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齊
■李學科
■朱明生
■周維
■張宗生
■李晚英
■賀加貝
■劉運飛
■龍施雨
■張輝
■范艷芳
行業動態
■袁齊
瀏陽市是全省油料大縣,油菜種植是瀏陽農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做到不誤農時、省人省工、高產高效的種植好油菜,瀏陽的農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葛家鎮位于瀏陽西區,多為丘陵地帶,大型機械作業相對效率低,選用手扶拖拉機裝開溝器開溝覆土作業,葛家鎮耕地面積 1200 hm2(1.8 萬畝),今年冬種油菜 933.34hm2(1.4 萬畝)。在一季稻收割后(9 月中下旬,不宜遲過 10 月中旬),田塊保持濕潤情況下(水浸田不是適合),可先施底肥(復合肥、硼肥)和人工撒播油菜種子(根據出芽情況可適當補種),再進行開溝覆土作業(溝溝相通,要利于灌溉排澇),根據田塊規則情況留好秧廂(一般不超過兩米,以秧廂能均勻覆土為宜);開溝覆土后(遇高溫或者土壤特別干燥,引水漫灌,自然滲透),可打芽前除草劑或者等油菜出苗后除草。油菜開溝覆土種植技術相比其他種植方式優點在于機具相對油菜淺耕開溝直播機便宜,作業效率相當(日作業面積 15~20 畝);適宜小田塊;開溝器為反轉刀片,對田間秸稈清除要求不高,相當符合瀏陽油菜種植的實際情況,瀏陽農機中心將根據實際情況大力推廣該技術。
■李學科
南縣農機局從 2016 年 7 月份開始,對全縣農機系統強農惠農資金使用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本次專項整治緊繞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及省、市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強農惠農資金兩大方面展開,設舉報投訴電話,接受社會監督。為此,縣農機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成立領導機構,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協調。12 月 3 日,縣農機局召開工作總結會,會議上要求農機購置補貼辦、科教管理股、計財股、紀檢監察室等業務職能部門開會自查,匯總數據,形成自查報告。對省、市級財政強農惠農資金使用做到不貪大求全,符合一家申報一家,審批一家補貼一家,主動向社會公示,自覺接受紀檢群眾監督。此次持續半年的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全縣未發現一例購機補貼上訪、投訴案件。
■朱明生
衡陽市農機局充分利用冬閑時節,采取多種措施,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做好冬季農機具維修保養工作。一是做好安排部署。進入冬季以來,衡陽市農機局根據冬季農機生產的特點,提早安排部署全市農機具檢修保養工作,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職責,切實把農機具維修保養工作做好、做實。二是擴大輿論宣傳。通過網絡平臺、電視媒體、宣傳彩頁、宣傳標語口號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指導幫助農機手進行檢修和保養,從而提高廣大農機手對機具的檢修和保養意識。三是加強技術培訓。為進一步加大對農機維修和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充分利用冬閑時間,舉辦農機維修技術培訓班和知識講座,講授農機具日常維護保養和操作知識,提高農機手的維修保養能力。目前,舉辦冬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培訓班 3 期,培訓 500 多人次。四是提升服務水平。抽調業務骨干分組分批指導幫助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檢修、調試、保養農機具,提高農機具的技術狀態,為明年春季農機生產作業打好基礎。五是強化監督檢查。積極開展農機維修網點大檢查,加強對農機維修網點、農機零配件質量監督管理,規范維修網點建設,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切實保障農機檢修質量。
■周維
11 月 30 日,韶山市農機化培訓學校 2016 年第二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全市各鄉鎮的 50 余名農民朋友參加了此次培訓。此次培訓以培育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為授課重點,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要意義、農產品的推銷、農業生產經營成本管控、農業機械的操作技巧與維修保養等多方面展開授課。近年來,國家提倡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不但能解決“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更能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張宗生
