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照友(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ICU深圳 518106)
?
綜合性I C U醫院感染的目標性監測分析與對策探討
易照友(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ICU深圳518106)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的目標性監測結果,制定預防措施。方法:研究對象是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療的133例患者,分析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出現醫院感染的20例,感染率達到了15.04%。其中,感染部位為血液的占10%,感染部位為泌尿道的占20%,感染部位為下呼吸道的占70%。另外,9例患者的感染是由于使用呼吸機引起的,占45%,9例患者的感染是由于留置尿管引起的,占45%,2例患者的感染是由于中心靜脈插管引起的,占10%。結論:ICU患者屬于醫院感染高發人群,通過目標性檢測及早發現問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減少醫院感染。
關鍵詞:目標性監測ICU醫院感染對策
ICU屬于極易出現醫院感染的場所,為了減少醫院感染,本次研究的方向是分析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的目標性監測結果,研究對象是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療的133例患者,現將報道呈現如下,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是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療的133例患者,女性患者62例,年齡最小的患者3.5歲,年齡最大的患者86.2歲,患者平均年齡(42.32±3.45)歲。男性患者71例,年齡最小的患者4.2歲,年齡最大的患者85.8歲,患者平均年齡(43.05±3.76)歲。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病程時間、年齡大小等資料信息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比性較強。
1.2方法:醫務人員制定目標檢測方案,定時寫ICU日志,每個星期要評估患者的病情。由固定專業人員進行前瞻性監測,感染管理人員要定時查房,密切關注ICU患者的情況,包括患者是否出現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病情變化。將數據輸入數據庫,最終形成報表。對感染患者進行原因分析,從而制定預防措施。
1.3統計學方法:把所有的數據輸入SPSS17.2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百分數(%)、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經軟件計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分析醫院感染情況: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出現醫院感染的20例,感染率達到了15.04%。
2.2分析醫院感染的部位:20例醫院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為血液的占10%,感染部位為泌尿道的占20%,感染部位為下呼吸道的占70%。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醫院感染的部位分析
2.3分析入侵性操作引起的感染情況:20例醫院感染患者中,9例感染是由于使用呼吸機引起的,占45%,9例感染是由于留置尿管引起的,占45%,2例感染是由于中心靜脈插管引起的,占10%。
ICU極易出現醫院感染現象,收治的病例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呼吸道分泌功能開始減退,再加上患有基礎疾病,極易出現醫院感染[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出現醫院感染的20例,感染率達到了15.04%。這與相關研究者的研究資料相似,由此可見ICU的醫院感染率較高[2]。
對于患者進行頻繁的入侵性診療,對患者的防御機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使得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提高,因此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泌尿道感染和血液感染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0例醫院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為血液的占10%,感染部位為泌尿道的占20%,感染部位為下呼吸道的占70%。這與相關研究者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ICU的醫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3]。
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20例醫院感染患者中,9例感染是由于使用呼吸機引起的,占45%,9例感染是由于留置尿管引起的,占45%,2例感染是由于中心靜脈插管引起的,占10%。這與相關研究者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臨床醫師并沒有高度重視感染現象,導致標本送檢率低,沒有做好預防和控制感染[4]。
要想控制醫院感染,必須做好預防:①確保ICU病房的清潔。相關人員必須遵守探視制度,病房必須定期消毒,而且要定期監測病房的空氣微生物[5]。②加大對醫務人員的管理力度。醫院要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醫院感染知識,確保每個人都樹立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另外,醫院需要制定醫院感染的考核制度,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考核。對多藥耐藥菌如ESBIS、VRE、MRSA等感染患者,醫務人員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耐藥菌的肆意傳播和擴散[6]。③預防呼吸機引起的感染現象。醫務人員要指導患者正確咳痰、咳嗽,加強對患者的口腔護理,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同時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7]。④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醫務人員要積極為患者治療基礎疾病,尤其是那些出現并發癥的患者,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紊亂狀況及營養狀況,從而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減少醫院感染[8]。
參考文獻
[1]任玲,周宏,鄭雯,等.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與全面綜合性監測方法的對比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30):118-119.
[2]李衛光,秦成勇,王一兵,等.山東省12所綜合性醫院ICU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7(15):452-453.
[3]章華萍,張玉琴,鄭丹,等.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4(4):385-386.
[4]鄒秀麗,王英人,張連榮,等.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與環境監測結果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2(23):330-332.
[5]楊啟文,徐英春,謝秀麗,等.全國10所醫院院內與社區感染常見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3(14):325-326.
[6]趙利群,易俊文,貢偉,等.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3):245-246.
[7]田春梅,李德保,靳雙周,等.多藥耐藥菌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1(11):531-532.
[8]REN Ling,Zhou Hong,ZhengWen,Mao Yiping comparative study of hospital infection targeted surveillance andmonitoring of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approach[J]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3,1(6):125-126.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