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燕 劉倩平 章志福 魏 濤(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 廣州510800)
?
白血病干細胞介導的白血病耐藥性及小白菊內酯的干預作用
宋培燕劉倩平章志福魏濤(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廣州510800)
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干細胞介導的白血病耐藥性及小白菊內酯的干預作用。方法:以在我院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免疫磁珠分選法分離白血病干細胞,并將獲得的白血病干細胞分為試驗組(白血病干細胞+小白菊內酯)和對照組(未加小白菊內酯),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中粘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情況。采用MTT法檢測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結果:試驗組白血病干細胞粘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細胞增殖的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白菊內酯可通過抑制白血病干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的表達,發揮促進白血病干細胞凋亡的作用。
關鍵詞:白血病干細胞白血病耐藥性小白菊內酯干預作用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近年來,國內外不斷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白血病患者機體內存在的白血病干細胞發揮著促進患者病情發展的作用,可增加白血病耐藥性,認為白血病干細胞是白血病患者治療耐藥和復發難治的根源[1]。此外,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小白菊內酯可促進白血病干細胞凋亡,對白血病干細胞介導的白血病耐藥性也具有干預作用[2]。基于國內外上述研究,我院本次研究對白血病干細胞介導的白血病耐藥性及小白菊內酯的干預作用進行了分析,以期能為臨床對該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分別選取經病史、臨床生化、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包括初診的及復發難治的)30例作為研究對象。3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7例和女性13例,年齡23~51歲,平均年齡(36.2±1.5)歲。本次研究已事先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研究方法
1.2.1試驗儀器及試劑:白血病干細胞體外培養基及試劑由Sigma Aldrich公司生產,細胞培養板由Nest公司生產,細胞檢測試劑由美國Promega生產,CXCR4+蛋白一抗由美國Santa Cruz公司生產,流式細胞儀由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生產。
1.2.2細胞分組及相關指標檢測方法:應用免疫磁珠法分離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獲得白血病干細胞CD34+、CD38-,并隨機將白血病干細胞分成試驗組(白血病干細胞+小白菊內酯)和對照組(未加小白菊內酯)。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中CXCR4的蛋白表達以及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情況。使用MTT法檢測白血病干細胞的增殖活性,具體檢測方法為在細胞培養板上的每個孔內接種1.5×103個細胞,共接種96個孔板,培養24h后更換培養基繼續培養48h,然后對培養的細胞進行處理,處理結束后加入50mg/mLMTT繼續培養3h,最終計算細胞抑制率。
1.3對比指標:本次研究對比試驗組和對照組白血病干細胞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情況和細胞增殖抑制率。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過程中得到的符合正態分布的研究數據全部在計算機上用SPSS15.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s)表示,均數檢驗采用t,率的對比指標采用X2檢驗,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白血病干細胞黏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率比較: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白血病干細胞黏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水平發現,試驗組白血病干細胞黏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白血病干細胞黏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的蛋白表達水平比較[β-Actin(%)]
2.2兩組細胞增殖抑制率比較:采用MTT法檢測發現試驗組培養后不同時點的細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詳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細胞增殖抑制率比較(%)
臨床研究發現白血病干細胞的耐藥性增強是導致白血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3]。近年來,隨著臨床對白血病的不斷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白血病干細胞及其耐藥性與白血病的發生和復發存在密切關系。采用傳統化療藥物治療白血病,只能殺死活躍在患者體內細胞周期中的白血病幼稚細胞,對活躍在外周血的白血病干細胞無明顯作用,故不能取得顯著治療效果,復發率較高[4]。
小白菊內酯是存在于植物藥野甘菊中的一種主要活性成分,本質是一種倍半萜烯內酯化合物。近年來,不斷有臨床研究發現,小白菊內酯具有抗腫瘤的作用,可誘發肝癌、結腸癌、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腫瘤細胞凋亡,對機體造血干細胞和造血祖細胞產生的影響較小[5]。分析小白菊內酯抗白血病的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患者體內白血病干細胞上的黏附分子,抑制白血病干細胞增殖,促使白血病干細胞凋亡。
我院本次選取30例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的干預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白血病干細胞的粘附分子CXCR4、CD62L、CD44、CD49d蛋白(β-Actin;肌動蛋白)表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采用MTT法檢測發現試驗組培養后不同時點的細胞增殖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與上述臨床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小白菊內酯可對白血病干細胞的增殖產生抑制作用,發揮促使白血病干細胞凋亡的作用。同時也提示對小白菊內酯抗白血病的藥理作用進行研究,是探索白血病新治療藥物的一條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梁英民.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時代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療中的地位[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4,35(2):92-93.
[2]王玲玲.干擾素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研究進展[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4,37(2):151-154.
[3]章志福.小白菊內酯促進CD34+CD38-白血病干細胞凋亡的表面粘附分子CXCR4機制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4):1155-1158.
[4]李倩,彭琪,夏平方,等.白血病干細胞免疫表型在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方面的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4):462-466. [5]張煥新.磷酸酯酶與張力蛋白同源物和白血病干細胞關系的研究進展[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5,38(2):119-122.
中圖分類號:R7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