12 月 12 日,國家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李偉國一行攜雷沃重工、中國農機安全報社、中國農機 360 網、來到龍山縣茨巖塘鎮包谷村開展結對農機扶貧調研工作,省農機局局長王羅方、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孫法軍、州人民政府副州長何益群、州農機局局長孫仲泉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彭紹興、縣農機局局長梁梅枚等陪同調研。龍山縣茨巖塘鎮包谷村是農業部農機化司定點扶貧村。本次調研旨在以建設龍山縣茨巖塘鎮和苗兒灘鎮農業種植全程機械化示范樣板為抓手,找準破出除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瓶頸的好法子,找出推動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新路子。本次調研活動還舉行了結對幫扶捐贈儀式;和村支兩委、老黨員開展共建工聯活動;參觀了革命遺址;觀摩了雷沃重工、湖南農友、吉程科技等農機企業為包谷村農機合作社捐贈的農業機械現場作業。據悉,雷沃重工共為包谷村農機合作社捐贈價值 53 萬元的大中型農業機械,大米、食用油和小學生學習用品價值約 2 萬余元;中南公司捐贈 1 臺多功能農田作業機價值 2.5 萬元。
■李晚英
2016 年漣源市大膽創新,用活用好惠民政策,做活土地這篇文章,打造了伏口鎮和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茶葉機械化示范生產基地。該項目以漣源市伏口鎮吳家橋村為基地,流轉周邊土地 66.67hm2(1000畝),以生產、展示為主要功能,以旅游觀光為次要功能的高效生態觀光茶葉園。公司配備開溝機、化肥深施機、拖拉機、噴灌設備、植保設備等一系列生產、加工機械設備,為實現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地在開墾開荒、開溝種植、田園管理、中耕除草、植保施肥、病蟲害防治、茶園灌溉、茶林修剪等方面已全部實現機械化。該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生態效益,綠化了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創造了社會價值,為當地勞動者提供了諸多就業崗位;提高了經濟效益,閑置的荒山得到利用,輻射周圍村組。到目前為止,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已經完成配套設施建設,整梯田 6.67hm2(100畝),栽植白茶 6.67hm2(100 畝)。
■賀加貝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常德市安委會下發的《常德市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工作實施方案》部署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加強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全市“平安農機示范鄉(鎮)”驗收考核,市安監局和市農機化局組成聯合檢查小組,深入全市所有區縣市農機化局及 9 個示范鄉鎮、12 個示范村、12 個平安農機示范社的農機安全生產及平安農機創建工作進行考核和驗收。從 12 月 6~13 日為期 6 天的督導中,檢查組一方面對各縣鄉鎮、合作社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查鄉鎮黨委、政府、村委會是否重視;另一方面檢查在鄉村及交通隱患路段是否有固定宣傳標語和警示牌。對照湖南省平安農機示范創建標準逐條審核,嚴格把關。在對農機安全生產的考核上,檢查組認真參照 2016 年農機安全生產考核指標及考核標準,在組織領導,制度機制,落實鄉(鎮)村農機安全專干與經費,監理機構人員、裝備保障,農機事故預防、處理及開展互助保險工作和宣傳培訓,牌證管理方方面面,進行審核打分,確??己斯焦_公正。
■劉運飛
2016 年 12 月 5~6 日,邵陽市農業委員會主任蔣紹情帶領督查調研組對隆回縣、武岡市、新寧縣的油菜生產機械化工作進行督查調研。在隆回三閣司鎮、武岡鄧元泰鎮、新寧崀山鎮,調研組與種植油菜合作組織負責人面對面交談,詳細了解機播油菜效率,分析機播油菜產量和優勢。邵陽市2016年在油菜生產方面,已投入 50 馬力以上拖拉機達200 余臺、播種機 100 余臺、油菜籽收獲機 80 余臺,機播面積超過 20000hm2(30 萬畝),油菜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已達到 27.6%。當前,邵陽市農業部門和油菜種植戶正全力落實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要點,保持機播油菜的高密度,做到不選苗,著力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曬田。同時,扎實開展機播油菜與點播油菜(人工移栽)的對比試驗。
■龍施雨
