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鵬
【摘 要】分析目前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實現(xiàn)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高校 校園安全 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101-02
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是確保高校安全穩(wěn)定、創(chuàng)建平安和諧校園的必要手段。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辦學的日益社會化和開放化,引發(fā)了諸多校園安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帶來諸多新矛盾。面對新的形勢,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如何應對困難和挑戰(zhàn),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高校校園安全管理,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高校校園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一)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校園是高校教師主要的工作場所,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區(qū)域,大學生人身安全、財產安全、身心健康狀況是高校校園安全的主要內容。在各種思想文化交匯激蕩的時代背景下,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產生和傳播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思想意識狀態(tài)關系著高校校園的安全與穩(wěn)定,高校是否安全與穩(wěn)定,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進一步加強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建設,完善管理工作制度,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校園安全機制,是保障高校的安全穩(wěn)定,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維護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
(二)高校自身改革發(fā)展的需要。隨著高校開放式辦學模式的日益明顯,高校社會化的特征越來越突出,校園的不安全因素激增,嚴重干擾和破壞了校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威脅著師生人身安全及財產安全,給學校發(fā)展增加許多不穩(wěn)定的因素,也給校園的安全管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因此,不斷創(chuàng)新校園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校園安全機制是順應高校自身改革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為國家實施人才戰(zhàn)略提供客觀保障。
(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隨著“90”后獨生子女大學生逐漸成為大學校園學生的主體力量,校園安全管理的手段必須考慮管理對象的群體特征。“90”后獨生子女大學生思維活躍,注重個性,自我意識強,但思想單純,缺乏社會閱歷,對社會深層次的問題認知不全面,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強,遇到困難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自我保護意識不夠,遇到突發(fā)事件容易造成傷害事故,由于缺乏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致使近年來學生校園犯罪率和各類意外傷亡事故的不斷攀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亟須在融合校園安全管理過程中,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的工作制度,把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寓于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之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二、當前我國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上重視不夠,建設經費短缺。相對目前高校的行政部分劃分標準,作為輔助管理部門的高校校園安全管理部門普遍存在地位不高,不重視,經費不足,不支持的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成為校園安全管理水平落后的根源。一個科學完善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離不開足夠的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管理設施和先進的技術手段,這三者形成一個系統(tǒng),達到“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機結合。而目前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建設方面,一是人防意識落后。由于政策傾斜不夠,工資待遇較低,導致校園安全管理人員數(shù)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建設滯后。二是“技防”信息化水平層次較低。技術防范水平落后,且不成體系,監(jiān)控系統(tǒng)參差不齊,技防形同虛設。三是“物防”建設基礎薄弱。由于缺少經費和政策上的支持,一些公共區(qū)域未能建立起應有的安全防范設施,原有的設施由于缺乏維護保養(yǎng)經費,基本喪失了應有的防范功能。
(二)法律法規(guī)滯后,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高校校園社會化日益明顯,而與高校校園管理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工作的發(fā)展較為滯后,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部具有全國統(tǒng)一性的高校校園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校園安全法》或《高等學校校園安全法》仍不見成文。日常的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也因立法上的空白顯得成效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權限不清。同時,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進行任何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為保證日常的校園安全管理工作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蚨嗷蛏俣冀Y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一些安全管理制度,規(guī)范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但實際管理工作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執(zhí)行不力、溝通不暢、權責不明、反應遲緩等問題,而根源就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夠健全。高校安全管理相關法律建設的不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責任和職權劃分的不明確,嚴重影響了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安全教育缺乏實效性,安全文化氛圍營造不夠。一方面,在安全教育的方式上,方法比較單一,教育手段陳舊、落后,停留于傳統(tǒng)的說教和宣傳方式,教育內容枯燥、老化,體現(xiàn)不出時代性,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高校在安全教育上投入很少,政策支持不夠,使得安全教育宣傳缺乏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安全教育課程不成體系,缺乏應有的實踐活動,安全教育缺乏長效機制,實效性不高。另一方面,安全文化的氛圍營造得不夠,安全宣傳的渠道和方式比較單一,且深度和廣度不夠。安全教育主要依賴傳統(tǒng)單一的手段,如板報、通知等,忽視“90”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往往視而不見,沒能利用網絡、廣播和電視等新媒體,沒有營造出濃厚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
