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青少年
艾滋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日的一份報告指出,艾滋病是非洲10至19歲青少年死亡的頭號病因,也是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的人中,青少年是唯一一個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的群體。大多數青少年通過母體感染艾滋病,因為極少數感染艾滋病的孕婦會使用抗艾藥物,而這會導致胎兒被感染”。
報告稱,很多不幸患上艾滋病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就這樣活到青少年時期。然而,在15至19歲的青少年中,幾乎每小時就有26起新增病例。全球約200萬青少年艾滋感染者中有一半生活在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印度、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qū)是世界上艾滋病發(fā)病率最高的地方,這里的感染者多為年輕女性,其占15至19歲感染艾滋病群體的70%。這些年輕的艾滋病毒攜帶者亟需有效的治療、照顧和支持。”
自2000年以來,已有130萬青少年艾滋病患者得到了治療。截至2014年,有3/5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孕婦接受了抗病毒治療,以防將病毒傳染給胎兒。這意味著自2000年以來,4歲以下的兒童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減少了60%。這些為減少母嬰艾滋病傳播所作的努力,將有助于改善下一代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情況。
(摘自環(huán)球網)
世衛(wèi)組織和聯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
為加強青少年衛(wèi)生保健推出新標準
2015年10月6日, 世衛(wèi)組織和聯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制定了新的《全球青少年優(yōu)質衛(wèi)生保健服務標準》,目的是幫助各國提高青少年衛(wèi)生保健質量。
青少年具有獨特性
青少年形成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身心迅速發(fā)展,但通常依賴于他們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世衛(wèi)組織的《全球青少年優(yōu)質衛(wèi)生保健服務標準》建議使服務更加“有益于青少年”,為他們提供免費或低收費咨詢以及醫(yī)學上準確并與其年齡相稱的健康信息。這些標準還強調要使青少年能夠在無需預約或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獲得服務,而且要讓他們相信任何咨詢都是保密的并要保證他們不會受到歧視。
“如果我們想保持青少年健康,就必須尊重他們,”世衛(wèi)組織孕產婦、兒童和青少年衛(wèi)生司司長Anthony Costello博士說,“青少年特別容易受到某些健康問題的影響。青少年的三大死亡原因是道路交通傷害、艾滋病相關疾病和自殺。”
“艾滋病是非洲青少年的首要死亡原因,并且是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艾滋病署權利、性別、預防和社區(qū)動員部負責人說,“所有青少年,包括重點人群,都有權獲得信息和服務,使他們能夠保護自己,不受艾滋病毒感染。”
青少年時期不僅是人們一生中特別容易遭受某些健康問題的時期,而且也是一些關鍵行為的形成時期,這些行為可能影響到未來的健康。
“許多影響我們余生的行為,無論健康與否,都始于青少年時期,”Costello博士補充說,“如果衛(wèi)生部門不能有效地幫助人們在青少年時期養(yǎng)成健康習慣,就不能站在那里告訴人們,他們的疾病源自他們使用煙草和酒精的方式,以及他們對飲食和運動的態(tài)度。”
培訓衛(wèi)生工作者極其重要
據世衛(wèi)組織青少年健康專家Valentina Baltag 博士說:“有些國家五分之一的公民是青少年。然而從醫(yī)學院校和護士學校畢業(yè)的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青少年在獲取衛(wèi)生保健方面的具體需要。這令人不可接受。”
《全球青少年優(yōu)質衛(wèi)生保健服務標準》呼吁提供包括信息、咨詢、診斷、治療和關愛等各種服務在內的一攬子措施,超越以性和生殖衛(wèi)生為主的傳統(tǒng)服務。應當讓青少年切實參與對衛(wèi)生服務的計劃和監(jiān)測并提供相關反饋,還應讓他們參與涉及其自身保健問題的決定。目前已有超過2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通過了促進改善青少年衛(wèi)生服務的國家標準。
世衛(wèi)組織和艾滋病署制定的全球標準以這些國家的研究和來自全球衛(wèi)生服務提供者及1 000多名青少年的反饋為依據。全球標準附有一份實施和評價指南,概述各國為加強青少年衛(wèi)生保健可采取的具體步驟。
(摘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網站)
中國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加速上升
加強防治教育迫在眉睫
中央民族大學大二學生小崔曾經參加過學校校醫(yī)院舉辦的一場防治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講座。小崔告訴記者,通過專業(yè)人士圖文并茂的講座,讓她對艾滋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講座介紹了一下艾滋病的知識,包括艾滋病的傳播方式,如何避免等等。校醫(yī)院舉了很多跟生活有關的例子,大家了解了這些知識之后應該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事實上,和中央民族大學一樣,目前中國很多高校都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關于防治艾滋病的培訓和講座,一些高校還校園內設置了避孕工具免費發(fā)放點,希望能夠以此來提高青年學生防控艾滋病的意識。不過,部分學校仍存在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等問題。
近年來,中國青年學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中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在12月13日舉行的第二次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上介紹說,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報告存活的15~24歲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為9 152例,雖然占全國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總數的比例比較低,僅有1.6%,但每年報告的病例數呈現了快速上升的趨勢。“從2008年的482例,增加到2014年的2 552例。另外今年1~10月份為2 662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8%。學生病例中,以男性同性性傳播和大中專院校學生為主,2015年新報告的學生病例中,男性同性性傳播,所占比例達81.6%。”
青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如果不掌握科學的知識,不具備防護艾滋病的意識和能力,一旦感染了艾滋病,就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王國強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抓緊制定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將進一步加大青少年艾滋病的防控力度:“將建立完善的疫情通報制度,發(fā)揮疾控機構和學校的作用,探索適合學生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模式;完善防治服務,調整優(yōu)化艾滋病自愿檢測門診布局,提高服務可行性,對發(fā)現和感染艾滋病的學生及時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加強隨訪管理;繼續(xù)支持社會組織開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通過同伴教育、健康咨詢等形式,傳播預防艾滋病知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此外,學校作為青年學生艾滋病防控教育的主陣地,未來也將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巡視員廖文科強調,要進一步擴大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試點,增強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及性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通過督導評估檢查,客觀評價和推動各地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的開展;要加大專家的專業(yè)指導作用,增強預防艾滋病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要編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預防艾滋病教育和性教育的在線課程教學指導材料,為基層學校開展教育提供技術支持;要繼續(xù)并擴大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試點工作,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
有關人士還表示,要重視家庭在子女教育,特別是防治艾滋病教育方面的作用。呼吁家庭要和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
(摘自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