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清松
(中共常州市武進區委黨校,江蘇 常州 213164)
蘇南現代農業發展的探索與思考
——以常州市武進區為例
蔣清松
(中共常州市武進區委黨校,江蘇 常州 213164)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大局。武進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速農業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強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努力探索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現代農業;發展建設;武進區
近年來,武進堅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各類農業項目,推廣應用農業科技,現代農業穩步向上發展。
(1)產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5年農業總產值66.15萬元,同比增長5.91%;農業增加值41.61萬元,同比增長6.2%。其中,全區小麥種植面積0.87萬hm2,小麥單產325kg,總產4.26萬t;水稻種植面積0.69萬hm2,良種覆蓋率100%,機插率保持在85%以上,單產650kg以上,比上年增5kg;全區果品面積0.37萬hm2,產量達6萬t,產值4.3億元;蔬菜播種面積約0.55萬hm2(含復種),產量24.87萬t;花木面積1.07萬hm2,實現花木銷售額(含園林綠化工程)200億元;生豬飼養量37.45萬頭,家禽飼養量2091.53萬羽,生豬規模化養殖程度達87%,畜禽產業產值8.9億元;水產養殖面積0.63萬hm2,全年總產量5萬t,漁業產值約10億元。
(2)農業科技水平顯著增強。近年來,武進堅持探索實踐高效設施農業、園區農業、科技農業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現代農業裝備和科技水平。2015年,全區高效農業面積2.53萬hm2、高標準農田面積2.03萬hm2,分別占耕地面積的 78.82%和63.24%;高效設施漁業面積0.25萬hm2,占比達30.24%;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0%。“水稻機插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集成與推廣”、“超高產粳稻武運粳23號、24號的推廣”項目獲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開展新一輪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基礎農技推廣項目,重點在水稻、水產、畜牧、林果4個行業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入戶率達95%;組織園藝、水產、畜牧、農業電子商務等方面產學研對接5次,初步達成合作意向50項,舉辦各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85期,培訓農民3356人。
(3)綠色生態農業逐步推進。武進以生態農業項目為載體,全面推進濕地景觀、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秸稈多種形式使用、大田循環農業等工程建設,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全區濕地總面積2.39萬hm2,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5%。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編制了《武進區濕地保護與恢復總體規劃2014-2020年》。全區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6.3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37%,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6.07%。
(1)產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目前,離“稻麥、果品、蔬菜、花木、畜禽、水產”齊聚綻放的目標有一定距離,蔬菜、畜禽和水產的產值比重較低,有待加快發展。種植業內部大宗農產品多,名特優農產品少,尚不能滿足市場對農產
品多樣化、優質化和精細化的需求。林果、花木等產業不同程度存在重復、低檔生產和無序競爭現象,集中上市、低價賣難等問題日益凸顯。畜禽業大多停留在出售初級產品的階段,加工效益尚未完全體現。
(2)發展現代農業的土地資源嚴重不足。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高效農業需要連片集中的土地,而有的農民存在“不種地就等于失業”的觀念,對土地流轉抱有抵觸情緒,土地流轉的難度很大,尤其是要把千家萬戶的承包地流轉過來集中經營,難度更大。另外一些流轉用地不同程度上存在手續、用途不規范等問題,處理不當將帶來不少經營風險和負面社會影響。
(3)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近年來,武進加大了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但與農業生產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農田灌溉配套設施、農機棚庫、防雹體系、冷藏保鮮等還需大量資金投入,設施農業、防滲渠、節水灌溉所占的比例還很小,冰雹、霜凍、大風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依然很大。
(1)合理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統籌兼顧,系統編制現代農業新規劃,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速產業水平提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實施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農業科技提升、農產品品牌提升、互聯網+農業等十大工程,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新興產業經營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工、銷售、服務等環節,大力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實現現代農業逐步由生產型向生活生態型轉變。在保證糧食增收前提下,重點發展“三園三帶四片區”。3個產業示范區即江蘇省武進現代農業產業園、武南現代農業產業園、中信逸農示范園;3個觀光帶即西部生態農業、東南部休閑農業、兩湖休閑漁業;4個片區即東部果蔬產業片區、南部優質稻米產區、西部花卉苗木產業區、兩湖水產產業區。
(2)創新模式,加速農業科技進步。①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建立政、產、學、研協作平臺,加大農業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引入。以機械化為載體,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對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持續開展農業科技對接活動,通過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高的優良農作物、畜禽、特種水產、花卉苗木,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優勢農產品良種覆蓋率和更新率。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的認證認定步伐,強化農產品質量建設,努力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②強化農業科技應用。以現代種業、配方施肥、農機農藝融合、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物聯網技術為重點,加強重大關鍵農業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和溝渠改造等技術,逐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③創新農產品經營方式。積極推廣物聯網技術,實現標準化生產、智能化作業、精細化管理,真正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鼓勵企業建好農業特色網站,開設名優農產品淘寶網站,完善網上訂單和電子商城的服務支持。利用電子商務,把一些有價值、有效應、有品牌的農業企業帶動起來,實現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直接對接,減少流通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擴大銷售,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培育“電商示范村”,以點帶面幫助廣大農民掌握現代農產品營銷技能,進一步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
(3)持之以恒,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不斷踐行綠色生態農業理念。①圍繞“創建森林城市,建設美好家園”的核心主題,開展森林生態屏障建設、城鄉綠色家園建設、生態景觀廊道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森林質量提升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造設計一批形象大氣、內涵豐富的精品工程、優質景觀,全民共享綠化成果。②按照“禁養區、限養區和適度發展區”分區管理原則,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取締關停和改造提升相結合,加快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全覆蓋。加快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創新,探索建設畜禽糞污綜合處理中心,不斷提高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秸稈收貯利用體系,鼓勵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和工業原料化等多種途徑利用,培育扶持一批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強的秸稈綜合利用企業。③加快推廣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綠色防控、農田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改進種植和養殖技術模式,因地制宜創新綜合利用技術模式,促進農牧結合、用養結合,實現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條生態化、廢物再生資源化。
(4)完善機制,強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①推動土地流轉。加快農村各類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承包土地經營權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尊重農民地位和權益,鼓勵引導農戶承包土地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流轉。加強土地流轉監管,確保流轉土地用于農業生產和經營性質不走樣,保障農民長遠利益不受損。②創新支持方式。建立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繼續實施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等各項政策,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結構、可持續性發展、公益性服務等關鍵環節發揮引導作用。認真落實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商業金融機構增加農業信貸資金投放,引導外資、工商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推動金融資源向現代農業傾斜。③提升抗風險能力。積極拓寬資金輸入農業的渠道是提高農業生產風險水平的重要保障。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探索農業再保險機制,不斷拓展適應本地特色和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提高覆蓋面和保障水平,增強現代高效農業抵御風險能力。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uzhou——Taking Wujin District in Changzhou as an Example
JIANG Qing-song
(Party School of Wujin District Party Committee of Changzhou City,Changzhou,Jiangsu 213164,China)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a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Wujin speeds up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plan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speeds up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vigorously develops the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strengthens the agricultural support protection system,and tries to explore distinct reg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y.
modern agriculture;development construction;Wujin district
F327
A
2095-980X(2016)10-0091-02
2016-09-17
蔣清松,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