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祥(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醫院 東莞 523400)
?
觀察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對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
徐春祥(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醫院東莞523400)
摘要:目的:觀察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對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接受甲氰咪胍片進行治療,實驗組接受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進行治療,在療程結束后的1~3d內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疼痛消失率和不良反應。結果: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疼痛消失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結論: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依安欣消化性潰瘍效果
消化性潰瘍指的是發生在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慢性潰瘍,形成潰瘍的基本因素是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因此名為消化性潰瘍[1]。該病的病因與遺傳、胃腸肽的作用等因素有關,臨床癥狀為上腹疼痛,反復發作,且病程長,潰瘍的反復發作對患者的身體危害大,我院研究了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和甲氰咪胍片對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基線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胃鏡檢查后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1例,胃潰瘍35例,復合潰瘍54例。研究對象剔除患有嚴重肝、腎等疾病的患者。
根據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
對照組60例,年齡18~59歲,平均年齡(36.47±9.61)歲。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病程2~8年,平均病程(5.12±1.24)年。
實驗組60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38.93±8.73)歲。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病程2~7年,平均病程(5.08±1.36)年。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住院治療,對出血的患者在出血停止后進行藥物治療。①對照組接受甲氰咪胍片治療,4次/d,20mg/次,4周為一個療程。②實驗組接受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進行治療,3次/d,30mg/次。
1.3療效判定標準:在療程結束后的1~3d內用胃鏡進行檢查。①顯效:潰瘍消失或只留下瘢痕。②有效:潰瘍的面積有明顯縮小。③無效:潰瘍的面積沒有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對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情況,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達到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例數(%)]
2.2實驗組疼痛消失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疼痛緩解[例數(%)]
2.3兩組患者均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實驗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頭暈2例(3.33%),便秘1例(1.67%),其他不良反應1例(1.67%)。
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頭暈1例(1.67%),便秘2例(3.33%),惡心2例(3.33%),其他不良反應2例(3.33%)。
以上短期內的不良反應均不需處理。
消化性潰瘍是潰瘍發生后能夠自行愈合,但愈合之后復發,發生在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病情反反復復,具有病程長、上腹疼痛等特點,病程平均5~8年,甚至更長,達到二十年,好發于春秋季,潰瘍的反復發作對患者的身體危害大,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形成潰瘍的基本因素是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因此名為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主要靠胃鏡檢查,潰瘍的位置基本在高位胃體,呈現出淺表不一的潰瘍,直徑在0.5~1.0cm之間。
攻擊因子的增強和防御因子的減弱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發病原因,能夠使胃腸黏膜受到損傷。治療方法就是加強防御因子并減弱攻擊因子,攻擊因子包括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膽汁、酒精等,防御因子包括胃黏膜血流量、重碳酸鹽、黏液等[3]。其中長期飲用酒精,濃茶,吸煙,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進食時間不規律、進食量差別大等均能直接損傷胃、十二指腸黏膜。治療不當會反復發作引發多種并發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飲食,生活作息要規律,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4]。
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是一種有機鋅的化合物,能夠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使細胞再生,并快速地與質膜蛋白的巰基發生反應,形成穩定的疏醇鹽使細胞膜和溶酶體膜穩定,從而起到保護胃腸黏膜細胞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治療消化性潰瘍,治療過程中不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5]。
甲氰咪胍片雖然能夠有效地阻止胃酸分泌并減少刺激,但不足之處在于無法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并有利于幽門螺旋桿菌在患者胃內繁殖,導致潰瘍復發[6]。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一個療程后,顯效且疼痛消失的患者分別是41例,有效且疼痛減輕的患者16例,無效且疼痛無變化的患者3例,總有效率達到了95.00%,疼痛消失率為71.67%。對照組顯效且疼痛消失的患者23例,有效且疼痛減輕的患者21例,無效且疼痛無變化的患者16例,總有效率為73.33%,疼痛消失率為70.00%,可見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要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疼痛消失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醋氨己酸鋅膠囊(依安欣)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胡伏蓮.消化性潰瘍發病機理和治療新理念[J].醫學與哲學,2010,31(10):13-15.
[2]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性潰瘍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J].中醫雜志,2010,51(10):941-944.
[3]艾民.消化性潰瘍相關致病因素協同致病性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177-178.
[4]姚宏昌.消化性潰瘍研究的若干進展[J].醫學與哲學,2010,31(10):8-10,15.
[5]董娜,周毅.消化性潰瘍治療112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7):870-871.
[6]唐琳,黃啟陽,楊云生,等.消化性潰瘍的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J].醫學與哲學,2010,31(10):16-18,36.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