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珍 李國軍
(江蘇省寶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寶應225800)
?
春提早青紅椒栽培技術規程
王瑞珍李國軍
(江蘇省寶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寶應225800)
近年來,寶應縣設施蔬菜發展迅速,大棚青紅椒種植面積達666.7hm2以上,在促進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縣種植的春提早、秋延后辣椒栽培技術相對簡單,早春提早和秋季延后上市期短,且連作障礙嚴重,產量、效益相對較低。為了提高整體種植效益,近2年我們在山陽鎮春光村、黃塍鎮新豐村、柳堡鎮建設村開展了春提早青紅椒栽培技術研究,使青椒提早到4月上市、紅椒在5月初上市,提高了種植效益。現將春提早青紅椒栽培技術規程介紹如下。
產地要求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強,土壤pH值為7.0~7.5。選擇抗病抗逆性強、長勢好、高產優質的辣椒品種,如中椒5號、蘇椒五號、博士王等。
2.1種子處理
選擇籽粒飽滿的1~2級良種,剔除雜質,純度98%、凈度99%以上,發芽率為95%、發芽勢在90%以上。種子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min或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也可用55℃溫水溫湯浸泡15min。種子消毒后繼續浸種4~8h,隨后用溫水淘洗2~3遍,瀝干水后用濕毛巾、紗布、干凈麻袋片包好,放在25~30℃環境條件下催芽。催芽期間可進行變溫處理,前2d保持25~32℃、后2d保持20~28℃,4~5d后,發芽率達60%~70%時結束催芽。
2.2苗床準備
搭建南北向鋼架大棚,高2.2~2.3m、跨度6~8m,棚間距1~1.2m,然后扣棚膜。選擇距離棚邊1m、棚頭2m處作苗床。
2.3播種
10月初選晴好天氣播種,苗齡70d左右,12月初定植。選用質量合格的基質,播種前將基質與水拌合均勻,達到手握成團、落地即散要求,做成20cm厚育苗床。然后將已催芽種子均勻撒播在床畦內,覆蓋基質厚1~1.5cm,加蓋保溫被,防止水分流失。
2.4苗期管理
播種后苗床溫度白天控制在25~28℃、夜間18~ 20℃,6~8d即可齊苗,齊苗后揭開保溫被;出苗50%~70%時適當降溫,白天保持20~25℃、夜間15~ 17℃,以利幼苗扎根;幼苗顯露真葉后可適當提高床溫,白天保持25℃左右、夜間15~20℃,促進幼苗生長。播種后20~30d,幼苗長有2~3片真葉時即可分苗。分苗后提高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18~ 20℃,緩苗后正常管理,定植前5~7d進行蹲苗。
2.5壯苗標準
苗齡70~80d,株高20cm左右,莖稈粗壯,莖粗4mm,節間短,真葉10~12片,葉片較大而厚,葉色深綠,根系完整,門椒現花蕾,無病害、無蟲傷。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復合肥40~50kg、氯化鉀10kg、尿素10kg。秋季耕翻土壤20~25cm,然后澆秋水蓋棚保墑,12月底定植前精細整地,耙平后筑畦。從棚中間向兩邊分別筑畦,然后覆蓋1.5mm厚地膜,搭建小拱棚保溫。
選晴好天氣移栽,株行距均為35cm,每667m2栽4500~5000株。移栽后氣溫較低,需搭建小拱棚,覆蓋棚膜,加蓋保溫被,促進提溫緩苗。
5.1水肥管理
定植后前期氣溫較低,根系吸收能力較弱,應采取大促小控措施,即淺澆水、早追肥、勤中耕、輕蹲苗。緩苗后10d左右,選晴好天氣每667m2施沖施肥5~10kg,同時可加入微量元素金利進行灌根,提高地溫,增強土壤緩沖性,促進根系生長;定植后40d左右,辣椒進入花蕾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每667m2追施沖施肥7.5~10kg,同時噴施微量營養元素,提高授粉率,促進保花保果;當門椒長至蠶豆大小時,667m2追施尿素12kg或磷酸二銨15kg;盛果期需水、需肥量大,應結合澆水667m2追施尿素15kg或腐熟糞肥800kg;以后每隔10~15d清水、肥水交替噴施,加強管理,促進結果,增加后期產量。寒冷天氣,大棚可在晴天中午短時間通風,盡量降低棚內空氣濕度。進入結果期后,氣溫逐漸回升,需水量加大,應選擇晴好天氣加大肥水供應。
5.2植株調整
植株正常坐果后適時摘除門椒,促進上層坐果。商品椒形成后,及時打掉多余側枝、嫩枝、小花蕾及幼果,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果實膨大。一般每株保留15~18個商品椒為宜。
青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炭疽病、疫病和日灼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紅蜘蛛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整個生育期同種農藥不能連續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收獲前10~ 15d禁止用藥。
6.1病害
6.1.1病毒病
高溫干旱有利于病毒繁殖,并由蚜蟲遷飛傳毒。辣椒病毒病主要癥狀有花葉、黃化、畸形和壞死4種類型。應加強田間管理,徹底消滅蚜蟲,以防蚜蟲傳播病毒。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并帶出田外銷毀,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液或1.8%愛多收水劑6000倍液預防,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也可選用20%病毒靈懸浮劑400~600倍液、5%菌毒清水劑200~3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600~900倍液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交替使用不同藥劑。
6.1.2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為真菌性病害,溫暖多雨條件下易發生和發展。可選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輪流使用不同藥劑。
6.1.3疫病
辣椒疫病是1種真菌性土傳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高溫高濕、多雨季節特別是暴雨后容易發病,重茬田塊、田間積水、大水漫灌等都會加重病害發生。該病可危害辣椒莖、葉、果實,主要癥狀是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莖部發病時,發病部位常易折斷,病斑干燥后變成淡褐色。可采用輪作換茬、綜合治理連作障礙、深溝高畦栽培、增施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結構和配方施肥等農業防治措施。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銷毀,發病初期可選用64%殺毒礬500倍液、50%乙磷鋁300~400倍液、72%疫菌凈600倍液噴霧防治。
6.1.4日灼病
青椒日灼病是1種生理性病害,生長后期易發,可采取合理密植、防止早期植株倒伏、促進枝葉繁茂等農業措施防治。
6.2病害
(1)紅蜘蛛:可用1.8%齊螨素6000~8000倍液或20%掃螨凈3000倍液噴霧防治。(2)蚜蟲:可采用黃板誘殺或釋放食蚜蠅、蚜繭蜂等天敵昆蟲防治,也可用10%吡蟲啉2000~4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5000倍液防治。
作青椒上市,應及時采收,分級包裝,選擇周圍環境好、遠離污染源的場所存放保管;作紅椒上市,需在充分長足的青椒上用乙烯利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