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玲
對外漢語口語課中任務型教學的嘗試
譚玲
漢語口語課是一門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漢語進行口頭交際能力的專項語言技能課。
口語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漢語口頭交際能力,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他們要形成運用漢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首先需要學習語言知識,即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要素,獲得進行交流的知識;其次,需要通過練習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將自己的想法正確地、流利地說出來;第三,要了解相關的漢語交際文化,學習和運用必要的交際策略,通過大量的交際技能訓練和交際實踐,使言語技能轉化為交際能力。
任務是要求學習者使用語言為達到某個目的而完成的一項活動。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是:
1.在語言學習環境中提供給學生真實的生活材料。任務型教學強調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修正了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真實性不足的問題。
2.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的過程。任務型課堂教學強調教學過程,力圖讓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生活任務而參與學習過程,而讓學生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克服了以功能為基礎的交際教學法不重視過程的不足。
3.把學習者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任務型教學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主要負責設計任務、監控任務完成情況。
4.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重視語言的綜合運用。任務型課堂教學不僅僅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且從更廣泛的層面強調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1.互動性原則。學生通過互動,可以增加自身的語言儲備,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所擁有的語言全部用于類似真實生活的交際,從而促進語言自動性的生成。
2.言語、情景真實性原則。任務的設計要提供給學習者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學習者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運用語言。
3.做中學原則。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引導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歸納,通過與他人交流協商,感悟語言,學會交際。
4.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外語言運用的相關性原則。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當學習者發現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可以立即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際的時候,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
我所教授的大都是初級階段的學生,完全采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口語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的語言知識有限,語言能力還很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在初級階段,我在常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入了任務型教學的一些做法,以彌補常規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學質量。
任務型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咱們去嘗嘗,好嗎?——點菜》(《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上冊第14課
教學步驟:
步驟一:引入。在引入時可以問學生這樣幾個問題:你喜歡中國菜嗎?你知道(或吃過)那些中國菜?(菜名)你去過哪些中國餐館?你會用漢語點菜嗎?
所提的問題要與新課內容緊密聯系,是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還要讓學生知道,課文學完后他們可以用漢語做什么事。比如學完今天的內容,大家就會用漢語點菜了。的目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就產生了。
步驟二:準備活動。準備好相應的教具,用硬紙板做出幾個點菜單。寫出本課要學的菜名魚香肉絲,麻婆豆腐,酸辣湯,米飯,茶等等。
步驟三:任務段:a.老師扮演顧客,一名學生扮演服務員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不看課本,認真聽,試圖明白對話內容。b.讓其他同學打開書本跟讀課文,再用齊聲、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朗讀課文。c.學生自學課文,質疑教師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d.學生根據課文,兩人一組完成點菜的任務,注重意義表達,力圖完成任務;教師在學生做任務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形,幫助學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任務教學法的課堂環境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移情,即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情,允許在口語練習中錯誤的發生,并且多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