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桂海(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桂林 541001)
?
妊娠期婦女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的相關性研究
韋桂海(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婦女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與促甲狀腺激素(TSH)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婦女,妊娠早、中、晚期各30例,對三組孕婦TSH和HCG水平進行監測和比較。結果:妊娠晚期孕婦HCG均低于妊娠早、中期孕婦,TSH水平高于妊娠早期和中期孕婦(P<0.05),三組孕婦甲狀腺功能紊亂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隨著妊娠周期增加,孕婦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兩者為負相關,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影響垂體-甲狀腺軸,用于監測甲狀腺功能,對預防和改善妊娠結局提供參考,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妊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
妊娠期是婦女非常特殊的時期,體內一系列激素、代謝變化,對甲狀腺功能造成影響,嚴重時可發生甲狀腺功能紊亂,直接影響孕婦、胎兒生命健康。因此加強妊娠期孕婦甲狀腺相關指標監測,可有效預防和減少甲狀腺功能紊亂。我院針對90例妊娠期孕婦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水平進行分析,探討兩者的相關性,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90例妊娠期婦女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檢查,均符合納入標準[1]:單胎妊娠,初產婦,無妊娠合并癥,無甲狀腺疾病史和家族史。根據妊娠周期,將90例孕婦分為妊娠早期組(n=30)、妊娠中期組(n=30)、妊娠晚期組(n=30),妊娠早期組孕婦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89±3.12)歲;妊娠周期≤12周,平均妊娠周期(8.33±1.41)周;妊娠中期組孕婦22~41歲,平均年齡(29.01±3.13)歲;妊娠周期為13~27周,平均妊娠周期(19.12±2.51)周;妊娠晚期組孕婦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8.96±3.15)歲;妊娠周期≥28周,平均妊娠周期(34.72±3.23)周。對三組妊娠期孕婦年齡比較(P>0.05),臨床可比性較高。
1.2方法:本組實驗所有儀器為安圖AUTOLUMO A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于清晨空腹時,采集全部孕婦靜脈血4mL,采集和送檢過程中,應確保血液無溶血、黃疸、脂濁等,在3000r/s下進行離心運動,獲取血清,采用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對三組孕婦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與促甲狀腺激素(TSH)進行檢測[2],并檢測三組孕婦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對孕婦甲狀腺功能進行判斷,同時統計三組孕婦亞臨床甲亢、亞臨床甲減、甲亢、甲減發生情況。
1.3診斷標準:TSH正常值范圍:0.27~4.2m IU/L,FT3正常值范圍:3.1~6.7pmol/L,FT4正常值范圍:11~22pmol/L。亞臨床甲減診斷標準:TF4和TF3均正常,TSH≥4.2m IU/L;甲減診斷標準:FT4或FT3低于正常值,TSH≥4.2m IU/L;亞臨床甲亢診斷標準:FT4和FT3均正常,TSH≤0.27m IU/L;甲亢診斷標準:FT4或FT3水平升高,TSH≤0.27m IU/L[3]。
1.4統計學方法:收集整理我院研究數據,錄入Excel建立數據庫,數據處理所用工具為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處理并分析,以(±s)描述計量資料,獨立樣本經t檢驗,應用(n%)表示計數資料,數據比較經X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三組孕婦TSH和HCG水平比較:隨著妊娠周期的延長,HCG水平逐漸降低,TSH水平逐漸上升,妊娠早期組和妊娠中期組孕婦TSH水平均低于妊娠晚期組孕婦,妊娠早期組、妊娠中期組孕婦HCG水平明顯高于妊娠晚期組孕婦(P<0.05),妊娠早期與中期組孕婦TSH和HCG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妊娠期孕婦HCG和TSH水平比較
注:與妊娠早期組比,#P<0.05;與妊娠中期組比,*P<0.05。
2.2三組孕婦甲狀腺功能紊亂情況分析:三組孕婦甲狀腺功能紊亂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3.9477,P=0.1389),詳見表2。

表2 三組孕婦甲狀腺功能紊亂發生情況分析
處于妊娠期的婦女,由于胎盤產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促甲狀腺素,大大提高了甲狀腺活性,影響甲狀腺功能;同時雌激素增加,促使甲狀腺結合球蛋白增多,妊娠甲狀腺增大,攝入碘較多,導致孕婦發生甲亢,可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低,妊娠晚期甲亢會引起妊娠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增加早產風險,同時甲減易導致流產,總之妊娠期發生甲狀腺功能紊亂影響妊娠結局。為有效預防和改善不良妊娠結局,需加強妊娠期婦女甲狀腺功能監測,了解不同妊娠周期母體內激素變化,進而降低孕婦甲亢、甲減發生率。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胎盤滋養層細胞分泌的糖蛋白,促甲狀腺激素(TSH)是腺垂體分泌的促進甲狀腺生長、維持甲狀腺機能的激素,加強TSH和HCG檢測,有利于判斷降低甲亢、甲減發生風險。本組結果顯示,妊娠早期和中期HCG水平均高于妊娠晚期,TSH水平低于妊娠晚期,發現隨著妊娠周期增加,孕婦HCG水平顯著降低,TSH水平明顯增高,可見兩者呈負相關,與張福惠等[4]研究結果一致。
妊娠早期TSH平均水平為(2.33±1.31)m IU/L,處于TSH正常值范圍,可能與高水平HCG刺激甲狀腺,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相關。由于HCG與TSH分子結構具有同源性,其受體也存在同源性,兩者會發生交叉反應,進而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對垂體TSH分泌造成一定的抑制,從而降低血清TSH水平[5]。雖然無法從平均數值中觀察到妊娠中期、晚期TSH與HCG水平動態變化,但從結果中可發現TSH與HCG呈負相關。在妊娠中晚期,胎兒生長所需碘不斷增加,降低了孕婦血清離子碘濃度,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TSH水平呈上升趨勢,HCG水平呈下降趨勢[6]。
我院對妊娠早、中、晚期孕婦甲狀腺功能紊亂發生率進行分析,發現三組孕婦亞臨床甲亢、甲亢、亞臨床甲減、甲減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雖然孕婦存在甲狀腺激素刺激,可對垂體-甲狀腺軸進行調節,但不會引起病理改變。
綜上所述,隨著妊娠周期延長,孕婦體內TSH水平上升,HCG水平下降,兩者呈一定程度的負相關,加強對甲狀腺功能檢查,可有效預防和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確保孕婦與胎兒健康。
參考文獻
[1]孫彬,白光亮,周南南,等.妊娠期婦女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5):383-385.
[2]黎金美.妊娠期婦女血清甲狀腺激素檢測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14,9(34):28-29.
[3]吳云波,吳梅.孕婦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87-88.
[4]張福惠,金秀平.妊娠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甲狀腺功能相關性[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1(10):225.
[5]陳治龍,陳麗華.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5):5799-5801.
[6]黃雪娉,劉菁.妊娠期婦女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23(3):27-28.
中圖分類號:R71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