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燕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院 血液凈化中心, 江蘇 揚州, 225002)
?
動靜脈內瘺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吉紅燕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院 血液凈化中心, 江蘇 揚州, 225002)
關鍵詞:血液透析; 動靜脈內瘺; 感染; 護理
動靜脈內瘺是利用自體動靜脈血管吻合形成的內瘺,具有使用方便、使用壽命長、血流量充足、對患者生活影響小等優點,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選血透管路。動靜脈內瘺感染是動靜脈內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2], 本研究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發生動靜脈內瘺感染患者進行原因分析,并針對相關原因實施護理對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本院血液凈化中心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的血透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齡32~82歲,平均57歲,內瘺使用年限>15年者3例、>10~15年者11例、5~10年者34例、<5年者24例,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37例、糖尿病腎病10例、高血壓腎損害17例、多囊腎3例、痛風腎損害3例、其他2例。本組患者使用金寶AK-95S、費森尤斯4008B、貝朗Dialog透析機器,透析治療模式為3次/周,4 h/次,血流量200~300 mL/min。
1.2方法
對72例行動靜脈內瘺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線性回顧性分析,逐例查閱患者的臨床資料,收集檢查及檢驗結果,確定動靜脈內瘺感染病例,分析相關原因,實施相應護理對策。動靜脈內瘺感染的臨床表現為: 瘺管局部出現紅、腫、熱、痛,有時伴有內瘺閉塞,全身癥狀可見寒戰、發熱,重者可引起敗血癥、血栓性靜脈炎。
2結果
本組72例動靜脈內瘺患者中,發生8例內瘺感染(占11.1%),其中男6例,女2例,年齡36~79歲,平均59.1歲,內瘺使用時間6~56個月,平均27.1個月,原發病為3例高血壓腎損害、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例糖尿病腎病、1例多囊腎。8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內瘺血管破裂大出血,按壓內瘺閉塞后重新行動靜脈內瘺手術,其中1例發生敗血癥,其余6例經積極治療祛除感染內瘺能正常使用。內瘺感染原因為: 3例內瘺側皮膚不清潔,2例皮膚對膠布、碘伏過敏,2例反復在同一部位穿刺,1例血管條件差。
3護理對策
3.1內瘺穿刺方法不當的對策
每次血液透析前采取望、觸、聽的方法評估內瘺情況,觀察內瘺處皮膚有無皮疹、紅腫和硬結,內瘺震顫、血管雜音、皮溫有無異常[3],內瘺有無感染、狹窄等,切勿盲目進針,對穿刺困難者,可于血管上方短時輕扎止血帶,或先行熱敷,使靜脈充盈后再穿刺。采用科學的護士排班制度,設立包干責任制護士結合固定部分高級責任護士模式,有計劃、科學地使用動靜脈內瘺,按照紐扣式、繩梯式方法穿刺,避免采用局域式穿刺方法[4], 使穿刺點均勻散布在血管上,避免產生血管狹窄;在不影響血流量的情況下,動脈穿刺針應指向近心端,拔針時先確保穿刺針斜面向上,避免斜面側位而劃傷血管及皮膚[5]; 不斷改變穿刺點,2次穿刺之間距離應大于0.5 cm, 護士對同一患者穿刺不能超過3次;禁止在血腫、感染或破損皮膚處進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血管損傷和感染。
3.2局部或全身感染未得到控制的對策
血液透析穿刺時,避開感染部位,穿刺后針眼處用消毒棉球代替創口貼粘貼,直至內瘺針眼處感染全部消失。感染較重、創面較大者,停止使用該內瘺,改用臨時性血管通路[6]。絕大多數抗生素對自體內瘺相關感染有效。局部感染處用碘伏每日2次消毒并遵醫囑給予抗菌素治療,輕者表面可涂百多邦軟膏,重者可用油紗碘伏紗布覆蓋并定期換藥。護士戴無菌手套將無菌紗布剪成與感染部位大小相同,置入碘伏中充分浸透,然后將干濕適宜的碘伏紗布敷蓋在感染部位,并敷蓋3~4層無菌紗布,使用無菌紗布包裹,每24 h換藥1次,7~15 d感染部位得到有效控制。若內瘺感染血管破潰致大出血,應加壓包扎,抬高手臂,嚴密觀察患者肢體末端血液循環情況,注意內瘺是否通暢,確保患者生命安全。本組有2例患者內瘺感染大出血壓迫致內瘺閉塞,待患者病情平穩后行動靜脈內瘺手術。
3.3穿刺局部皮膚過敏和瘙癢未及時處理的對策
對固定穿刺針的膠布過敏的患者改用抗過敏紙膠布;對碘消毒劑過敏患者,改用其他不含碘的消毒劑;對穿刺針的塑料柄過敏患者,用膠布將其包裹;對透析結束后保護針口的止血貼過敏的患者,改用無菌紗布或輸液貼,因輸液貼的材料以醫用透氣無紡布與防粘離型紙為基材,可使粘貼部位保持無菌,皮膚不易產生瘙癢及過敏癥狀。對于皮膚干燥導致瘙癢的患者,可外涂潤膚露,避免過度抓撓導致皮膚破損、感染;對毒素、周圍神經病變等引起皮膚瘙癢的患者,可降低透析液溫度,適當采用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中藥熏洗等方法行對癥治療。
