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薇薇 侯云
(上海市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性結麻科 上海200090)
2015年上海市楊浦區外來常住人口麻風病線索調查結果分析
葉薇薇侯云#
(上海市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性結麻科上海200090)
目的:及時在上海市外來常住人口中發現麻風病現癥患者,并及時給予麻風病現癥患者抗麻風病治療和隨訪服務,同時評估其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確定調查對象2 017例,使用《可疑癥狀皮膚病篩查調查表》和《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率調查問卷》對其進行面對面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本次調查未發現麻風病可疑癥狀者;麻風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調查分析發現,調查對象認為麻風病可以治好的比例達到73.8%,調查對象的主要相關知識來源為宣傳活動、宣傳資料、電視、廣播等途徑。結論:通過線索調查及時主動發現外來常住人口中的麻風病現癥患者,及時予以其相關治療是防止更多人感染麻風病的有效舉措,同時提高廣大市民對麻風病防治知識的認知水平、消除廣大市民對麻風病病人的歧視。
麻風病;線索調查;核心知識
為及時在上海市外來常住人口中發現麻風病現癥患者,并及時給予麻風病現癥患者抗麻風病治療和隨訪服務,同時評估其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水平,為今后楊浦區麻風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8~10月開展了對外來常住人口麻風病線索調查工作。現將調查及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1調查對象根據國家計生委《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11-2020年)》制定目標以及中疾控《關于印發全國麻風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調查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中疾控麻控發[2013]10號)文件精神和要求,選擇符合以下條件者作為調查對象:(1)外來常住人口(在本市居住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2)調查對象必須來自于麻風病Ⅰ、Ⅱ類地區的省份(Ⅰ類:四川、云南、貴州、重慶、廣西、海南、湖南、江西、西藏;Ⅱ類: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甘肅、湖北、新疆、陜西);(3)排除已參加最近一次線索調查的人員。
1.2調查方法按照整群抽樣的原則,選擇外來人員居住較為集中的共計11個居委作為調查區域,選擇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11個工礦企業、集貿市場、建筑工地作為調查現場。在2015年8~10月間,由經過培訓的各社區調查員使用統一的《可疑癥狀皮膚病篩查調查表》和《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率調查問卷》(由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下發)對調查對象開展面對面詢問式調查。調查內容包括:(1)一般人口學特征;(2)麻風病可疑癥狀;(3)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情況。
1.3資料處理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應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1基本情況本次調查涉及上海市楊浦區11個街道,共計調查外來常住人口2 017人。調查對象均來自麻風病Ⅰ、Ⅱ類地區,其中調查對象來源位于前三位的分別是江蘇24.2%(489/2 017)、安徽21.4% (432/2 017)、江西9.1%(183/2 017);男女性別比為1∶1.2;平均年齡37.9歲(9~87歲);漢族占絕大多數,達99.4%(2 004/2 017),二、三位分別為壯族0.2%(4/2 017)和回族0.2%(4/2 017),其余的民族還有土家族、滿族、撒拉族、維吾爾族、藏族;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占48.6%(981/2 017),其次為高中29.3%(591/2 017)。
2.2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情況調查
2.2.1核心知識知曉情況73.8%(1 488/2 017)的被調查者認為麻風病是可以治好的。有關麻風病傳播方式的知識調查中,47.0%(947/2 017)的調查對象認同空氣飛沫傳播,63.4%(1 279/2 017)認同長期密切的皮膚接觸,認為是性傳播、血液傳播的比例分別為16.3%(328/2 017)和15.9%(320/2 017),13.0% (262/2 017)的調查對象表示不知道。61.2%(1 234/ 2 017)的調查對象認為絕大多數人對麻風病具有免疫力。而就麻風病早期癥狀的調查,70.5%(1 421/ 2 017)的調查對象選擇“皮膚斑疹常伴麻木”,11.3% (228/2 017)選擇“四肢關節疼痛”。調查對象對麻風病治療的就診機構選擇如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8.2%(972/2 017)、皮膚病防治所 64.5%(1 301/ 2 017)、醫院皮膚科41.9%(846/2 017)、私人診所和皮膚美容場所1.3%(27/2 017)。