(四)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技術防范能力薄弱。一方面,較低的工資待遇,使得招聘的安全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太理想,表現(xiàn)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不注意說話方法,工作效率低,同時管理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職業(yè)培訓,在處理安全事故時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保衛(wèi)知識和法律知識,管理觀念落后,綜合素質不高,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不適應高校社會化發(fā)展的需要,極大影響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技術防范能力薄弱,信息化水平較低,校園的安全管理還依靠傳統(tǒng)的人力巡防和薄弱的安防設施,無疑極大地影響著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解決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高校領導的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校園安全機制。高校領導應充分認識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落實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制,明確校園安全管理的底線和紅線,建立權責明jsr晰、分工明確的責任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責任追究制和獎懲制度,對于因個人原因而導致的安全責任事故嚴格追究其個人及主管領導的責任,給予相應的懲罰,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師生及職工,給予適當獎勵。進一步推進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構建涉及教學管理、后勤服務、學生活動的一系列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通過制度規(guī)范校園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權限,使校園安全管理的各部門都能在制度的規(guī)范下各司其職,做好校園安全的服務和管理工作。杜絕各種安全管理盲區(qū),構筑一張立體的校園安全管理網絡,形成科學的反應機制,有效化解校園各種突發(fā)應急問題,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校園安全機制。
(二)營造校園安全文化環(huán)境,提高師生安全意識。一方面,積極發(fā)動具有相關安全專業(yè)知識的教師參與校園安全文化建設,鼓勵他們開設安全講座,指導學校社團活動等。同時,開展經常性的校園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增強教師的安全素質和組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安全教育課,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通過法制教育課、安全教育課以及入學教育等各種形式,將涉及校園安全管理的有關法律知識和安全知識傳授給學生,組織開展有關校園安全方面的報告和知識講座,廣泛宣傳校園安全問題和防火、防盜、防騙知識,定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培訓,加強與專業(yè)消防單位的交流與合作,組織師生參與火場逃生自救觀摩,參與應急疏散演練,強化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營造師生參與、人人共管校園安全文化環(huán)境氛圍。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落實人防、技防、物防體系。具體如下:
1.加大校園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安保隊伍培訓機制,提高校園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校園安全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加強校園安全管理人員的穩(wěn)定性,完善規(guī)章制度,加強校園安全管理人員的紀律管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結合當前校園安全管理出現(xiàn)的新問題,及時調整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認真排查和分析校園的安全狀況,形成全面的校園安全數(shù)據(jù)分布圖,建立重點區(qū)域的排查制度,對于重點區(qū)域加大巡查的力度。同時通過健全校園矛盾糾紛的溝通協(xié)調機制,及時化解校園矛盾,把各種潛在的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
2.加大技防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構建和完善校園內各種監(jiān)控系統(tǒng),努力構筑一張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立體的校園監(jiān)考體系,依靠技術防范體系,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
3.加強校園監(jiān)控探頭和監(jiān)控攝像設備的安裝和維護,完善校園安全設施。對現(xiàn)有校園安全基礎設施進行逐一排查;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設施及時改造;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校園環(huán)境進行重新安全規(guī)劃和安全設備安裝,為安全文化建設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四)建立健全多方聯(lián)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繁雜而龐大,需要齊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才能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完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還需要借助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首先,高校要與公安機關優(yōu)勢互補,建立聯(lián)動治安治理機制,維護校園安全。其次,高校要與衛(wèi)生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政府聯(lián)合起來共同治理校園周邊安全環(huán)境。加強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管,消除安全隱患,避免或減少安全事故事件的發(fā)生。最后,高校要發(fā)揮家校聯(lián)系的作用,加強與家庭的聯(lián)系。家長對自己的子女的品行、性格、行為較為了解,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輔導員家訪等形式,發(fā)揮家校聯(lián)系的橋梁作用,促成學校、社會以及家長三方形成合力,打造一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立體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曹躍興.淺談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及措施[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6)
[2]郭永強.試論高校校園安全管理預警機制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0(2)
【作者簡介】彭 鵬(1986— ),男,碩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保衛(wèi)部部長,研究方向:高校校園安全管理。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