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 鄭州 450000)
?
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應用于腹部手術全麻的效果分析
張艷霞(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應用于腹部手術全麻的效果。方法:選擇擬接受全身麻醉腹部手術的患者90例,年齡25~60歲,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分級I~II級。根據使用的肌松藥物隨機分為A、B兩組。A組全麻下分別給予3倍ED95的順苯磺酸阿曲庫胺,B組給予羅庫溴銨誘導,并以0.06~0.12mg/(kg·h)的劑量維持,觀察兩組肌松效應、HR、MAP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A組麻醉誘導時間顯著長于B組(P<0.05);A組麻醉恢復時間顯著短于B組(P<0.05);A、B兩組患者給即送藥物前以及T1達最大抑制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手術后無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B組患者手術后4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8.9%,差異顯著(X2=4.16,P<0.05)。結論: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應用于腹部手術全麻效果優于羅庫溴銨,能縮短肌松恢復時間,減輕應激反應,血壓、心率平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順苯磺酸阿曲庫銨腹部手術全麻
順苯磺酸阿曲庫胺是一種進行肌松檢測的藥物,屬于阿曲庫胺的一種同分異構體,與維庫溴胺、阿曲庫胺等藥物作用機理相似,即肌松效應和Hom fnan的代謝過程。除此之外,順苯磺酸阿曲庫銨還有獨特的藥性,即不釋放組胺,且不受肝腎功能的影響,心血管反應較小,與阿曲庫胺相比,具有強烈的麻醉效果[1]。本研究主要是對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應用于腹部手術全麻的效果進行探討,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需行腹部全麻手術ASAⅠ~Ⅱ級90例患者。患者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36.5±1)歲。BMI指數18~24kg/m2。所有患者術前以下各項功能正常:電解質代謝、肝功能,排除無神經肌肉疾病家族史以及過敏史患者;所有患者半年內未服用過影響神經肌肉傳導的藥物。隨機將其分為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組(A組)和羅庫溴銨組(B組),各45例。本研究得到全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及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A、B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與體重指數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接受常規心電圖、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監測。立即建立中心靜脈通路,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擴容(一般用林格氏),接著對其進行靜脈注入芬太尼3~5μg/kg、丙泊酚1.0~2.0mg/kg、咪達唑侖0.03~0.06mg/kg進行麻醉誘導,等患者意識以及睫毛反射消失后,B組給予羅庫溴銨0.6mg/kg(N.V.Organon,H20130486),A組給予0.15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后2~4min后行氣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接機械通氣,吸入2%~5%七氟烷(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H20070172),間斷推注芬太尼及肌松藥維持麻醉深度。選擇T0入室時間,T1誘導即刻,T2插管,T3手術結束T4意識恢復T5拔管T6出室7個時間點觀察平均動脈壓、呼吸、心率、肌松起效時間、插管時間、拔管時間、TOF以及手術后的不良反應。氣管插管條件分級參照Krieg氣管插管評級方法評價。
1.3肌松檢測:閉環肌松注射系統可以減少長時間給予肌松藥造成的不良反應和不必要的浪費,避免術后發生殘余肌松阻滯作用使肌松劑的個體化用藥成為現實,對術后拔管給予科學的指導[2]。利用四個成串刺激方式,先對第一個顫搐反應(T1)進行校正,維持其高度為100%左右,設為基礎數值。定標后開啟CLMRIS.1閉環肌松注射系統,經閉環肌松注射系統給予肌松藥,待四個成串刺激的T1達到最大抑制時開始經口氣管插管,所有氣管插管工作交由一位麻醉醫師完成。待插管成功后,連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和麻醉恢復時間比較:兩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和麻醉恢復時間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與麻醉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與麻醉恢復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麻醉誘導時間(s) 麻醉恢復時間(min)A組B組45 45 tP 267.3±12.0 201.5±17.1 21.5 <0.05 22.9±8.6 31.8±7.9 17.0 <0.05
根據表1可知,A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顯著長于B組患者(P<0.05);A組患者麻醉恢復時間顯著短于B組患者(P<0.05)。2.2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s)
組別 例數 HR(次/min) MAP(mmHg)基礎值 T1最大抑制時 基礎值 T1最大抑制時A組 45 80.1±2.7 70.3±2.9 84.8±4.0 81.6±3.4 B組 45 79.8±2.5 69.5±2.6 84.9±3.7 82.0±3.7
根據表2可知,A,B兩組患者給即送藥物前以及T1達最大抑制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A組患者手術后無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B組患者手術后4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8.9%,兩組比較差異顯著(X2=4.16,P<0.05)。
肌松藥全稱為骨骼肌松弛藥,對患者運動神經終板膜的N2受體具有選擇性作用,它可以阻斷患者神經沖動的傳導,造成患者肌肉松弛[3]。七氟烷既增加非去極化肌松藥作用強度,又延長非去極化肌松藥作用時間[4]。臨床已有大量研究證明揮發性吸入麻醉藥可使非去極化肌松藥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明顯增強,主要表現為肌松藥的維持時間,肌松作用恢復延遲可減少肌松藥的維持用量,在持續輸注肌松藥時維持一定阻滯水平時的輸注速率等[5]。
腹部手術的成功主要取決于誘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時,肌松藥對患者的起效時間以及患者對肌松的滿意度。肌松效果差可在麻醉誘導的危險期內,胃內容物反流及支氣管內誤吸是最常出現的不良反應,是麻醉死亡致殘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肌松藥,可降低術后肌松殘余、并發癥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順苯磺酸阿曲庫銨作為阿曲庫銨的同分異構體,具有起效時間較長的特點,患者恢復時間較其他藥物相對較長,但不可否認的是,該藥物肌松作用強度以及血流動力學相對其他肌松劑具有顯著的優越性[7]。過敏反應也是肌松藥對患者造成的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影響。組胺釋放一般多在靜脈注射后出現,會造成患者皮膚潮紅、血壓下降及氣管痙攣等不良癥狀[8]。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顯著長于B組患者(P<0.05);A組患者麻醉恢復時間顯著短于B組患者(P<0.05);A、B兩組患者給即送藥物前以及T1達最大抑制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手術后無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B組患者手術后4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8.9%,差異顯著(X2=4.16,P<0.05)。
綜上所述,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應用于腹部手術全麻效果優于羅庫溴銨,起效時間長,但能縮短患者肌松恢復時間,減輕應激反應,血壓、心率平穩,尤其是與其他藥物,如硫酸鎂、七氟醚等聯合應用時肌松效果更加顯著,并且能夠使患者處于優質的插管狀態,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潘錫丹,郭曲練,葉治,等.順式阿曲庫銨和維庫溴銨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肌松作用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0,12 (1):133-135.
[2]Miller RD.Anesthesia.6th ed[J].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 Ine,2005:1458.
[3]Saitoh Y,Fujii Y,To.vooka H,et a1.Post-tetanic burst:a stimulating patem for profound neuromuscular blockade[J].Can J Anaesth,2005,42(12):1096-1l00.
[4]陳江紅,王強,李艷英,等.順式阿曲庫銨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七氟烷麻醉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5,8(9):11-13.
[5]葛平.替米沙坦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09,38(16):2072-2073.
[6]陳江紅,王強,李艷英,等.順式阿曲庫銨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七氟烷麻醉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5,8(9):11-13.
[7]趙偉杰,郭振勇.順苯阿曲庫銨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7(12):5498-5500.
[8]Lin SK,Chang KY,Chen YJ,et al.Priming with rocuronium to accelerate the onset time of cisatracurium during intobation[J]Chin Med Assoc,2009,2(1):15-49.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