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武,李海青
(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
對穩定和發展四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思考與建議
孫澤武,李海青*
(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摘要:雜交水稻制種是我省農業產業之一, 近年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制種農戶的比較收益下降嚴重,已影響到該產業的穩定。如何提高制種農戶收入,筆者根據多年同制種單位、農戶接觸交流提出了自己建議,望有利于我省水稻制種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穩定;思考與建議
雜交水稻制種是四川農業的優勢產業之一,20多年來,以雜交水稻制種為代表的“川種”優勢享譽全國。就生產經營而言,業界公認四川水稻具有四大優勢:①生產優勢。歷史上四川常年制種面積2~2.33萬hm2,且制種單產位居全國第一,是我國“三系”雜交水稻制種的優勢區域之一。②質量優勢。每年所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歷次在全國種子質量抽檢中,名列前茅,并且質量優、種子商品率高。③外銷優勢。每年除滿足省內用種外,還外銷省外4000余萬kg。其省間雜交水稻種子調劑量為60%左右。④出口優勢。每年四川雜交水稻種子出口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達1200萬kg以上,年創匯2000多萬美元,占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量的55%以上。
但是,近年四川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的穩定與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農民制種積極性與制種面積、種子質量都有逐年下滑的趨勢。甚至有人擔心,若干年后誰來制種?筆者針對如何破解上述問題提出一些探討與建議。
我國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就實現了水稻種子的雜交化。雜交水稻種子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資料,是水稻生產的剛性要求。制種基地既是種子數量生產的保障,又是控制種子質量高低的源頭,更是持續穩定四川種業發展的基礎。而種子生產始終受技術風險、自然風險、市場風險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幾年,我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穩定與發展,面臨如下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1.1效益逐年下降,挫傷了基地農民的制種積極性
以四川省種協1995年、2005年和2008年這3年調查對比數據,完全能夠說明制種農戶的比較效益下降情況:1995年全省雜交水稻制種平均成本513.3元/667m2,農民平均收益899.7元/667m2;2005年成本價為855.7元/667m2,平均收益768.00元/667m2,分別比1995年成本價上漲342.4元/667m2, 收益下降131.70元/667m2;2008年平均成本價1121.3元/667m2,收益僅為375.5元/667m2,分別比2005年成本價上漲265.6元/667m2,收益則下降392.50元/667m2。制種區農民無力承受“種賤傷農”之痛。有農民戲稱“辛辛苦苦、心驚膽戰干1年,不如外出務工10來天”。
1.2制種面積不穩定,基地管理困難,種子質量很難保證
據統計,四川省2006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3.63萬hm2,2009年僅為2.07萬hm2左右,面積逐年下降且波動很大,制種區域不穩定,基地管理混亂,“插花田”增多。眉山、綿陽制種區在雜交水稻中去找制種田并不鮮見,制種田間相互串粉,制種田與生產上的中稻串粉,導致種子質量安全受到威脅。
1.3制種基地生產風險增大,農民收益不穩定,增加了社會穩定風險
水稻制種是專業性和風險性很高的生產過程。由于是露天作業,受自然氣候和各種災害性因素影響很大,種子企業和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若因災減產,往往使企業和農戶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發生民事糾紛,影響社會穩定。另外,國家與省市出臺的農業保險政策尚未惠及種子產業,種業和制種戶都在眾多風險中“走鋼絲”。
1.4制種基地設施建設滯后、農民的生產風險很難控制
多年來,國家和省利用“種子工程項目”,對水稻制種基地建設投入了不少資金,但由于項目建設分散,優勢區域集中不強,并且受基地管理與建設政策界限等方面的影響,使多數基地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或根本喪失其功能。很多基地道路不通,田土未改造,無排灌設施,無晾曬場地等,仍處于低級的種子生產形式。近年來,由于氣候惡化,旱澇頻繁,更顯出了現有基礎設施減災抗災能力較弱,直接影響到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穩產、高產。加之部分種子企業在建立種子基地時,忽視長期規劃,相應管理措施未跟上,從而制約了基地建設的長期穩定發展。