3.4血透室感染控制制度執行不嚴的對策
工作人員進入透析區域前要換工作鞋,穿工作服,洗手,戴帽子、口罩,患者進入透析室前要換鞋、洗手、更衣。治療期間保持透析治療區安靜整齊,避免非工作人員走動。兩班之間要清場,予床單位更換、地面擦拭、物品表面清潔消毒后,開窗通風30 min以上。動靜脈內瘺穿刺時必須嚴格消毒,使用含碘消毒劑,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大于10 cm, 消毒2遍。操作過程中避免跨越無菌區,做到消毒1個部位,穿刺1個部位,及時更換可疑、污染的穿刺針。血液透析穿刺前,工作人員局部使用無菌治療巾,對不同患者進行操作時必須更換手套并洗手,透析結束后,嚴格消毒穿刺點并貼上無菌止血貼,24 h后揭下,止血貼潮濕或有血跡則隨即更換。
3.5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的對策
教育患者合理飲食,避免因營養不良、貧血導致機體防御功能低下,密切觀察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激素時的藥物不良反應,增強患者對血管通路的保護意識,發生感染預兆時進行預防性治療,可將健康宣教知識以手機短信或微信方式發給患者及其家屬,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遵醫行為。教育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次透析前確保內瘺手臂皮膚清潔[7],穿清潔內衣,保持內瘺肢體皮膚的清潔,透析后穿刺部位當天避免沾濕,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不隨便搔抓皮膚、摳結痂,以免造成出血和感染, 24 h后擦喜療妥軟膏軟化血管[8]。
4小結
動靜脈內瘺是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但此類患者由于機體抵抗力差、營養不良、貧血、皮膚瘙癢抓撓以及穿刺本身的原因,極易造成穿刺部位皮膚潰爛、感染,嚴重影響了穿刺的成功率及透析效果。正確維護和使用動靜脈內瘺,對減少并發癥、提高長期開放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9]。要維持內瘺的正常功能,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提高穿刺技能,積極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內瘺的自我護理和自我保護相關知識,防止感染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延長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壽命,提高透析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柳娟娟. 護理干預對降低動靜脈內瘺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22): 2500-2502.
[2]陳麗.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阻塞原因及護理干預對策[J]. 中國血液凈化, 2013, 12(10): 576-578.
[3]梅曉蓉, 鄭茜茜, 陳怡, 等.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并發癥的護理[J]. 護理學報, 2013, 20(3A): 30-31.
[4]向晶, 馬志芳. 血液透析專科護理操作指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2-23.
[5]向晶, 馬志芳, 肖光輝.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護理操作指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32-33.
[6]戴寧軍, 黃云輝, 鄧素紅, 等. 動靜脈內瘺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18): 1708-1710.
[7]董小慧. 優質護理服務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3): 138-139.
[8]丁青.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功能不良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3, 30(6): 54-55.
[9]張英, 韓詠梅, 李小萌, 等. 持續質量改進對維持性血透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8): 1721-1723.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139-02
DOI:10.7619/jcmp.201608045
收稿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