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二衛生學校,山東 膠州 266300)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在我國大力發展中職教育的新形勢下,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成長,然而,我國現在的中職教師隊伍建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中職教育發展中的一大問題。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職教育是面向青少年、旨在讓學生學會就業技能,成為國家人才的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職教師是實踐技能的傳授者。中職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保障中職教育順利進行,推動中職教育快速、健康發展,制約著學校的改革、發展和提高。我國《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要求。加強中職教師隊伍建設,對于為提高學生質量和促進中職學校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中職學校越來越重視,社會對中職學校的期望越來越高,中職學校招生數量越來越多,但中職學校教師仍然面臨壓力大,社會地位低下等問題,面臨市場經濟的影響,部分教師的價值觀開始迷失,難以確定自己的價值、地位和作用。對教學工作缺乏足夠的熱情,對學生愛心不足等,長此以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會受損。
中職學校正處于發展階段,相對于學生數量來說,中職教師數量太少,如我校除了實習學生外,在校師生比已達到1:35,中職教師教學工作繁重。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同時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的教師。青年教師所占比重較大,,缺乏實踐經驗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即使考出教師證和專業資格證書,但在實踐經驗上明顯不足。社會上有專業技能的專業性人才沒有合適的渠道進入中職學校。即使是專業基礎扎實的教師,由于課時多,學校很難抽出教師去參加專門的社會實踐培訓,教師脫節實踐的時間一長,雙師素質出現退化,雙師型教師也便有名無實。
繼續教育是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種高層次的追加教育。在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方面所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而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仍以講課為主,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嚴重不足,缺乏對新方法新技術的了解,在講授課程中就會對實踐內容無法完成。參加培訓的教師,不僅沒有獎勵,還會耽誤教學任務,因此參加進修的老師就更少了,這一定程度制約了教師隊伍的發展。
教師的考核涉及教學的各個方面,備課聽課,教案,考試,課堂秩序等等,有效的教育教學績效的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老師工作,而中職學校對教師教育教學績效的評價還不完善。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之事,首先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的道德建設。學校應當組織教師進行道德培訓,加強師德的宣傳教育,培養教師愛崗敬業,教師育人的觀念,在教學工作中學會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就能在無形之中也想到學生,有利于學生就業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學校應該拓寬教師引進渠道,提高全社會對中職學校的認識,吸引更多人才,充實師資力量,給學校注入新鮮血液。面向社會招聘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扎實理論的人才,促進專業和學科建設的良好發展。中職學校通常為事業單位,每年通過各地區的事業單位考試入選教師,因此每年新進教師人數有限,通過擴大招聘范圍,從相關企業招聘素質高業務強的專業人才,讓他們兼職授課,向學生傳授本專業新發展,新技術,提高在職老師的實踐技能,同時改善中職教師人數少,工作壓力重的情況。同時,根據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在中職教師中的比例。
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可以利用平時和假期等時間,安排各種實踐活動,安排教師到企業等一線崗位實習,提高自身實際操作能力,了解本專業工作的新進展,新方法,提高教師對本專業的深層理解,既能加深教師的理論知識,又能提升專業教師的技能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習,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學校可以聘請有經驗的教師,通過專題講座,培訓等方式,讓教師了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新方法,新發展,增加教師教學技能,將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能力。
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正確引導教師工作方向。因此,學校應該建立公平公正,能有效調動教師積極性的考核評價制度,用待遇、事業和制度鼓勵老師。
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中職教育發展的關鍵也在教師,只有持續推進中職教育改革,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讓中職學校為社會培育出更多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技能人才,中職教育的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