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娟 吳艷虹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 昆山215300)
八珍膠囊治療氣血虛弱型痛經的臨床觀察
丁愛娟吳艷虹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昆山215300)
痛經;氣血兩虛;八珍膠囊;臨床療效
痛經是指婦女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屬于中醫學“經行腹痛”范疇。《陳素庵婦科補解》中云:“經正來而腹痛者,血滯也……經欲來而腹痛者,氣滯也……經行后腹痛者,是氣血兩虛者。”故以氣滯血瘀及氣血虛弱型較為常見。八珍湯是中醫古方氣血雙補的經典名方,功能補氣益血,臨床療效滿意,但存在煎藥費時、吞服不便、易于霉變等不足,不易被患者接受.臨床實踐發現,八珍膠囊治療氣血虛弱型痛經具有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共32例,年齡20~29歲,病程6個月~2年,均為2014年8月~2015年8月就診于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婦科門診的患者,符合氣血虛弱型痛經診斷標準。婦科、B超、生化等檢查排除其它疾病。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1]原發性痛經診斷標準:婦女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于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者。
1.2.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婦科學》[2]氣血虛弱型痛經診斷標準:主證:經期或經后1~2 d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次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面色萎黃不華,納少便溏;舌脈:舌淡苔白,脈細弱。具備主癥、次癥中至少一項或以上,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1.3治療方法于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八珍膠囊(國藥準字Z20044532,組成:黨參、白術(炒)、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黃),每次3粒,每日2次,至月經來潮停藥。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4療效評定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制定。痊愈:疼痛消失;顯效:疼痛明顯緩解;有效:疼痛減輕;無效:疼痛無減輕。
1.5治療結果32例氣血虛弱型痛經患者,經八珍膠囊治療3個療程后,痊愈9例,占28.12%;顯效13例,占40.62%;有效7例,占21.88%;無效3例,占9.38%:總有效率為90.63%。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目前非甾體類抗炎藥為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一線用藥,此類藥物大多屬于酸性物質,直接刺激腸壁,抑制腸胃壁的保護因子,使腸胃壁易受胃酸侵蝕破壞,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也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針對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不足,中醫從整體出發,認為氣血虛弱型痛經患者為氣血本虛,經血外泄,陰血更虛,胞脈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八珍膠囊方中黨參為補氣要藥,具補中益氣、和胃養血之效,熟地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之效,兩者相配,益氣并養血;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助熟地滋養心肝;川芎具有活血行氣之功,使熟地、當歸、白芍補而不滯;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炒白術健脾和胃;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全方補氣生血、養血益氣,達到不虛則不滯、榮則不痛之效果,治療氣血虛弱型痛經療效顯著,無副作用,攜帶服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2-363
[2]羅元愷,曾敬光.中醫婦科學[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53-57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1994.234
R711.51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07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