2016 年 12 月 9 日,鳳凰縣農機系統土地深松整地技術培訓會在落潮井鎮唐家橋村舉行。會議分為土地深松整地技術培訓班授課及土地深松整地演示會兩個部分。農機深松作業是通過拖拉機牽引深松機或帶有深松部件的聯合整地機具,進行行間或全方位深層土壤耕作的機械化整地技術。應用這項技術可在不翻土、不打亂原有土層結構的情況下,打破堅硬的犁底層,加厚松土層,改善土壤耕層結構,從而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防澇能力,能有效增強糧食基礎生產能力,能有效增強糧食基礎生產能力,促進農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目前,全縣土地深松整地面積已完成達標 413.33hm2(6200 余畝),今年預計完成土地深松整地 1333.33hm2(2 萬畝),進度位列全州第一主要得益于:一是縣財政每畝拿出 17 元配套國家補助的每畝 53元,用于推動深松整地項目;二是結合群眾需求,采取深松結合旋耕的模式開展項目廣受群眾歡迎;三是各級政府大力推動,任務分到鄉鎮。四是冬耕冬種獎相關勵辦法給力,激發了各界積極參與土地深松整地項目工作的積極性。
■張輝
12 月 10 日,在吉首市河溪鎮的滿山紅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有的市民將事先已預定好的大米正在裝袋上車、有的準備下訂單,還有的正在咨詢相關情況等。這是吉首市農機局圍繞“精準扶貧”,發展生產,結合職能職責,進行“辦點示范”的一個縮影。農業、工業、服務業是傳統的三大產業,而農業自身的循環體系內也存在一個“三大產業”——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消費與服務;農業的“三產融合”,正是將傳統的三大產業理念注入到農業這個“狹義”的產業內循環之中,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納入全產業鏈的“工業化”、“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流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價值鏈和效益鏈,通過產業間的相互補益和全面開發而放大系統性效益能量,從而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據了解,年初以來,市農機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有關精神,以“滿山紅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力爭做好三產融合,以水稻為主,從稻田的耕整、育秧、插秧、管理、收割、烘干,到稻谷的加工上市,實行全程農業機械化生產“辦點示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效益初步顯現。
■范艷芳
近年來,宜章縣農機局以開展優質便民服務為抓手,不斷縮短服務半徑,擴大服務覆蓋面,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一是嚴格行政許可審批權限。以方便農民群眾,提高服務效能為目標,嚴格執行中央、省、市清理行政審批項目有關會議及文件精神,實行“限時辦結制”,廣大農機手只需到農機監理服務大廳就可辦理相關業務,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審批時間,積極推行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等特色服務。重要農時農機監理辦事大廳采取“5+2”,“白+黑”等有效方針,實施“一條龍”服務,大大方便了廣大農機手,有力提高了農機行政審批效率。二是開展“三送”下鄉活動。打好一張“宣講下鄉”牌,組織農機校教師、技術人員深入鎮村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家中,廣泛宣傳農機惠農政策,激發農民參與農機化、發展農機化的熱情;打好一張“送教下鄉”牌,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導新型農機具的駕駛操作、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實用技術,提高農機手規范駕駛、安全作業的能力。打好一張“送檢下鄉”牌,在農機年檢工作中,開通流動監理車,監理人員巡回各鄉鎮開展年檢電話預約服務,機手只需一個電話,就可享受到上門年檢服務。三是狠抓重要農時服務群眾。在“三夏”、“三秋”等重要農時季節,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農機執法人員全部分赴農機生產一線,并聯合農機維修網點技術人員、農機經銷企業“三包”售后服務人員成立服務小分隊,為農民、農機手提供技術指導、機械調度、作業安排、機具搶修、作業質量監管、油料供應協調、機械轉移、安全監管等全過程服務,真正做到想農民之所想,解農民之所需。四是深入農機合作社指導服務。對農機合作社定期走訪、座談、調研,及時了解作業經營情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把握發展方向,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做好信息、咨詢和技術指導服務,積極為合作社規范健康發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