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仁輝
(貴州省甕安縣甕水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甕安550400)
?
甕安縣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的實踐與思考
潘仁輝
(貴州省甕安縣甕水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甕安550400)
聯系電話:0854-2621686。
近年來,甕安縣立足資源優勢,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第1民生工程,優先種植效益高的作物,加快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甕安縣遵循山地經濟規律,通過合理布局主導產業、加快農業園區建設等舉措,大力發展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上突出一個“快”字;在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要素集聚上,突出一個“活”字,初步形成了具有貴州特色、甕安特點的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新模式。
1.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
(1)在點上推進4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和3個州級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創建工作,提升農業園區的質量和效益。(2)在線上全力推進縣內公路沿線生態觀光和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3)充分利用亞熱帶高山冷涼型地區、山地立體濕潤氣候優勢發展反季節蔬菜生產。(4)在面上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糧經比例由2011年的63∶37調整為2013年的52∶48、2014年的40∶60、2015年的34∶66,力爭2016年達到20∶80。
1.2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顯現
(1)形成了茶葉、蔬菜、精品水果、中藥材等主導產業。2014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2.33萬hm2、產量72萬t、產值16.5億元,茶園面積1.12萬hm2、產量3804t、產值12.35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4000hm2、產值2.4億元。(2)注重產業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有效改善了石漠化山區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3)加大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產品研發與品牌建設。初步形成以貴山春芽、貴州味道為代表的茶葉品牌,培育了以冬秀孃泡酸辣、猴場左氏皮蛋、柴姨媽黃粑等為代表的涉農企業品牌,打造了以猴場蘋果桃、猴場西瓜、中坪金秋梨等為代表的精品水果品牌。(4)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快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的建設,實現農產品定時定點檢測。甕安縣目前獲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773.33hm2、無公害產品4個;獲有機食品認證3個、種植面積150hm2;養殖面積12.1hm2,認證產量110t。
1.3加快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示范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穩步推進省、州級園區建設。2015年上半年全縣4個省級農業園區投入資金88305萬元,3個州級園區投入資金35289萬元,引進大型項目5個,入駐企業89家,實現產值154321萬元。(2)充分結合各鄉鎮(辦事處)實際,在各級農業園區給予財政和稅收方面的優惠,鼓勵涉農企業入駐。(3)在做好省、州級農業園區建設的同時,2015年5月開始全縣在各鄉鎮(街道)建立鄉鎮農業產業示范亮點,同時組織全縣各鄉鎮領導參觀考評。
1.4不斷深化改革,推動發展要素進一步集聚
(1)不斷深化改革,著力推進全省重點工業園區(銀盞工業園區)建設,積極開展土地流轉。(2)創新涉農資金使用方法,整合涉農項目,每年在農業示范園區鄉鎮進行1次農業園區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場相互觀摩會,并對完成較好的鄉鎮進行獎勵,激勵各鄉鎮增比進位。(3)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4年全縣派出35個科技特派員(其中具有法人資格的特派員16名)進駐部分龍頭企業進行科技指導和聯系幫扶。(4)著力破解基礎設施和科技瓶頸問題。2014年全縣新編農田水利、道路等項目527個,總投資3566億元;開展各類試驗課題3項,獲省級以上獎勵1項。
甕安縣現代山地高效農業面臨著傳統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的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要求又非常突出等問題,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的特點不明顯,帶動能力不強,傳統種養業依然占主導,在市場中缺乏獨特性,缺乏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力,深化改革舉措不多。農業龍頭企業整體實力不強,大多數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營組織與農戶、會員之間仍然是一種松散的、簡單的買賣或合同方式?;A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大,農業企業貸款審核程序多。開放創新的平臺和舉措不多,對外交流的平臺不夠,農產品加工層次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科技與產業還未充分結合。在全國、全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甕安縣應加快發展旅游服務業,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農業體制改革,全面加快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
2.1進一步深化認識,理清發展思路
(1)轉變觀念、走出新路。處理好改革和發展的關系,嚴格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定不移地推進山地農業發展,努力在提高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不同海拔、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生態環境出發,分層、分帶建設城郊、低海拔山區、中海拔山區、高海拔山區等各具特色的農業區。將農產品和旅游產業、地方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發揮距貴陽較近、毗鄰成渝的區位優勢,促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3)注重中長期規劃,明確主攻方向。短期內在反季節蔬菜等短、平、快的項目上要快速求突破,努力構建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充分利用好亞熱帶濕潤氣候的優勢,做好中長期產業布局,加快茶、藍莓、精品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
2.2提高產品質量,全力打造甕安產品形象品牌
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發展,嚴把生產關、流通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優惠的價格、一流的品質、優質的服務、穩定的貨源走進千家萬戶。創新產品研發與市場營銷,在同類產品中打造出更多的特點、亮點,開發“美麗鄉村、四在農家”、“農旅休閑觀光一體”等特色項目,搶抓精品類、觀賞類山地農業發展的新市場。支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推進以設施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安全生產控制技術為重點的新興產業技術研發,不斷延長產業鏈,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著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為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2.3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積極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全縣農業農村改革,抓好全縣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用活、用好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措施,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平臺建設,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一步擴大重點扶持對象覆蓋面。大力引進、培育涉農企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產業化體系。加大與發達地區以及兄弟市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合作。
2.4努力提高創新驅動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做好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探索在鄉鎮(街道)成立涉農項目建設投資公司,在降低項目建設成本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實施效果;增強縣級統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6項行動計劃、同步小康工作要求,加大財政投入和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打造亮點;加強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將甕安縣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納入全省大數據建設中來,不斷創新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推介手段,建立有機農產品的“網絡身份證”,增強公眾對有機產品的信任。加大山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融資平臺建設,積極推行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多年生土地附作物抵押貸款、農村房屋抵押貸款等方式,吸收金融資金、社會資金投入山地農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建立農業投融資平臺,創新農業補助方式,提高補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