍晚,看到蜜蜂采蜜的靈動、蝴蝶飛舞的身姿、夕陽漸下的溫情,行文條理清晰,情感豐富。
通過讀繪本,讓農村小學生與繪本歷經一次次美麗、讓人身心愉悅的遇見,在這一次次美麗的遇見中,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鄉間生活。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發現一聲鳥鳴在山間,一泓清泉流心間,一只小狗相依伴,一聲雞啼喚黎明的生活都可以成為豐富且詩意的寫作素材。在繪本的閱讀中,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在興趣盎然,個性飛揚中得以提升。
[作者介紹:鄭智青,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江西省余干縣古埠中心小學教師;程箐,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一般課題《文學閱讀與江西省小學生品德教育提升的關系及實施途徑研究》(課題編號:15YB11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