四川雜交水稻基地建設應圍繞“保證用種安全,穩定農民增收,提高企業效益,促進行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采取相應的措施,進一步強化制種基地管理,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2.1大力提高基地制種農戶的制種效益
2.1.1國家實行制種專項補貼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具有技術規程嚴、質量要求高、自然風險大和供種數量多的特點。因此,從當前狀況和長遠發展看,國家和省政府應研究和落實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專項補貼政策和辦法,從而穩定和提高制種基地農戶的比較效益。
2.1.2種子管理部門應組織主要生產區專業制、繁種農戶實施專業化生產,提高單產大力組織雜交水稻制種高產攻關,尤其在各生產技術關鍵環節,應加強技術指導與技術監督;設立專門的獎勵基金,對基地管理規范、種子產量高、質量好的企業,給予經濟或精神等多種形式的獎勵;企業也應該設立專門的獎勵基金,對質量好、產量高的農戶給予經濟或物質上的獎勵。確保種子質量好、產量高,才能不斷提高農民的制種積極性。
2.1.3種子生產企業應合理提高雜交水稻種子收購價格根據近幾年制種成本上漲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種子收購價格,以保證農民的種子生產積極性。特別是低產適銷對路組合,建議企業按照市場銷售需求,確定種子收購價格,使基地農戶收益保持合理的增長,不讓廣大制種農戶吃虧。
2.2創建基地管理的新模式、新機制
長期以來,四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一直沿用“公司+農戶”的方式,過去曾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近年來,隨著農業經濟形式的發展,尤其是土地流轉方式的轉變,制種大戶和專合組織的出現,對水稻種子的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生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建議管理部門和企業應積極支持,加強指導,協助規范,幫助解決制種戶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諸如曬場、倉貯等設施設備問題,以確保所生產種子的純度和質量,穩定生產組織的經濟效益。
2.3強化制種基地設施的投入建設
2011年四川制種基地的高溫伏旱特別嚴重,除眉山有灌溉條件的制種區外,川南及川西北、川東北大遍制種區措手無策,保守估計減產15~25kg/667m2,教訓十分深刻。從長遠發展來看,我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應從長期穩定性和保障性兩個方面狠下功夫。各級農業部門及種子管理站應根據當前國家種業新政和四川種業振新辦法精神,積極爭取現代種子工程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并與農業部門實施的標準糧田,農田水利,機械化作業,農村道路改造等項目配套實施,不斷增強制種基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步建設成為交通便利,旱澇保收,具備機械化作業的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規?;姆€產高產制種基地。
2.4從政策上對種子生產給予優惠扶持
四川要保證制種基地的穩定和發展,還必須依靠政策性優惠和扶持。種子產業是國家必不可少的一個產業,也是一個弱勢產業。建議相關部門將雜交水稻制種納入農業保險范圍,可根據各地農業大田保險金額適當調高,計補產值。其保險費可由政府、企業、農戶共同承擔,以國家為主解決基地農戶因災減產的后顧之憂。另外,建議設立四川省水稻制種風險基金,每年從省財政劃撥專項資金,給予受災戶適當的災后補貼;建立政府災后補貼、種子企業風險基金、基地農戶生產保險制度,來化解制種農戶的生產風險。
四川水稻制種基地的穩定與發展,需要政府支持,管理部門指導、企業適當投入、基地創新管理,以便調動制種戶的生產積極性,確保我省種子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確保四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穩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志鵬.永州市雜交水稻制種和生產優勢、問題與對策[J].雜交水稻,2012.11(6):42-43.
[2] 李明華.景谷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 2015(11):72-73.
收稿日期:2016-6-13
作者簡介:孫澤武,男,主要從事作物育種與技術推廣工作。*為通訊作者。