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清
淺談高中生必讀書目的特點
任麗清
高中生必讀書目應是經過教育研究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并以某種確定的方式要求高中生在規定的時期內必須閱讀的文獻目錄。
高中生 經典 包容 文質兼美
高中生必讀書目與研究學問或普及文化知識的推薦書目不同,也與那種以圖書對人類歷史、生活、文化發展的作用程度而有目的地遴選出來的文獻目錄即影響書目不同。高中生必讀書目應是經過教育研究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并以某種確定的方式要求高中生在規定的時期內必須閱讀的文獻目錄。
編制高中生的必讀書目是當前國家推行素質教育之必須,意義十分特殊。當然,小學生、初中生、大學生也能搞必讀書目。但是,由于小學生學力尚低,高、中、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又相距甚大,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自律能力都較差,還處于天真、幼稚的蒙昧階段,他們對于知識的最佳接受方式是課堂傳授,課外閱讀在中、高年級也僅是一種輔助,因而制定一套必讀書目來規范他們的課外閱讀行為確實有點勉強。大學生的學力已達到相當的程度,個人的世界觀也已基奉形成,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都較強,對讀書已有自己的取舍。他們更需要的是先輩學者給予他們大量的推薦書目,并從中自由選擇。高中生正處于兩者之間,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自我意識也正在確立,不象兒童那樣有很強的依賴性,但又不成熟;求知欲旺盛,可鑒別能力卻較弱,因此,為高中生制定一套較為理想的必讀書目,并以此來規范他們的閱讀行為,引導他們的課外閱讀走向,將直接幫助其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對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在制定高中生必讀書目時,根據其書目對象的發展特征與層次遞進,還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適度提高原則,即書目內容要適當高于中學教學大綱的規定,讓高中生通過課外閱讀再提高一點;二是正向效應原則,也就是書目內容應具強烈的正面導向性,引導高中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對于那些格調不夠高或作品正面吸引力不強的均不宜人選。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時間是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它總是把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流傳千古,而把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東西都刷下去了。一些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能流傳于今而不廢者大都經歷了兩重考驗:一是時間的,二是讀者的。因此,經過文化積淀作用,歷久而彌新的名著,由于蘊藏豐富深厚的內涵,任人開掘,常讀常新,它就擁有了經典性。
在高中生必讀書目中必須涵蓋一定數量的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經典。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不管是人文,還是科技,經典文獻總是舉不勝舉。那么,如何從中進行比較與選擇、研究與確定,就成為編制高中生必讀書目的第一環節。從書目內容的經典性出發,在書目選定中應著眼于歷史與現實的交織,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并存,人文與科技的有機搭配,以確保其相對的完整性。經典性的體現與把握層面很多,在編制書目時,我們應綜合考慮。
教育家們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著重知識的基礎與廣博,不必過早拘泥于一個狹窄的領域。有人還提出:青少年的知識可以按“山”字形發展,即某一方面有特長,其他方面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深入。這種觀點在編制高中生必讀書目的過程中應予充分體現。也就是說,高中生必讀書目在題材的選取上應具廣泛的包容性。這里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形式上的多樣性,二是內容上的寬泛性。首先是作品的形式,要充分體現多品種雜變、合理匯集。例如:從文學角度看,就應包括詩、詞、散文、小說、傳記等,還要考慮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流派作品的有機組合。同時,還應十分重視題材內容的廣泛涉獵與重點選取,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厚此薄彼,要盡力涉及人文和科技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自然、環保、科普等,給高中生提供一個寬闊而豐富的閱讀范疇,以防止高中生因“營養”不良,而“發育”不全。
在調查、分析、研究、比較后,好中選優地編制出一套完全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必讀書目,使其有閱讀門徑可循,避免自我摸索而走彎路。高中生必讀書目所選作品體現在作品主題(思想)、創作形式、語言表達、社會影響、文化涵蓋等五個方面。它們大都是經過歷史考驗且被時代所承認的優秀讀物,是人類文化寶庫中最適合現代中學生閱讀的經典。這些文獻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極其優秀的。當然,優秀文獻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來審視文獻的本質,客觀而公正地把握文獻的評價標準,并在實踐中不斷吸取各方意見,并及時予以調整。總之,堅持優勝劣汰的原則,是我們編制中學生必讀書目的重要一環。
(作者單位:山東嘉祥縣第一中學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