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榮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初探
路向榮
深閱讀是促進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引導探究分析,領悟到文章內涵,還能在不斷的解讀中促進其人格的健全,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高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方面教學的重視,不斷更新自身教學理念,積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情感因素的運用,培養純正的閱讀興趣,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知識學養,以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 深度閱讀 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學開展的實質意義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讀書,更要教會學生怎樣感悟文章中具體內含,讓學生通過閱讀不斷的提升自我文學的修養以及寫作水平。由于語文的知識面比較廣闊,因而通過閱讀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對文章深入了解的能力,通過各類文章寫作手法的運用,積累文學素材,努力提高原創能力。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并沒有被分為明確、獨立的板塊,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往往忽略了對閱讀教學目標的設計,導致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找不到學習的明確方向。同時,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但是一些教師無法改變固有的傳統教學理念,導致在新教學方法的運用中出現了“四不像”的教學形態。并且,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偏重理論知識,難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無法充分理解,課堂氣氛十分枯燥,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難以提升。
1.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基本要求。不同體裁的文章,其寫作特點各有差異。教師應把握文章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鑒賞性閱讀,引導學生深度閱讀。
A.找準文眼。深度閱讀應先從文眼開始,即從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的詞句入手。文眼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能幫助我們理清全文脈絡,搞清文章各部分間的關系。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探尋文眼需細細揣摩,通讀一番找到后會頓時心生喜悅,同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賦予這寥寥數語的情意。如如《過秦論》中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說明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總結了秦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勸誡漢文帝施行仁義之治。
B.抓取段落中心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均是精挑細選、字字珠璣的名篇,但由于教學進度的限制,課堂教學不能面面俱到,應抓取文中的關鍵句段進行重點教學。中心句就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寫作思路留下的軌跡。文章中心句因所在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段首中心句起點明主旨、概括總述的作用;段中間的中心句多是過渡句,與上下文聯系緊密;段末的中心句或總結段意,或呼應前文;開頭或結尾的中心句也有強調和增強印象的作用。
2.拓展閱讀,提升思維,促進學生探究感悟。閱讀重在理解,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理性的思維,還要有豐富的知識作為感性的成分輔助思考,有助于問題考慮的全面性。
對于一篇文章的理解,要鼓勵學生拓展,搜尋課外資料輔助理解。比如,在講《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學生讀到“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時不知如何理解,反復閱讀后也沒有領悟。可以引導其回顧課外知識:余秋雨的《山居筆記》之《蘇東坡突圍》以及《蘇東坡傳》,學生有了些感覺以后,慢慢地,學生了解到在蘇軾主要尊崇儒家思想,有報國之志,早期也受過道家思想的熏陶,但是入仕后挫折不斷,在經歷磨難的過程中加深了儒、道思想。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理解蘇軾在句詞里的感嘆和抒情了。
由此可見,深入到位的閱讀不僅要立足文本,反復斟酌,還要聯系課外知識有效拓展,在促進問題解決的同時深化理解。
3.專題研究,做好總結,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對于專題的研究,首先是大方面文章的藝術形式,學生在閱讀時收獲的思想、情感都是借助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比如,《讓我們一起奔騰吧》中的意象美、《江南的冬景》中避實就虛的寫法、《背影》中動人的細節描寫以及《勸學》中形象的設喻等,都實現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值得我們學習。然后我們要從語言風格說起,讓學生一邊總結一邊學習,能有所借鑒,促進其學以致用。比如,在學完《封鎖》后,學生對文章語言印象深刻,對張愛玲冷靜、犀利、蒼涼的語言風格青睞有加,覺得她的文字能打開心扉,觸動心靈,很有味道。鑒于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張愛玲的作品,進一步了解她,深入探知她的語言風格,總結成專題有所積累,最后能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最后就是人物形象的專題,在過往的閱讀中能讓學生印象深刻的都是一些有缺陷的人物,像《雷雨》《哈姆雷特》《項鏈》《阿Q正傳》等中的人物,都有著不尋常的經歷、復雜的情感和多面的性格,吸引著學生探究。學生在深入閱讀剖析人物時不僅能促進自身人格的健全,還能收集素材,為寫作奠定基礎。
總之,“深閱讀”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學生在精品細讀的過程中與文本對話,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知識學養,優化自身閱讀能力,因此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