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1399)徐桃香
幾十年來我國通過建立健全的免疫機構和管理體系,規范疫苗接種行為,先后實現了省、縣、鄉為單位的兒童接種率達到85%的3個目標,但隨著疫苗在臨床的廣泛使用,人們對預防接種知識的錯誤認識也越來越多[1]。為提高兒童免疫接種工作水平和質量,探索兒童計劃免疫管理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對近年來我院預防接種管理進行分析總結,旨在進一步探討兒童免疫接種服務措施,以促進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基本知識的知曉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免疫接種兒童家長(父親或母親)300名為研究調查對象,其中父親171人(57%),母親129人(43%),年齡23~31歲,平均(26.7±3.2)歲。文化程度:高中86名,大專及以上214名。參選兒童年齡2~15月齡,且均符合預防接種條件。
1.2 服務實施 除了加強對接種前對兒童接種證的查驗、做好消毒工作、嚴格掌握疫苗注射的間隔時間及搭配禁忌、做好疫苗的冷鏈管理、掌握疫苗接種的禁忌癥、做好疫苗接種前后的觀察、準備好搶救設備及藥品等措施外,還采取以下措施:①1月齡兒童來接種門診建證時,向家長發放“家長學堂”聽課證,講解預防接種方面的政策、疫苗的知識、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及接種副反應的應對措施等;②在兒童每次接種后,都給家長發放下次接種的預約通知單,并發放下次接種疫苗的接種告知單,要求家長回家后仔細閱讀并簽字,在下次接種時上交備案;③在接種時采取預防接種智能叫號系統,并增加留觀30min后刷卡離開的模塊,確保所有接種兒童能留觀到30min,留觀期間可對兒童家長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如上墻資料、展架、小冊子及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等進行宣傳,必要時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宣傳。
1.3 調查方法 統一制定調查問卷,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兒童家長(父親或母親)預防接種基本知識進行調查,對回收的300份調查表資料用Excel進行資料整理及統計分析。
家長預防接種基本知識知曉情況調查結果顯示,100%(300/300)家長知道孩子出生后應該接種疫苗;94%(282/300)的家長對本地區6周歲內兒童應接種的10種基礎疫苗中的全部或部分疫苗和接種程序比較了解;92%(276/300)的家長認為小孩發熱或身體不適時不宜接種疫苗。
隨著預防接種的普及,目前其管理措施已經形成了體系。隨著國家擴大免疫的實施,疫苗接種數量的增加,預防接種醫生所承擔的工作量增加及部分兒童家長信息來源有誤、溝通不及時等因素易導致家長對兒童預防接種存在錯誤認知與理解,對兒童日后的健康造成不利。而多種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讓家長對接種疫苗有正確認知,還可以調動家長的積極主動性,既保障了兒童的權利,也有效防止了傳染病的流行。也有相當部分兒童家長文化程度低,經濟比較困難,預防保健意識不強,不能及時主動到接種點接種疫苗,有的家長甚至拒絕接種疫苗。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對家長實施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方式,通過健康教育化管理,讓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有了正確的認識。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健康宣教后,兒童家長對小孩預防接種的主動意識增強,大多數家長基本或部分了解本地區6周歲內兒童應接種的國家免疫規劃10種基礎免疫疫苗及對應預防的傳染病,主動接種、補種疫苗的意識比較高。
綜上所述,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免費疫苗納入免疫計劃,這也充分說明疫苗接種在保護健康上的重要性。因此,加大有關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完善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實現預防接種信息共享,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應種適齡兒童掌控模式,是進一步提高兒童家長預防接種基本知識知曉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