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
旅游管理相關專業本科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
劉衛
職業意識和職業技能是關系到員工職業能力高低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就人的行為產生的心理決策過程而言,職業意識從行為動機的角度直接影響和決定了服務行為的產生與效果。切實抓好旅游管理相關專業本科學生職業意識培養是解決目前旅游行業高層次人才缺乏和旅游管理本科學生行業就業率偏低兩難困境的根本出路。
旅游業 職業意識 專業意識 規則意識
高翔的《應重視高等職業院校新生的起始教育》中認為,職業意識是指個人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明確的追求和全面、清醒的認識 (包括職業的就業現狀、職業的發展前景等)①;陳紹碧的《淺談職高生的職業意識培養》中認為,職業意識是指從業人員對職業道德的認識、情感意志、信念和習慣等必備成分的總和②。在查閱了眾多學者的定義以后,結合自己所研究的主題的特殊性,筆者認為,職業意識是指個體對從事職業所需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等)、品德(責任感、團隊精神)、要求(職業規則等)的認識和對職業所持的主要觀點(包括對職業的追求和對職業目標的認識),以及對所從事職業所持的評價和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綜合。
根據本文有關對職業意識的概念界定,筆者認為職業意識應該包括職業專業意識、品德意識、規則意識、目標意識、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等五個方面。
1.秉承“顧客即上帝,一切為顧客”的專業服務意識
旅游行業的實質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中有一條鐵的定律就是“顧客至上”,誰贏得了顧客,誰就贏得了市場。目前行業內提出的“個性化服務”、“私人定制服務”等服務理念都是在此定律的基礎上提出的。只有從心底接納了“顧客即上帝,一切為顧客”,員工才有動力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創新工作方法,為客人提供最優質的旅游服務。
2.強化“企業是我家,成功靠大家”的職業品德意識
作為職業人,最重要的職業品德就是充分的責任感和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如果每一個員工都能將所就職的企業當作自己的家庭來細心呵護和經營,充分擔負起個人對企業的責任和義務,以絕對忠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維護企業,那么這個企業一定是無堅不摧的;同理,企業里的每個員工就像家庭的每個成員一樣,缺一不可,大家各司其職,互相配合扶持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前進才能讓企業的效益最大化。充分的團隊合作態度和必要的團隊合作方法是現代職業人必須具備的,也是歷年來各大企業在招聘員工是最為看重的職業素質之一。
3.內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職業規則意識
“從心所欲不逾矩” 是指是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是現代職業人必備的職業意識。從管理學的角度而言,規則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有序,以便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每個集體內的個體行為都會受到相應的規則的制約,違規就會受到懲罰。而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員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也就是讓員工“從心所欲不逾矩”。因為就一個企業內部而言,企業員工的職業規則意識越高,員工逾矩的可能性就越低,企業的管理成本也就越小,員工工作所產生的效率和為企業帶來的效益自然也就越高。
4.明確“從基層做起,從戰勝自我做起”的職業目標意識
從事好一份職業,首先就要有自己的職業目標。只有在方向明確和正確的前提下,才能有職業的未來。我們的高等教育目前服務的人群已經是“90后”甚至是開始是“00后”的一代了,對于這一代學生而言,他們從來就不缺少夢想和自信,他們有著對自己人生藍圖的宏偉規劃。但是,筆者在針對自己所工作學校的學生調研后發現,這一代學生真正迷茫的是當理想目標和現實存在著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的時候他們該怎么辦?他們本能的選擇是逃避和拒絕。“我不想我以后一輩子給人家端盤子,擦桌子”,“我的目標是做職業經理人,服務員的工作太苦太累了不是我想要的”這些直白的拒絕理由揭示了學生害怕從基層做起,從零開始的膽怯心理。因此,正確而合理的職業目標的樹立會讓學生受益終身,也是幫助學生向職業人成功轉變的重要一步。
5.樹立“服務方便你我,服務改變生活”的職業認同意識
長期受“學而優則仕”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家長乃至于社會普通公眾將把旅游業一類的服務行業看成是伺候人的行業,把從事該行業的服務員工看成是讀書不好或者沒有本事的人。由于旅游業長期在社會上受上述有色眼光的“誤讀”和“輕視”,導致了高校學生對于進入旅游行業就職
的職業認同度和榮譽感是極度缺乏的。即便畢業后進入了這個行業工作的學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迫于就業形勢的壓力或者是經濟上的壓力的權宜之計,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就會馬上換,旅游行業員工高流失率也大多也源于此。
職業意識是一個內涵豐富、層次分明的系統化整體概念,高校對于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化工程。
1.從“出口”反追“入口”,科學設置課程,打造專業核心競爭力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大學建設”已經成為了眾多普通高等學校改革的主流方向。鑒于旅游管理專業與行業聯系的密切程度,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顯然應該是這一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
