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農業局,四川 眉山 620010)
?
眉山市東坡區春見雜柑栽培技術
陳燕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農業局,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眉山市東坡區于2004年開始引種試驗推廣春見雜柑,表現良好。本文主要介紹了春見栽培的土壤、施肥管理以及保花保果、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點,以供眉山其他區域栽培參考。
關鍵詞:眉山;春見;栽培技術
春見是1979年日本國靜岡縣果樹試驗場以清見橘橙和F-2432椏柑雜交育成,1996年進行品種登記,因高糖、優質、果大、豐產而被推廣。一般2月上旬發芽,4月中下旬初花,4月底至5月初盛花,在11月下旬開始著色,次年1月中下旬完全著色,通過單果套袋,留樹保鮮,晚熟栽培,可于2月底成熟采收上市。
眉山市東坡區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處岷江中游,是中國臍橙之鄉,2015年,全區水果種植面積2.01萬hm2,總產量39萬t,總產值15.6億元。其中,柑橘類水果種植面積占82%,達1.65萬hm2。2004年,東坡區開始引種試驗推廣春見雜柑,表現良好,從 2012年起,我區開始實施柑橘換代升級“雙晚”戰略,傾力打造晚熟雜柑生產基地,截止目前,全區種植春見晚熟優質雜柑0.2萬hm2,產量達2000kg/667m2,產值可達1.5~2萬元/667m2,深受消費者歡迎。
果園深翻熟化于9~10月進行,行間翻深60~80cm,施入有機肥5000kg/667m2以上。果園覆蓋在冬季可增加果園濕度,夏季可降低土溫,提高濕度,增加土壤肥力,并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提供天敵生存的蔽護所,減少農藥用量,利于生物防治病蟲。覆蓋可采取間作豆科作物、綠肥于花期翻壓;秸稈、雜草等覆蓋樹盤、行間,用干草1000~1500kg/667m2或鮮草2000~4000kg/667m2;生草栽培可種植紫蘇、藿香等,果園1年可割草2~4次。
幼樹階段薄施勤施肥料,以N、P為主,掛果后則必須N、P、K和中微量元素相結合施用。由于春見豐產性好,加上晚熟品種掛樹期長,進入豐產期后要加強肥水管理,一定要在6~7月重施壯果肥;采果肥則提前至10月施用,以P、K和有機肥為主,結合少量N肥施用。
春梢長枝短切,抽發夏梢會引起落果,要把夏梢抹除,若樹冠較小,實行摘心短剪;盛花后對旺樹適當環割或環剝處理;謝花70%時用科豐863加920,結合根外追肥噴施,隔15~20d重噴1次,減少幼果脫落。
春見有易坐果、過量結果的特性,容易早衰,故適量載果是提高其品質、維持強健樹體的關鍵,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方法是在生理落果后,根據樹勢、葉片數量,疏除過多小果,促使果大均勻。以產定果,一般株產40kg左右的樹可留果200個左右,單產以2000kg/667m2左右為宜。
整形修剪的原則是:造就緊湊、飽滿、牢固的樹冠骨架;有利于光照的充分利用,實現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平衡;有利于立體結果;有利于早投產和豐產穩產。
春見的枝梢較直立,發枝力和成枝力都很強,幼樹整形修剪時應注意開張樹形,疏、短相結合,提高枝條質量和增加通風透光。春見的結果枝以春梢為主,但夏、秋梢亦能結果,因此栽培上應以促發優質春梢為主,適量抽發夏梢和秋梢,可提高產量和質量,并能減少大小年的差距。
6.1螨類
可引進利用胡爪鈍綏螨控制螨類危害,提倡果園生草或種植紫蘇、藿香、薄荷草等。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充分發揮天敵及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應加強柑橘園肥水、修剪等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對螨類的抵抗力和受害后的恢復能力。在螨類危害初期噴霧專用長效殺螨劑防治,年施藥1~2次為宜。
6.2炭疽病
在新梢抽發時,如不注意預防該病就容易發生,導致新梢不能正常抽發,影響樹勢。因此,在萌芽前就應噴霧廣譜性殺菌劑加以保護,以保證其正常生長。在采果前果柄上炭疽病也時有發生,引起果柄出現褐色或干枯,然后果實脫落。
6.3疫菌褐腐病
主要發生在夏秋季高溫多雨及冬季果實快成熟時,尤其是連綿陰雨,日照少,濕度大或是霜凍后果面組織壞死,更易發病。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淺褐色圓斑,然后不斷擴大蔓延至全果,果實呈水漬狀,變軟,有臭味,引起大量落果,造成嚴重損失。通常可在7~8月和10~11月連續噴霧廣譜性殺菌劑2~3次,同時從10月開始清除桔園內的雜草及間作物,降低果園濕度,該病就可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