關于麻風病的治療,74.1%(1 494/2 017)的調查對象認為規范治療可以完全治愈,75.8%(1 529/2 017)認為早診早治可以免畸殘發生。而對于麻風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方面,調查對象對“國家對麻風病診斷和治療實行免費”及“向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報告麻風病有獎勵”的知曉率分別為59.8%(1 206/2 017)和41.4%(836/2 017)。2.2.2知識來源調查對象對于麻風病相關知識了解的主要來源途徑依次是宣傳活動60.0%(1 211/2 017)、電視42.0%(848/2 017)、宣傳材料 24.0% (485/2 017)、廣播22.3%(449/2 017)、家人、朋友或親戚16.7%(336/2 017)、報刊14.9%(301/2 017)。
2.3麻風病可疑癥狀本次調查未發現麻風病可疑癥狀者。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接觸傳染性皮膚病,通常因延誤診治可致畸殘,民眾普遍對其懷有恐懼歧視心理。社會大眾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情況直接影響著麻風病早期發現治療策略的落實[1]以及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目標的實現。長期以來,由于對麻風病核心知識一直沒有統一,影響了相互之間研究結果的比較[2~4]。盡管上海市楊浦區麻風病多年已無新發病例,但通過線索調查及時主動發現外來常住人口中的麻風病現癥患者,及時予以其相關治療是防止更多人感染麻風病的有效舉措,同時對于提高廣大市民對麻風病防治知識的認知水平、消除廣大市民對麻風病病人的歧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調查中,調查對象的選擇采用的是整群抽樣方法,具有較大的代表性。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認為麻風病可以治好的比例達到73.8%,而有關傳播方式的相關知識掌握比例低于70.0%,是今后楊浦區麻風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宣教內容。超過60.0%的受訪者知曉大多數人對麻風病有免疫力。麻風病是特殊的傳染性皮膚病,疑似麻風病病人應到本市皮膚病性病醫院進行診治,對此外來常住人口掌握水平較好。關于麻風病的治療知識,74.1%的調查對象認為規范治療可以治愈,75.8%認為早診早治可以避免畸殘發生,這與楊浦區近年來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有關。而國家對于麻風病防治工作的相關政策,則調查對象掌握的較少(12.1%),提示今后在麻風病防治宣教工作中應注重國家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
本次調查顯示,上海市楊浦區外來常住人口麻風病核心知識認知水平尚可,但有部分知識仍需強化,提示了我們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外來常住人口主要是通過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宣傳資料、電視、廣播等渠道獲得相關防治知識,這可能也是調查對象相關知識覆蓋面和認知水平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后隨著多媒體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和網絡工具來普及麻風病防治核心知識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5]。基于本次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建議措施:(1)政府重視,部門配合,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覆蓋人群,加強健康教育效
(下轉第54頁)
果評估。(2)調整目前楊浦區麻風病防治宣教內容,以提高公眾的全面認知水平,對于人們了解較少的國家對于麻風病防治工作的相關政策和麻風病的傳播方式,可以側重宣傳。(3)積極廣泛采用新型媒體等多種宣傳方式,如新型媒體、公益廣告、戶外宣傳欄、網絡等形式,開發靈活多變、更具吸引力的健康教育宣傳方式,提高我區公眾對麻風病防治的關注度。
[1]王景權,侯啟年,潘春枝,等.我國麻風病例發現策略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1):23-25
[2]王景權,吳李梅,許亞平,等.我國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4):441-443
[3]徐超廣,魏中和,何益華,等.湖南石門縣農村麻風歧視的現狀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2):277-278
[4]歸嬋娟,許亞平,王景權,等.浙江省農村居民麻風知識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定量研究[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0,26(6):452-453
[5]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0-2011年麻風病學學科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86-95
R755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21
2016-06-02)
侯云,E-mail:rabbit_h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