在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以后,專業課程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大眾教育的今天,人才的培養要適應行業的需要,也就是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只有切實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地方特色和行業特色來思考專業課程設置,打造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優化學校人才培養的能力構成,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成為未來行業和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2.引入行業標準和專家,深化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素養
教學改革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做出改變不難,難的是找準改革的方向。在全面貫徹從“出口”反追“入口”辦學思想的前提下,行業、企業的需求就是學校人才培養努力的方向。
結合教授課程的特點和內容要求,在適合的專業課程引入合適的行業標準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考核要求,讓實戰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進課堂,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行業、對企業的認識,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對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人才需求的無縫連接也有著重要意義。
3.深化校企合作,分階段實習實訓,強化學生職業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的教育是一種習慣養成式教育,單靠老師說教是無法深入內心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
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質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有利保證。它要求學校不僅是從形式上更要從內容上重視企業、重視行業對于人才培養的影響力。通過校企合作不單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夠走出學校,走進企業進行規范化的實習實訓,更要把我們的企業、行業引進校園、引進課堂。
此外,我們對于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開展實踐的規劃也要本著循序漸進、逐步推進、不間斷開展的原則進行設置,讓學生在大學四年里時刻都能夠感受到行業實踐的壓力,將行業的規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
4.普及專業導師制,做實大學生涯規劃,因人而異分階段規劃職業生涯
全面普及本科學生導師制這個制度對我國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已經不陌生了。但是由于受師生比條件的限制和導師自身工作的繁雜的影響,有的學校的導師制僅僅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學校的導師指導工作也僅僅是救火消防員式的消極被動式開展。
專業導師不僅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學習上出現的問題,首要職責是幫助學生規劃專業學習和發展目標。在新生剛邁入大學門檻的時候,由導師牽頭結合專業引導教學對學生進行大學生涯規劃入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意識。如此,學生在大四畢業初入職場之際將會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同時職業發展的腳步也會更加堅定。
5.樹立優秀校友典型,重視專業引導教育,激發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很多人都將旅游行業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偏低歸結為待遇不高,這一點筆者不敢茍同。筆者在對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進行考察的時候發現,該校學生職業認同感要明顯高于筆者所在的學校。歸根結底,該校辦學歷史較長,很多往屆畢業生都已經成為了目前上海旅游業的主力軍,學校每周都會邀請成功的校友返校對學弟學妹進行專業引導、擇業指導方面的教育,傳遞專業發展的正能量,真實的案例教學往往比空洞的理論說教效果要好百倍不止。通過長期的榜樣式引導,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就會由心底自然而然的迸發出來,行業和企業將再也不用為學校培養的優秀人才的拒絕而扼腕嘆息。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合理的職業意識是實現大學生可持續發展,實現大學生與行業、與社會和諧共榮的基礎,也是大學生作為個體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前提,更是學校實現其人才培養價值目標的重要保障。作為旅游高等人才培養的高等學府,我們只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才能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的價值和目標。
1.吳光林職業意識與職業認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2.
2.周炳全,謝彩英.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輔導[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李承祥.酒店用工荒分析與應對措施初探[J].職業,2013(23).
4.黃煒煒.淺談餐飲從業人員的職業意識[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7(3)
注釋
①高翔:《應重視高等職業院校新生的起始教育》.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第25頁.
②陳紹碧:《淺談職高生的職業意識培養》.思想政治課教學,2002,第57頁.
(作者介紹:劉衛,重慶文理學院旅游學院助教,主要從事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與研究)
本文是校級一般教改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 1303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